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理哲:说说网络印刷模式那些事

吕理哲网络印刷

  无论“合版印刷等于网络印刷”还是“网络印刷就是电子商务”的认识其实都是误区。电子商务是从互联网找到新生意,找到原来不是“我的”客户,就像网络商店把商品卖到全中国的边远小镇。

  香港的e-print 于2013年12月3日在香港股票上市,引起国内印刷同行对网络印刷的关注,在e-print庆祝上市的晚会中,其总裁佘绍基特别提到“e-print差不多是个 IT 公司”。

  其实,合版印刷这样的生意模式多年来在国内不同的城市里,不间断地出现过各种尝试,有的顺利,有的则不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产业变化,大家对生意模式的影响有了比较迫切的想象,于是有人问:“台港成功的模式在国内是否可以复制?”其实,这是个问错了的问题,恐怕得不到好的答案。

  合版印刷的“前世今生”

  1995年,世界各地先后开始了以“合版”的方式来做印刷生意,成功如台湾的健豪,美国的Vistaprint,但是也有许多印刷厂采用了合版的办法,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不是所有的合版模式都能顺利成功。

  可以说合版是较合理的生意模式,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是生意的条件,经营者对这些资源的应用和管理才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就像不论经济景气与否都有赔钱的和赚钱的印刷厂一样,无须在此赘述。

  成功的少,因为“合版印刷等于网络印刷”和“网络印刷就是电子商务”其实是个误区。电子商务是从互联网找到新生意,找到原来不是“我的”客户,就像网络商店把商品卖到全中国的边远小镇。但是,印刷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新客户吗?

  我们了解的国内市场是这样的,假如一家公司一个月有固定几千元的印刷业务,其负责印刷项目的人,一定常常接到好几家印刷厂业务员嘘寒问暖的电话,根本不需要到网络上去搜寻新的印刷服务。更重要的是去搜寻与印刷相关的服务,可能找到几千个链接,要让新客户找到你,就得像京东、一号店等大电商一样花大价钱在各种媒体上投放广告,然而,印刷生意的利润很难支持这样的营销成本。

  合版印刷的网站门户可以下单买到各种印刷品,为何不是网络印刷?今天看到健豪和e-print的网站,我们知道这个门户就像印刷厂的柜台,客户有什么要印刷的,差不多都能谈成价格并且能完成交易。

  如果我们定义这是网络印刷,那健豪和e-print确实是网络印刷。但是,所有的合版公司在创立的前几年,甚至前10年都还没有这样完善的网络门户,是不是应该说,以前他们不是网络印刷企业,今天才是?大部分合版模式的尝试没有成功是由于从误区中去想象合版模式,导致最后找不到网络上的新客户,而旧客户也被忽视了。

  如果我们总结台港合版印刷模式成功的原因,应该可以说,合版印刷找到了当时名片印刷的品质和价格的空隙,利用合版的方式去生产和更数字化的管理去弥补这个空隙。该模式最精彩的所在是创造出来的名片价格和品质,让原来的名片供应商没有自己生产名片的理由,令其自动来学习如何成为合版的代理,利用网络去服务只是让生意的管理更有效益罢了。

  他山之石 如何运用

  今天,国内是否拥有这样的一些天时和地利,可以成功复制当年台港的合版模式?对此,大部分人的看法是悲观的。印刷技术和生意模式相辅相成,成功的生意模式都应用了“合适的”技术,我们追溯印刷数字化的演变,或许可能想象什么是下一步“合适的”印刷技术。

  数字化技术本来为了改善生产效益、节约成本,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却成为印刷业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今天印刷业的一大问题是供过于求,问题不是最近才开始的,印刷厂的经营者面对营业额减少,利润越来越低的趋势,绝大部分采取了扩充产能的策略,让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严峻。

  印刷生意的竞争本来就是品质和交货期限,以及运用各种新技术持续改善印刷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即使到了2000年以后,二手印刷机都能满足一般客户对印刷质量的期待。当客户发现大部分的印刷厂品质不是问题的时候,价格就变成了决定生意的最重要因素了,于是买方市场确立以后,供过于求的现象更明显了,造成了今天的产业现状。

