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印湿润水的连续变化供应剖析

1、平印、水墨平衡原理

  平版印刷使用湿润水来保持非印纹部分的干净,这是两百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原理和方式。供水量多少直接影响平版印刷的品质,水份太少无法保持非印纹部分干净,小则细的反白字会糊掉或字边拖毛良,甚至会发生整片墨斑,反之用水量太多时,墨色变淡、满版有白色斑点、或有整片白色水痕在印纹部,甚至到最后线条及文字先行消失,印刷品墨色有完全被洗去的感觉。

  UV油墨干燥受水份影响更大,过度乳化的印墨层会有受照射不易固化等毛病,就算是一般非强制干燥的印墨,在水份太多过度乳化下,也是不易干燥。事实上,平印机的给墨系统上墨层,也会因长时间 水份太多而形成墨中水珠太多太大,致使油墨粘性下降,上方油墨移转不下来,中间墨辊上油墨只转移小部分到下方版面墨辊给印版,造成严重墨色降低、甚至硬质钢辊、铜辊会有脱墨现象,而使印刷品质呈现不能用情况。

2、水份消耗分析

  我们首先来探讨,平印机上的水份到哪里去了?第一是油墨乳化消耗,第二是蒸发消耗,第三是纸张吸收消耗。

  第一项油墨乳化,只能在15~20%之间,若每小时完成对开8000张四色印件,耗用三公斤油墨及五公升湿润水来说,意味着乳化用水,只有0.45~0.75公升可能消耗跟着油墨消耗到印版上,所以这份量是全体 水份消耗的9~15%,第三项的纸张吸收,若8000张纸以100g/M2基重来计算,而342公斤的纸张多了0.4%。重量水份而言,则其多出的水份为1.37 公斤水份是从湿润系统中消耗掉,那么第二项蒸发消耗大药在2.88~3.18公升左右,占了湿润用水的50%以上。

  这些水份除了版面蒸发,在橡皮布面、压力滚筒面及给墨系统多少也会多少蒸发消耗,虽然印版面积不因印刷速度加快而有变化,但因速度加快之后印刷机的给墨系统会温度上升,因此造成蒸发速度加快,但若给墨系统装有恒温冷却水装置,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印速越快各滚筒面的风扰动就越大,蒸发情况多少会加大,而湿润水的管理,最大的课题就在蒸发水份变化牵连太多变因存在(包括上述高速时墨辊升温、风力扰动、大气温度、湿度变化,印刷机房风吹方向等等变因的总结合),产生极端复杂多变的供水量多少的逻辑模式,这也是本文探讨重点。

3、环境及平印机条件

  很多平印机操作者,对这些内在机械构造和控制及外在条件变化无法去理解因应,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仍可将就生产,但只要内外变异因素产生,就慌了手脚而无法应变,造成品质低落,甚至不堪使用的印刷不良状况出现。

A、最好的条件

  最好的条件是工厂恒温、恒湿,而且印刷机本身也有恒温的墨辊及湿润水装置,那么印刷机操作者所面临变因只是不同尺寸及不同纸张的吸收水份、印纹大小耗墨的乳化,及速度高低印刷量多少的耗水量变因。当然尺寸大小及印速高低的变化是可用算术性可预知的问题,至于纸面以白报纸、模造纸、道林纸等类纸张的吸水性较大,微涂、轻涂次之,雪面纸又次之。光面铜版纸吸湿性很小,镜面纸和全盛纸及塑胶片就几乎不吸收,因此耗水量也许有四分之一上下的差距也不一定,问题不明显。

B、印刷房有恒温恒湿条件

  印刷机房有恒温、恒湿,但印刷机只给水有恒温而给墨没冷却恒温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机在高速运转下给墨系统的温度会上升,但受湿润水的冷却及蒸发热吸收下,长时间运转温度会有5~10℃的上升,以致影响水份蒸发量,同时,因油墨在温度上升后会软化,就比较容易污脏印版,因此水份也要增多一些,所以,在高速印刷时就必要增加水份的补偿设定,其他就如A之条件下工作。

