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如何走好调整期的“稳”字路

印刷企业

  在发展转型中关键要“快”,稍有怠慢和迟疑,就会落后。重要的是要有“质”,即水平,若平平庸庸,没有品味,同样会被淘汰出局。

  经济发展有它的规律,有时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有时则出乎人们的预料。但只要运用其游戏规则,顺其自然,相向而行,一般都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当今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对我国经济乃至印刷业的发展都产生着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外界环境变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也要随之调整,踏上新征程,走好自己的路。

  全球经济已步入了增长调整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国间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推进和制约作用更大。自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盟几个国家相继发生的财政危机,不但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滑坡,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局。尽管美国和全球各国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应对,但成效甚微。纵观后金融危机时代、后财政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增长是不太乐观的,处于增长的调整期。与此同时,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都对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前些年经济快速增长产生的大量碳排排放,导致气候变暖,并由此产生的地震、海啸、严寒和酷热等重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冲击和抵消了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成果。

  总之,当今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正在增多、增大,且难以预测和应对。这一切都有待于全球各国团结一心,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应对,但需要时间,这就使得调整期并非是短时间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每年都以远大于10%的平均增速发展。可从2009年起增速降到了10%以下,且徘徊在8%上下。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确立的2020年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10年增长1倍,即达到80万亿元上下。据此推算,年均增长速度仍为7%~8%。这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也步入了漫长的调整期。这是  国际经济形势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的必然。

  就印刷业来讲,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与期望的改变,电子出版物、网络、电视、手机等新的阅读媒体以独特的优势获得快速发展。据美国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全美市场的电子阅读器持有量为3330万台。比上年增长162.1%,采用电子阅读器的成年人比重达到14%;预计到2014年全美的电子阅读器持有量将增到5390万台,成年人持有比重达到22%。中小学教材也受到电子书的冲击。有资料显示:韩国中小学学生基本上实现了电子书(课本)上学。我国电子阅读器也开始进入市场,2011年就有120万套充斥市场;电子书(课本)已进入一些中小学学生的书包。这种前景也是乐观的。媒体的多元化正在冲击纸质出版物的一统天下。

  全球经济、社会政治形势对传统印刷也产生重大冲击,配套出口商品的印刷量减少,国内印刷品消费不足,这一切都使印刷能力更加过剩。发达国家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前几年就有端倪,设备满负荷运行率一般达到50%~55%,我国大体为200/0~30%。

  印刷企业本身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是印刷原辅材料、能源、各种费用大幅飚升,特别是人力成本飚升幅度更大,近10年间基本上翻了一番。印刷工价不升反降,特别是胶印工价比10年前下降了50%左右。由于印务能力的供大于求和印刷企业身处的被动地位,无法自主提高印刷工价,这就导致了不合理的印刷工价成为市场上流行的所谓“合理工价”。谷贱伤农,低迷的印刷工价同样伤及印刷业,但这却难以有效改变。尽管国家出台有扶持印刷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惠及面太窄,力度太小,可谓杯水车薪。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2011年间美国印刷企业关闭了7700家,德国在同期也关闭了3900家,另外2003~2010年的几年间日本印刷企业减少了5738家,销售减少了10555亿日元(减少了14.6%)。可以说,这一下滑趋势在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国印刷业虽不像发达国家那么萎靡消退,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十一五”期末,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为7700亿元,超过“十五”期末的两倍,即以年增15%左右的增速快速发展。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末,印刷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1000亿元,即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不足50%。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前一个五年计划的增长速度,这也是与国民经济增速保持同步。可以说,我国印刷业已由快速增长期步入稳步增长的调整期。

  调整期走好“稳”字路

  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大量碳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沉重代价的。自然资源是成本低、收效快的财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人们已被大自然的残酷回报唤醒。