  回到1995年的台湾,那时候并没有利用特殊的印刷生产技术,甚至大部分合版印刷业者创业时期,多采用二手印刷机和制版机。他们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下找到了合适的技术,利用CorelDraw去教名片从业者制作名片,再将文件FTP传输到印刷厂合版印刷,方便了当时用名片机印刷名片的从业者,渐渐创造出规模,才能走出买方市场的制约。当时合适的技术是电脑设计软件和FTP的传输应用。

  1998年前后,印前开始电脑化,CTP直接制版,所有文件都必须在电脑里面准备好才能输出印版,到了2005年,CTP普及了,不管采用哪一厂牌的RIP、拼大版软件,有没有工作单管理,一家印刷厂只要有了CTP,就可以说印前工序的数字化完成了。

  同一时期的印刷机,利用内藏一台电脑的控墨台来控制印刷机的转速、墨键以及各项数字控制,印刷机的数字化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说2000年的CTP和印刷机早已经能满足今天印刷品质的需求,这些技术持续改进到今天,对于品质和效率并没有决定性的大变化,因为早已够用了。

  这几年来印刷技术的变化在于印前和印刷之间数据的传递,反正两端都已经完成数字化了,如果数据能够在印前和印刷控墨台之间传递,其效益就能更加显著,这就达到当初国际印刷团体设计CIP3第一步数字预放墨的初衷。

  印刷生产技术成熟以后,世界各国分别出现了类似台湾合版印刷的模式,重点不是合版的印前作业,而是利用了成熟的电脑技术来管理生产和生意。印刷媒体称之为网络印刷(web to print),改变了传统印刷生意的运营方式,利用了网络门面去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似传统印刷厂利用业务员去做客服。由于采用了 IT 的办法解决印刷生意的问题,订单增加不需要增加人手,扩充性的成本降低就有机会创造规模,规模带来了价格竞争的优势,此后各地的网络印刷公司频频扩充,甚至公开上市。原因则在于对技术应用的范围:网络印刷把力气用到满足客户的生意需求上,传统印刷厂还想把生产技术更进一步改善(当然,大部分印刷厂都没有动,因为他们印刷的品质和效益早就够用了)。

  根据国外产业调查单位的研究,存在越久的行当通常会比新生意存在更久,印刷业当然还会存在几十年,参考1999年和2009年美国印刷协会的数据,我们发现10年之间美国印刷厂的数目减少了约40%,但是印刷厂的平均营业额增加了约40%。其他国家的印刷业发展趋势都类似,只是时间段的不同罢了,国内印刷业的变化正符合这样的走势。

  服务带来的价值

  今天一家印刷厂思考印刷技术的应用,理应把网络的应用放在第一位,互联网把全世界连在一起,对印刷“生产”本身其实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对服务客户却有无比的便利。印刷同行提供一样的印刷服务,类似的价格,哪个印刷厂能让客户觉得更方便更舒服,已经足以改变客户的决定。

  或者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客户不用打电话就能问到自己订单的生产进度,印刷厂的业务不需要问印刷厂长,印刷厂长不用问印刷师傅,从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新技术应用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印刷车间。不知传统印刷厂是否统计过“回答一个客户的进度”会花掉公司多少资源,基于此,网络的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

  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那时还在经营印刷厂的,竞争对手可能减少了40%~50%,经营印刷生意一定比今天更幸福,但是存在才是硬道理,就看我们今天对合适的技术如何应用。

  如今移动网络的各种应用都可以装在云端上,各方看好“云计算平台”即将改变各行各业的服务方式和生意模式,如果能利用云端服务把“生意”管理好,比买一台全自动的新型印刷机更有意义。

  生意管理得好,忙不过来就利用网络去管理代工的印刷厂。供过于求的印刷业,找一台印刷机来代工不是问题。生意管理得好,还可以帮助有印刷业务的朋友管理订单,让他们把活拿来给你做,比拿给其他没有便捷管理的印刷厂更方便更舒服。

  台港成功模式的时代背景在今天的国内市场,恐怕早已不复存在,如何复制?认真思考云计算或者能带给大家更多的灵感。

[时间:2014-03-03  来源:印刷企业家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