C、印刷房有冷气无恒湿条件

  印刷机房有冷气,但没有恒湿的加减湿度装置,而印刷机也只有湿润水的冷却恒温装置,基本上如A+B的调节状况很相似,只是在秋冬干季,湿润水要增多,而梅雨及夏季西北雨多等多湿天气,本来蒸发用水量占50%就可能只剩下15~20%,所以必须大幅因应调节,主要是空气中湿度的因素造成 水份蒸气压化而使印刷机版面、橡皮布、压力滚筒及墨辊面水份产生变因。

D、印刷房没有空调条件

  印刷机房为开放式没有空调,印刷机只湿润水有冷却恒温装置,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说不利于长转工作,印刷半个小时温度上升约在5~10℃之间,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若是夏天外面可能达到15℃,湿润水能发挥的冷却作用不大,若在秋冬则可减少上升幅度。试想夏天早上室内27~28℃,一旦上升到42~43℃,加上马达、帮浦、冷却水的散热,全聚集在马达侧而造成相当严重的问题,印版在左右两边因热度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蒸发比例,马达侧就较易产生干斑问题。

  不过开放式不只温度上升高的单一困扰,更有近窗边风吹干燥不均匀及日照扰乱因素,想做品质均一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操作者要很精细因温度的上升、风吹扰动及外界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变因,才能做好正常生产。

E、无空调低速飞达机条件

  没有空调印刷机房,加上只有浅盘水槽、没有温度冷却控制的印刷条件,在目前是很少有,却仍有一些低速飞达机,每小时固定在3000转上下,也因为速度慢又定速印刷,所以温度上升幅度较小,因应较为容易。

  但这类印刷机滚筒表面大,而且机型较开放,尤其湿润水辊到墨辊间距宽,由最后一支墨辊到橡皮滚筒接触的距离也长,所以产生变因也较多,以前为了省电及散热,常在这类条件下把印刷机搬到窗边,但也往往造成晨、午、晚及阴晴日照变化,而有色温及照度不同的判断误差,同时窗外风吹的变因也是另外一个捉摸不定的失败因素。

  除了上述的环境、材料、印刷数量及印刷机条件、印刷速度等条件因素外,印刷机本身供水量的调节结构及连续式或间歇式供水模式,都会产生因速度不同而在同一刻度下,供水有不一致的困扰。[page]

4、各种供水模式分类

  甲、刻度式有段供水

  以刻度或齿数调节的有段供水,是采有转递水辊的供水方式,这只适合用在低速型无变速平印机,因应外在环境及纸张变化做增减齿的处理,但在增加二齿刻度水量不足、增加三齿刻度水量又太多的尴尬状况时,仍可用刮片因应。如果用在有变速平印机,大多数低速水量不足、高速水量太多。读者会有疑问,高速温度上升蒸发 水份是变多,怎么高速时水量会太多呢?

  水量变多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转递水辊,在低速印刷转速慢、惯性小,所以它和水槽辊接触时的惯性力道很小,只拖动半齿,反之时速由3000变6000时,原来设定三齿的刻度,因惯性变大可能把水槽辊拖动1.5齿,那么 水份整整多了30%,本来印刷速度加倍转递接水加倍,印刷面的蒸发水份一样多,水份算来已太多,现又因惯性增加了30%,所以有的机械石设计做接触水辊前减速功能,以产生和缓惯性作用。

  另外一个因素是水槽辊,在低速运转水槽辊所带上来的水膜较薄,高速运转因水槽辊运行快带上来的水膜厚出不少,转速增一倍时至少多60%以上,这也是控制上的额外变因,高速印刷时 水份变多的主因之一。

乙、独立马达控制供水

  连续式供水、两段控制的独立马达控制供水方式,如果在良好恒温、恒湿条件下,又有给墨、给水的冷却系统,那么一段供水几乎没有必要调节,因为,它是用来校版定量供水,最近有些印刷机把校版提高到时速7000张,不是最高印速1,6000的四分之一4,000张,这也是调节差距太大的变因,使印刷中万一送纸不顺,飞达仍以接近一半速度“慢车”。这种两段式高速段,常在排纸架上以旋钮或控制面版上以数码方式依工作情况调节,万一有干斑出现,只需旋钮正旋到底大概即可急速供水,操作者仅用心在高速各色供水钮即可。

丙、曲线设定供水

  连续式供水,速度追踪的曲线设定方式,和上面乙类很相似,只不过,印刷机内可自己设定速度和供水量关系的H、M、L等曲线,H高低速供水差最大,低速供水量起点在低处,它的最高速点也许只有低处1.5倍供水量,操作者依纸张及天候状况(湿度为主因)去选择合适的曲线来执行供水,所以在速度变化时它最能循曲线变化增减供水,只要会用程式,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之一。

