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备器材企业转型
书刊印刷市场逐步萎缩、包装市场崛起、数字技术日新月异,面对这些行业发展大势,传统的印刷业正经历转型之困,下游印刷企业以模式转变、服务创新为重,促使上游的设备和器材制造商们也体验着转型带来的“阵痛”。纵观国内外众多印刷设备器材供应商的转型之路,主要呈现出了从传统走向数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线下交易走向线上多元发展三种发展模式。唯有“变”才能赢得发展机遇,才有机会化茧成蝶,每个器材制造商都如上蜕变着。
模式特点:数字印刷前景不可小觑,这引导着传统高端印机制造商开始与数码印刷设备企业进行融合。从擅长的长版印刷向短版数字印刷拓展,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商务印刷及包装印刷市场。这股“传统+数字”的风潮正席卷全球。
向数字转型:携手开创融合之美
未来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方式将长期互补,这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既然长期共存,何不“双管齐下”?传统印机制造商们没有摆出原先印刷“老大”的架势,而是纷纷向杰出的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抛出橄榄枝。这在业内四年一届的风向标展会——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德鲁巴2012展会上可以初见端倪。人们都记得班尼•兰达在展会上推出纳米数字印刷机时的轰动,由此还掀起了一阵签约狂潮,小森、海德堡等国际传统印机巨头纷纷与其展开合作。近期这股热潮还在继续,国际知名企业中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利优比、三菱等公司纷纷传出重组合作的消息,国内老牌胶印机制造厂商威海印机也于去年年底高调宣布生产数字印刷机。
除此之外,传统设备器材商们向数字转型的方向也同样是百花齐放。纸电池是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自公司上市后一直致力于研发的高新技术。董事长李莉就曾向记者展示过利用纸电池提供能源的儿童发声书。既环保又突破了传统电池形状所限,为设计师的创意插上了技术的翅膀。
数字印刷市场虽“火”,仍需制造商们冷静分析局势。正如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当印刷企业在设备选型采购上举棋不定,特别是对大额投资陷入困惑时,传统装备制造商应据此有的放矢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发展战略,令企业无后顾之忧。
模式特点:中国制造正在世界印刷舞台上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走出去是一种状态,过程却可以多种多样。纵观国内器材制造商走出去的方式,有借助资本整合布局海外者,有通过产品创新布局海外者,有引进人才布局海外者……借助形式多样的突围手段,中国制造正在国际印刷舞台上崛起,正能量正汇聚成势。
向海外进军: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近年,进行海外拓展对于国内印刷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并不是稀奇事,其中两大案例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是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收购轮转机制造国际知名企业美国高斯,二是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胶印机“百年老号”制造企业日本筱原。走出去并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买家,其中不仅包含着国内制造企业壮大的寓意,还蕴藏着同行业内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文化互相渗透的必然趋势。
借助国外知名企业已有技术和所在国家的市场基础,这种走出国门的方式需要资本上的“大手笔”投入,很多企业是有心无力。引进有着海外市场人脉的“海龟”人才也是企业正在选择的一种方式。近年正在迅速崛起的印后设备供应企业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就是该类代表企业,去年11月深圳精密达引入了有着德国印后制造企业多年管理经验的业内知名经理人何勇,这正是其走出国门、布局世界的重要一步。
不光是印刷机械,国内耗材供应商们也不甘示弱。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毛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3年上海新星在国内橡皮布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一家知名企业。据徐毛清介绍,上海新星也经历过一段“坎坷”的走出去之路——有过已经谈好但对方违约的经历,有过最初对涉外相关法律知识不熟悉导致收购“流产”的遗憾经历,有过开始时盲目自信想自力更生结果发现时机并不成熟的经历。“这些经历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我们不信就得依赖外国企业才能制造出好的橡皮布!”但是这些经历也令徐毛清有了清醒的认识:“客观事实是,光有激情是不行的,有过硬的产品才是王道。”
模式特点:毋庸置疑,建立在网络印刷、云印刷等网络技术基础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印刷商业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印刷业内下订单的常态。这种已经在国外先进国家形成大势的商业模式,在我国已经初见端倪。设备器材企业正纷纷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布局。
向电商借力:“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柯尼卡美能达和天津长荣股份都是大力向着电子商务挺进的代表企业。前者开发的网络订单中心已于2013年年底上线,后者打造的长荣健豪云印刷平台将于5月15日正式上线。
天津长荣股份与台湾健豪公司在2013年4月展开合作,共同投资搭建了长荣健豪云印刷平台,投资数千万元。该平台引进了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系统软件,搭建云印刷网络平台,将实现云印刷产业化。未来正式上线后,天津长荣股份将以此平台为契机延伸产业链至下游。
各大公司涉足电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自己搭建平台,另一种则是利用综合网站。阿里巴巴、慧聪网都已开通在线支付功能,为印刷企业网上采购设备耗材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制造商们开辟出一条新的电商拓展之路。
对此,陆长安建议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已进入移动时代,对传统印刷行业形成巨大冲击,有些传统产品已全部或部分被数字化技术取代,有的原有的商业模式被淘汰或将要走下坡路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当对电子商务有深刻认识,认清未来应如何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杂谈:化危为机多元发展
从两年前听闻国际知名印机制造巨头之一的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开始,笼罩在传统印机制造商们头上的阴云至今从未消除过。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数字印刷设备的销售额直线上升,但仍有统计数据显示,很多国家的印刷业仍旧以传统胶印为主。即便如此,就像是“印刷必将消亡”的预言一样,受到数字印刷猛烈冲击的传统印刷机制造商们面对转型丝毫不敢懈怠。正如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智在其微博中所言:“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数字化,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变革,就会被颠覆。延续过去成功经验应对快速变化的现在,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转型之时,危与机并存。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国印刷业崛起,民族印机及耗材制造企业积极应对,开始化危为机。中国制造正在从过去以价格取胜的竞争方式,逐步向依赖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的方向过渡。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创新,勇于尝试,业内专利技术层出不穷。
印后民企天津长荣股份研发高新电子材料——纸电池,耗材制造商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看这里”网络冲印服务平台,传统胶印机制造商威海印机涉足数字印刷市场……众多业内佼佼者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和技术才是王道!”这成为中国印刷制造企业的共同心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同时,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也同样是国际知名制造巨头们纷纷觊觎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印刷市场上的设备之争将更加白热化。
“唯设备论”正在因为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开始被打破,未来设备制造商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为复杂。无论采取怎样的转型方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手段,这将成为印刷制造商们夺取市场高地时的必然选择。
[时间:2014-03-17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