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真正了解活字印刷工艺的人寥寥无几,坚持用这种手工艺经营事业的就更少了。山东青岛的阮同民经过两年时间筹备,收藏了近万个活字模、十几套最原始的活字排版工具和数台古董级别的字模铸造机,自建了活字印刷博物馆“时光印记”。
“人们来到这里,可以花上两个小时重回上世纪,可以自己找活字拼出唐诗宋词,转动有百年历史的老印刷机做出一款质感复古的贺卡,体验手工纸品和活字印刷的魅力。”阮同民讲到。
记者:您为什么要开设活字印刷博物馆,做活字印刷生意?
阮同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里人开印刷作坊,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新的印刷工艺出现后,家里留了几台老印刷机放在仓库没有扔掉,有一次我在一个视频里看到,在台湾有一家古老的印刷博物馆叫“日星铸字行”,很完整地保留了活字印刷工艺。我也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咱大陆也应该有这样一家活字印刷博物馆。
记者:博物馆在当今的价值是什么?
阮同民:开这样一家博物馆,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不忘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记者:说说您的筹备情况。
阮同民:筹备两年时间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有些东西不好找,需要到处搜集信息。我去过上世纪中国的老印刷基地上海和甘肃平凉,去过很多国有老印刷厂后来改制的民营企业,也到过偏远的西部印刷小作坊。后来我逐渐有了收获,找到了手摇圆盘印刷机、铸字机、老圆盘印刷机,还有文物级别的一号到六号的铜字模……更从德国购置了一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怪兽”凸版印刷机。其中最大的困难还是调试运转这些设备,因为年久失修,我不得不去车床加工配件。因为这些设备年代久远,无人会操作,也不得不自己摸索着来。
记者:经营这家博物馆时,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
阮同民:有一次,在青岛居住的德国人吉娜带着孩子走进我们店里。她很惊讶地发现这种古老印刷工艺还存在,很感慨地对我说,这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她看到满是家乡德语标识的“小怪兽”凸版印刷机时更是惊喜不已。在她的帮助下,我对机器上标语、注解的困惑也有了答案。
记者:对未来有怎样的期盼?
阮同民:这家店未来怎么走我也一直在摸索,这段时间和顾客的接触交流让我对未来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我这里搜集了多台老印刷机,四台铸字机可以重新把活字铸出来,完全可以复制一套去北京、上海等外地开分馆,让更多的人体验中国的古老印刷文化。
[时间: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