丁、感知型供水

  感知型的供水方式,也是建立在连续式供水上,但有红外线或其他方式感知印版面水膜厚度,回馈到连续供水的驱动马达做水量变化调节,虽很理想,却至今仍未普及实用化。

  5、安全供水的需求及变因

  由于安全供水的逻辑是在最干的区段不能干掉,但要使这个“最干”的区段保持足够的水份使保持印版能拒墨干净的话,供水较多的区段可能已多出40~50%以上的水量,所以想在太干不能产生干斑、太湿的地方又不能有乳化过头使墨色大幅下降或产生水滴白点的话,这就要靠保持水辊压力均匀、制量小辊的合宜调节,水辊表面尽量不要沾有印墨,使印版从左至右都很干净均匀结水。

  老式的给水系统,有时水份不够,操作者都有区域加水的紧急补救法,在以前用海绵沾水挥洒,后来使用塑胶注油器喷水补求,但常常在喷洒水柱、水滴之间失去准头,使得水或含酸的水溅到水辊的轴承或轴承座,让这部分的机件很容易 锈蚀损耗而产生松动,使得操作侧若能供水正常,但驱动侧就供水不足,加上驱动的马达、帮浦及冷冻湿润水机构存在,也就更加容易温度上升而蒸发加剧,因而使得操作侧和驱动侧的水墨平衡差距更加增大。

  因此要勤加保养修理或者注意辅助喷洒水滴,如果等而下之使用防水牛油事先涂抹,也是不失防锈及防止松动方法。不过现在多数使用连续式供水,已有独立的马达驱动水槽辊, 水份增加可用控制钮单独加速变化供应,不会产生水滴的喷洒失误的锈蚀松动,在维持整面供水均匀性上,有很大裨益。

  水辊表面因酒精及湿润水作用,比较容易膨胀变形,这对于没有套水绒布的胶辊,更要有精确直径来保持全面性的供水均匀性,才能保持水份的左右或区域均匀性。有些水辊材质长效耐久可达两年左右,不然两、三个月变形也有,水辊胶质硬度应在18~20shore硬度值为宜,太硬的水辊容易造成给水不均匀的现象,因为胶质软度的偏差可以填补较小的缝隙,而质地太硬所产生的不匀缝隙就无所弥补,更会加大供水面不均匀现象。

  由以上现象我们知道,要维持供水的良好,水辊系统检查维修及调节很重要,另外一点是机器本身的水平,如果左右有高低不平时,同样也因水往低处流现象,较高的一方 水份会变少、水膜变薄。事实上一位不悉机器特性的操作者,他不知这部机器各个单元的供水、供墨特性及毛病所在,所以操作起来十分费时而且容易出错,反之一部新的平印机问题就很少,一位熟悉这部印刷机特性的操作者,只要顾好最干的地方及次干的地区就够了,只要这个区域没有事,大概就能过关。

  6、结语

  无水平印及未来可能普遍使用的单流体平印油墨SFI它们会发展出来,就是要利用平印机的快速换版、生产快速有弹性的优点,但又要减少给水系统在品质上产生相当巨大而且比较不好控制的变因,所以,把供水的必要性拿掉,但也因此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使用湿润水的平印机仍然会有一段使用期限,因此操作者第一要调节印刷机上整备好的墨辊及水辊压力,可能的话把不良胶辊加以更换,若不能更换也要知道供水太少及供水太多地方都是品质盲点发生处,必须时刻加以注意。

  有了这些基本条件之后,才能谈环境和材料变因,以及设备的特性及高低速所会产生的变化因应。长版和短版印刷机温度若无控制,长版变化大很多,印机速度越高变化也越大,有的印刷机有程式变化因应,不用操作者操心,有的却是高低速的高速部分调节因应。

  在以前的慢速平印机,可以“看”印版上非印纹的光泽及晦涩来判定版面或区域供水多寡,但现代化高速平印机,因防护罩、自动及半自动供版系统的阻拦,要看版面判断就十分为难,因此只能在校版时可稍做样张有干斑的判断而已,或在印刷中由控制导片及敏感反白字、高百分比网点做检视判断,并无其他更好的人工检视方法了。

