3.15反思 包装业的“质量地雷”埋在哪

3.15包装

  又是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今年央视把尼康相机、网银支付、白银投资等厂商推到了风口浪尖。

  利益熏心的金钱驱使,使得部分厂商在逐利之时,信任也在丧失,虽然今年未爆出类似塑化剂超标等食品行业大事件,但是依旧有鱼肝油、奶粉、进口食品原料等“涉假”厂商被央视曝光。

  从包装行业来说,其生产规范与食品行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质量安全这个问题上,难以高枕无忧,一来国家地方法规总在推陈出新、二来质监等部门时刻抽查,企业必须时刻绷紧神经。

  包装行业哪些问题有潜在的被曝光危险?这是需要及早解决的问题。

  守业有责:百姓关心质量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大家接触过的商品,哪一种的质量问题你最关心?”2013年12月,浙江省省质监局通过钱江晚报、微博等平台向民众征集这一话题答案,在收到千封邮件、万条微博互动中,浙江质监局把113种产品列入监督抽查产品目录栏。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排名第一。

  进入3月,浙江省质量监督局对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征集活动确认的监督抽查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目录中的产品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将监督抽查结果向社会公众发布。”自然,包装行业将会受到“重点照顾”。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市场抽查”是他们最为常见的管理监督方式,食品药品的包装,就是他们经常抽查的品类。例如在春节之间,上海市质监局就对上海市132批次保健食品、饮料酒进行商品包装监督抽查。

  上海质监部门此次监督抽查依据是《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和《JJF 1244-2010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两份文件,文件对商品包装的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均有作出规定。

  上海质监局共抽查79批次,经检验,35批次不合格,其中包装空隙率项目有34批次不合格,包装层数项目有1批次不合格。

  在此次抽查中,恒寿堂鲨鱼肝油胶丸、昂立多邦胶囊、椰岛鹿龟酒、泸州老窖六六顺头曲六年陈,森山牌铁皮枫斗等44批次产品,被检出包装空隙率、层数不合格等问题。这些商品受检企业被移交到相应地区质检部门依法处理。

  这些厂家将面临相应的处罚整改,当然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损失钱事小、企业品牌受挫可谓伤筋动骨。换句话说,厂家在产品包装规划之时,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令规定,不能因小失大。

  食品包装质量安全干系百姓健康

  当然,如果涉及到包装材质上的质量安全问题,包装企业就难咎其职了,尤其是食品包装企业,大家包的是要吃进消费者肚里的东西。

  2013年年中,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二季度省内企业生产的食品包装袋及食品用工具产品的省级抽查结果,共检验了福建233家企业生产的263批次产品,有15家企业生产的15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其中,福建立邦包装有限公司、晋江市罗山后林顺发塑料印刷厂等7批次产品拉伸强度、剥离力项目不合格;晋江市同顺印刷有限公司、南安市南星纸塑有限公司等5批次产品溶剂残留量超标;此外还有产品氧气透过量、水蒸气透过量等指标不合格等问题逐一呈现。

  或许在一些区域,由于政府管理到位原因,部分企业相对规范,但是总有一些“地雷”隐藏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贵州省,2013年年末,贵州省质监局公布,省内食品包装材料抽检结果65家企业生产产品合格率达到98.9%。

  唯独有一家不合格,是贵阳南明荣华塑料模具厂生产的塑料瓶盖。

  随着国内塑料包装制品行业飞速发展,几乎世界上有的包装材料都可以制造。但是,我们的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规模、产量、物理机械性能、耐高低温要求、抗介质侵蚀这些方面,往往忽视了质量安全这条高压线。

  尤其是复合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家,对原辅材料的采购、使用、生产制作、产成品的检测,都存在着一些不卫生、不安全的隐患。

  当然,也有一批厂商的问题存在恶意行为,例如2011年9月,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就在中秋节期间曝光了月饼托中含有大量超标的增塑剂。

  2012年6月,媒体曝光的五芳斋粽子霉变事件,经查实正是被违规使用的塑料包装从中作梗;2012年8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食品包装质量情况调查,曝光了广东地区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蒸发残渣超标。

  这样的行为,对于厂家而言不论是否知情,都是经营管理的巨大失职,最终的曝光与处罚,更是给行业蒙羞,是包装行业发展的一种倒退,从行业规范发展角度而言,国家制定处罚政策,或许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有序。

[时间:2014-03-17  来源:远东包装]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