在水墨平衡中挣扎的平版胶印[page]

水墨平衡简介

      在平凹柔孔四种印刷方式中,只有一种方式在油墨转移的原理上明显的不同于其他三种印刷方式,这就是平版印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胶印。

  胶印中最基本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水不相溶、印版具有选择性吸附的两大规律使油墨和水在印版上保持相互平衡来实现网点转移,并以此达到印刷品图像清晰、色彩饱满的效果。水墨平衡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一、对水墨平衡的认识

  印刷版面上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存在、保持平衡,其目的是既要保持图文印刷区最大的载墨量,使墨色鲜艳、饱和、网点清晰光洁,又要保持非印刷区高度干净整洁,这种供水量和供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水墨平衡。

  胶印水墨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版液的比例小于26%,形成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用最少供液量和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胶印是利用油和水互不相溶的自然规律,在印版上构成图文及空白部分,对印版既供墨又供水,通过版面图文吸油抗水、而空白部分吸水抗油来进行印刷。如果在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下,印版的空白部分附着润版液,图文部分附着油墨,只有当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和油墨的表面张力相等时,两者的界面上的扩散压为零,润版液与油墨在界面上保持相对平衡、互不浸润,这种情况下印刷效果才理想。但实际印刷中,水墨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如果对版面的供墨量超过平衡时,油墨在受到强力挤压之后会向空白部分扩张,侵入空白表面造成粘脏。反之如果对版面供水量超过平衡值时,当水辊经过图文表面时,就会在图文表面留下较多的水,再经过水辊和墨辊的强力挤压,附着在图文部分的墨层深度乳化,造成印迹暗淡无光。而且在供水量过大时,水会沿着输墨辊和串墨辊一直进入墨斗,造成大范围的油墨乳化,最终使印刷无法进行下去。       

  水墨平衡是构成平版印刷的基础。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衡是否恰到好处,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深浅、套印的准确性以及印刷品的干燥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否正确掌握和控制水墨平衡,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二、产生水墨平衡的条件

  在印刷过程中,即便输水装置调整和操作正确,但由于受停机的影响、印刷车间的温湿度变化、印刷机器的运行速度、油墨、纸张的种类、版面空白部位随着印刷份数的增多而使亲水性能减弱等情况的制约,也会直接影响到水墨平衡。

  1 印版必须具有牢固的图文基础和空白基础,保持亲油和亲水相对稳定。若某一条件不具备,就会使水墨失去平衡。

  2 砂目的粗细要控制好。印版表面的砂目必须保持均匀细密,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使图文和空白部分有牢固的依附基础并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3 车间温度、湿度要恒定。原则上要求车间具有恒温、恒湿的条件,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油墨的粘度、流动性的变化,温度升高使水分蒸发,从而使水墨失去平衡。尤其是树脂油墨,对温度很敏感。最好是安装空调,把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内。

  4 机器要匀速运转。在生产中机器运行必须保持正常速度和匀速运转,机器忽快忽慢,易使水墨平衡失去控制。

  5 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纸张、油墨等原材料的特性。印刷所用油墨和纸张的性能差别很大,使用不同的纸张、油墨,对水墨平衡有不同的要求。如纸张有质地紧密与疏松之分,含水量大小之分;油墨有粘度、流动性、颜料颗粒大小之分等。在印版、温度、湿度等相同条件下,必须掌握它们性质的变化。

  6 干燥油用量要适度。油墨中放干燥油,促使油墨干燥加速,但干燥油又促使油墨粘滞,因而,干燥油用量不适是使水墨平衡失去控制而脏版的主要因素。

  7 润版稀释液PH值不宜波动。润版液的PH值也是影响水墨平衡的重要条件。必须使之恒定,避负大范围波动。

  8 正确调整压力。印刷机必须有精确的滚筒压力、墨辊压力和水辊压力,这三种压力直接决定着水墨平衡。

  三、保证水墨平衡的原理  

  保持水墨平衡, 首先应管理好水。深刻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是管理好水的基础。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他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偶极物质,能与许多其它物质相溶解。但也有与它不相溶的物质,例如,他与油类就是不相相溶的,与其能相溶的物质也有亲疏之别,从金属的亲水性能排列次序上就能看得出来。

  下面的排列是亲水性能由强到弱的次序:钾,钙,钠,镁,铝,锌,铬,铁,镍,锡,铅等,我们用的印版机就是亲水性能较好的铝金属制成的。

  胶版印刷油墨一般采用抗水性好、色彩鲜艳 、透明度、饱和度、纯度都比较好的油墨。油是非极性物质,在常规条件下与水不相混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纯粹的单一元素的物质,油墨的斥水性也是这样 。从油的分子结构上看,油分子中各类脂肪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很长的碳氢链,具有斥水亲油性,称为斥水基团;另有极小部分具有斥油亲水性,称为亲水基团。这两个基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性质完全相反的基团存在于一个分子中,前者为疏水亲油的斥水基,呈非极性,后者为斥油亲水基,呈极性。

  也就是说,油具有两重性,既是非极性,又具有极性成分,既存在油水不相混溶性,又存在油水混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亲水斥油的极性羧基基团在整个油分子中为数极少,在油分子中只处于从属地位,而非极性的斥水亲油基团占绝对多数,在整个油分子中占取了支配地位,因而油在常温常压下,呈油水不相混溶的特征。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可知,胶印工艺要使油墨一点也不乳化,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掌握得当,达到水墨平衡。[page]

  四、保证水墨平衡的措施和控制方法  

  1 印刷过程中,印版必须具有牢固的图文基础和空白基础,保持亲油和亲水的稳定。

  2 在保证印版不沾脏的前提下,把供水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版面的供水应是26%),并使供水量与油墨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品墨色前后深浅一致和印刷作业稳定。

  3 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这里指的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沾脏为前提。所谓墨厚,也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的。水大造成油墨乳化,墨层不可能厚实从胶印水墨传递过程看出,在一次供水供墨中,共发生三次水墨的混合和乳化,要保持水和油之间严格的分界线是不可能的。因此,胶印中的水墨平衡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完全理想的水墨平衡并不存在。只要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就能印出理想的印刷品。

  4 根据印版的材料类别选择水墨的大小,PS版水量可适当小些,PVA版水量可稍大些;光滑的纸张水量可稍小些,粗糙的纸张可稍大些,机器运转的速度快,水量可稍小些,低速时可大些。

  5 环境条件和温湿度也不能忽视。由于版面水分是以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散发,版面水分在满足印刷时水墨平衡需要的同时,大部分是向空间散发,环境温度越高,散发得也就越快。

  6 必须控制润版液的PH值(一般控制在4.5 ~5.5左右)。另外,由于胶印用纸表面的PH值对润版液的PH值有较大影响,所以最好对纸张的PH值进行测定。如纸张的PH值过低时,应稍微提高润版液的PH值;反之,若纸张的PH值过高时,则应适当降低其PH值,使之能中和纸张的OH-,从而缓冲润版液PH值的过度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所述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当纸张PH值为9时,润版液PH值以4为好;当纸张PH值为8时,润版液PH值以5为好。

  7 采用科学仪器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水墨平衡。因为水墨平衡状态下得到的印刷必然墨色厚实,密度一致,可以通过不断的测量密度来检测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的变化情况。当密度值达到标准值范围内时,即可推断出水墨平衡状态正常。

  另外在工作中,操作者除了考虑水和墨的胶印传递过程外,还应考虑所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原辅材料(纸张、油墨、版材、橡皮布等)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等相关因素,以使水墨达到或基本达到适合印刷工艺要求的平衡。

  五、水墨平衡失调的现象分析
  
  如何实现水墨平衡,操作者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水墨相互间的有机联系,相互间的制约因素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微妙变化的规律,还应该分析和探讨水墨不平衡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1 水小墨也少的现象分析:在印刷过程中,印版在空白部分有一定的水膜存在,当水膜与油能抗衡时,就不会被墨辊上的油墨沾脏,如果水分过小,水层的量不能抗拒油墨对空白部分的吸附,则空白部分会沾附油墨,产生挂脏,供墨量少则会使印品字迹无光泽,浅淡发灰,印迹不实,印迹中布满雪花似的白点.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也达到了"水墨平衡",但这种"水墨平衡"不是我们所要的"水墨平衡".
 
  2 水少墨多的现象分析:此时最易产生印品墨色不均,挂脏,某一部位或大块版面由于缺水导致糊版,糊字.同时印品的印迹墨色也比较深,使印品变的黑糊糊,网点不清晰,尤其对细微网点的再现影响最大,图象分不清层次.

  3 水大墨少的现象分析:如果版面的水分过大,逐步传布到所有的墨辊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阻碍了油墨的正常传送油墨的乳化速度加快,印迹墨色逐渐不饱和,图文变浅,字迹发虚,发灰,发毛,发花,暗淡无光。印迹周围有晕虚不利落,图像不清晰,无层次。

  4 水大墨多的现象分析:当版面水分过量时,墨色会变浅,往往会盲目的认为供墨量少,因而不断增加墨量,长时间的循环往复,油墨乳化失去了稳定性,造成水墨不平衡的恶性循环,导致油墨严重乳化,堆聚在墨辊表面,使印刷无法正常进行。

  六、商业轮转机的水墨平衡

  作为商业轮转机的水墨平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控制:

  第一,何谓水墨。胶印中使用润版液的目的主要是: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排斥油墨的水膜,以抗拒图文上的油墨向空白部分扩张,防止脏版;增补印刷过程中被破坏的亲水层,维持印版空白部分的亲水性;降低印版表面温度。轮转机用水是由纯净水、润版液和酒精构成。其中使用纯净水可避免润版水管壁生成藻类,造成阻塞。酒精用量在8~11%。润版液电导度为9~11,pH值为4.8~5.2。这些值在什么状态下最佳,要依靠操作工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把握好。油墨由极细小的颜料和填充料分散于连结料中,经过研磨后成为较稳定的流动性胶体悬浮物。而商业轮转用墨一般为热固型(即热干燥油墨),那么它的燥性能、含油量、溶水宽容度都与氧化干燥油墨和吸附干燥油墨有很大不同。宽容度大、水量不易掌握,宽容度小、水墨乳化程度不易掌握,一般都要求油墨厂商提供与之配套(适应)的润版液,因为其已经过若干专业实验和生产得出最佳配方,而我们则需要长期的摸索才能掌握。

  第二,操作人员对印版的掌握及对打样稿的理解能力。确认印版的网点及实地密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否适应轮转印刷要求。由于轮转印刷速度快(一般达30000转/小时以上),且是B—B型,若印版本身吃墨不够,而打样稿的黑层较厚,操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接近样张墨色,那么只有放大墨量,这样,多余的墨就在墨辊中越积越多,就会造成甩墨或油墨严重乳化,导致印品粘脏,破坏水墨平衡,之后再加大水量已于事无补。另外,轮转所印的产品不求墨大,只要实地饱和,如果不分析打样稿与实际印刷的差别,一味加大墨量,反而造成印刷质量问题。

  第三,水胶的调节。水胶的调节比较关键,特别是传水辊和靠版水胶的调节要求水胶调节力度适中(与印版墨印宽度为8~9mm,与传水辊墨印宽度为5~6mm),过大、过小都不利于传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两端要调平。如果两端不平,那么在印刷时,就会出现一端水大,一端水小,这样水小一端的水墨平衡状态好时,那么另一端的水肯定就大了。如果同时减小水时,另一端则会由于水小破坏水墨平衡,从而产生脏版。总之,水胶如果没有调平,那么肯定会出现水大或水小,导致乳化严重,达不到水墨平衡的最佳状态。墨胶的调节也同样如此。

  第四,做“收墨条”。商业轮转机在调节零位墨键时,整个墨斗辊上有一层薄薄的墨层即可,由于在印刷不同版面(宽幅)的产品时,墨斗两端即使收到零位,也有少许油墨往墨辊传墨,试想轮转的速度很快,传墨也很快(单张机则不突出),所印图文两侧的墨不易被带走,它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传到靠版水胶两端上,由于水胶上面有许多水,那么水胶两端很容易发生水包油型乳化,形成的水包油型乳化墨在机器的高速运转下就会溅墨到印版上,造成印品两端空白部上脏,这时再加大水量,也解决不了问题。据此,可以借鉴一些厂家的做法,即在印版的两端(可印到纸的两空白边上,且在裁切线之外)做上70线、50%的网点,2~4厘米宽度,这样印版图文两侧多余的墨就会让“收墨条”(纸的两端)带走、就不会造成油墨堆积,就更容易实现整个版面的水墨平衡。

  第五,水墨平衡跟踪曲线。由于商业轮转机印刷过程中经常会有从低速到高速或从高速到低速的转换,那么它就一定要根据速度变化而补偿水量或墨量,即做好水墨跟踪曲线。对于一般的印刷机在出厂之后就设定好了水墨跟踪曲线,但我们操作人员要根据长期的摸索和实际情况,自己探索出适应该台机器速度变化时的水墨平衡规律。如机器从低速(80000转/小时)打好套印,看好墨色之后,一下子加速到40000转2小时,那它的水墨平衡肯定有一定的变化,需要调节水墨平衡百分值,墨大的地方加墨更多,墨小的地方加墨少,而不是平均的加大墨量,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才能游刃有余地控制动态的水墨平衡。

  第六,肉眼观察。一般的来说,印版表面略有漫反射,但不太亮,两滚筒之间的保险杠上无水滴即可。但实际印刷中,轮转机的水量应稍比平张机的水量大几个百分点,因为轮转速度快,水太小,墨更容易堆积在橡皮布上,而轮转机用热固型油墨,堆积的墨不易被纸张带走,很快就会越堆越厚、压坏橡皮布。另外,当印版印到20万印左右,版面上的网点有的被磨损,自然上墨就不容易。版子吃不上墨,就会出现水大、墨大,墨开始乳化甩出,或出现类似墨杠的细墨条,造成废品,这种情况下要收小水量,再减一些墨量,当然这会影响色彩饱和度。最好的办法是更换被磨损的版子。这些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七,水墨平衡也与印刷所用纸张的粉尘多少,吸水强弱,酸碱度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纸张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数据,我们才能参考其值,做好润版水的各项比例,更好地控制水量大小,达到水墨平衡最佳值。[page]

  七、彩报印刷中的水墨平衡

  在彩报印刷过程中,蓝墨,红墨,黄墨及黑墨的水墨平衡整体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彩报的印刷质量。新闻纸比较粗,吸水性比铜版纸强。通常情况下,报纸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比要比单张纸胶印中的水墨平衡比大。在报纸印刷过程中,随着印刷速度的不断提高,纸张与橡皮滚筒接触的时间越来越短,纸张的吸水量越来越少,这时的供水主要是用来平衡印版上的油墨,所以整体给水量会随着速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最终达到一个临界值。另外,由于彩报一般只是图片或少许标题有色彩,大部分文字和标题还是黑色,故在印刷过程中黑墨印刷单元的供水量总是比彩色印刷单元的大,但水量不能过大,应以纸张不发生横向变形为准。水量过大时印出来的报纸有湿手的感觉。所以,要严格控制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

  下面从理论上分析一下水墨平衡对报纸印刷质量的影响。
 
  所谓水墨平衡是指为了保证报纸印刷质量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的润版液低于26%,形成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用最少供液量和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
 
  在生产过程中,制好的PS版上机印刷时,其图文部分着墨,直接向橡皮滚筒上传递,通过两个橡皮滚筒对滚将图文转移到纸上,与此同时,印刷的空白部分着水,以阻止油墨附着在空白表面。由此可见,对印刷表面的供水和供墨存在着一个平衡问题。如果对版面的供墨量超过平衡时(墨〉水),油墨在受到强力挤压后会向空白部分扩展,侵入空白部分,造成上脏;反之,如果对版面的供水量超过平衡(水〉墨),就会在印版图文表面留下较多的水,经过水辊和墨辊的强力挤压,使附着在图文部分的墨层深度乳化,造成印迹黯淡无光。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空白表面的水膜和图文表面的墨膜有着十分严格的分界线时,即从客观上看着水空白区和着墨图文区不互相侵入,不互相混合才算达到了水墨平衡,但实际上,绝对的不相混合是不可能的,油墨的乳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水墨平衡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当印刷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稳定运行状态时,供水量并非越低越好。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进口轮转印刷机速度很高,在高速印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还要依靠水来散热降温,所以润版液的作用不仅在于水墨平衡,同时在降低印版和橡皮布温度方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油墨乳化也并非完全是坏事。事实上,轻微的W/O型乳化对印刷是有利的,它使油墨的黏度下降,改善了油墨的传递性能,同时还可避免油墨过黏将过多的纸粉反拉到胶辊上。鉴于以上原因,在实际生产中供水量要比临界状态稍高一点

[时间:2006-01-11  来源:台湾《 印刷人》148期]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