  印刷企业消耗大量纸张,制造纸张离不了木材,它对森林面积的减少产生直接影响。使用的油墨、溶剂和黏胶剂等一般都是有害的,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都可能产生污染。印刷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转型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增长速度自然放缓。印刷经理人们要调整好心态,修炼慢时代的功夫,走好“稳”字路。

  稳中求进。

  印刷企业要以新的思维运筹调整期,即将快思维转向稳思维。对待企业目前的困难要有正确认识,不要恐慌,要有信心,用智慧发现挑战中的机遇,用智慧发现困境中的有利因素。稳不等于停步不前,或者倒退。因为发展是硬道理,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哲理。调整期的发展指标不会高,也不可能高,但它是要通过努力拼搏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要鼓足劲,向上蹦。无论是国民经济增长8%左右的指标,还是印刷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都是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并非那么轻而易举。没有这样的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印刷强国的美好愿景则难以实现。千万不能以稳为借口,放松自身的努力。因为调整期的稳中求进要比顺境时的快速发展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要大得多。印刷企业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以及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好稳中求进的年度计划和三年、五年的发展规划,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去奋斗、去攀登,积蓄力量,迎接新的发展。

  稳中求异。

  纵观全国印刷企业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看都是同质化的。即雷同的产品、雷同的工艺、雷同的客户和市场、雷同的经营竞争手段,这就使得困难加剧。在调整期要运用好差异化战略,在广阔的市场中摆脱竞争激烈、头破血流的红海,寻求适合自己实际的经营蓝海。虽是同行,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只有发挥自身的特长,选准产品定位和主攻方向,并把它做精、做专、做细,做得无与伦比,做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有自己经营的市场和天下。现实中一些企业的精装印刷品牌、艺术价值印刷品牌、仿真印刷品牌等,就是鲜明有力的佐证。这就是说,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你比他们好;别人想学也学不去,只能借鉴而不能套用。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就会赢得广大客户的喜欢和青睐,并为客户创造更多的理由让其愿意购买,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去购买,容易收到较好的利润回报。哪家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得好,哪家企业就会轻松赢得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还可以依托印刷专业,利用自身资源开发相应的、市场需要的产品。如环保购物袋、艺术相册、个性化纪念册、精致的笔记本等。做到自己研发、自行设计、自主投入市场、自主营销。将来料加工的、被动的、服务性的经营模式改革为主动的、商业经营的模式。企业有了自己的产品,就可以摆脱加工服务模式中客户的诸多制约,把企业经营的内在积极性和蕴藏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凸现差异化经营模式的效力。

  加入WTO后,外资迅速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我们也应利用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与之融合,获得共同的收益和发展。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纸质出版物产生重大冲击和威胁,也好似一匹狼,我们同样要学会与狼共舞,即主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目前市场上开发并销售的包括纸质印刷在内的多介质产品,像儿童玩具书、点读书等,有光、有电、有声、有形,还能动,深受儿童欢迎。这方面的潜力很大,需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密切协调和合作,动脑筋、用智慧去研发,形成专利更好。不管这样的产品(专利)是谁家的,但只要从中分得自己应得的一块“糕”就行了。

  说一千,道一万,差异化的道路是广阔的,其中必有适合自己的。找准它,开发它,需要艰苦细致的调研,科学分析和论证,正确决策和运筹。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稳中求变。

  调整期也是转型期,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低碳经济。实际上,调整期也为实施低碳经济创造了条件。绿色印刷是印刷企业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印刷业的“十二五”规划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印刷企业不管是书刊印刷,还是包装装潢印刷,都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采用新技术,改革旧工艺,改进管理,提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能力和水平,尽快实施并取得绿色环保产品印刷企业认证,并付诸于行动,使自己的绿色印刷工艺更先进,绿色印刷产品更标准,成本更低廉,在绿色环保印刷产品认证企业中占领绿色印刷的制高点,变“绿色挑战”为“绿色机遇”;对外贸印刷企业来讲,变“绿色壁垒”为“绿色机遇”。

  另一方面,据国内外有关机构研发报告表明,全球数字印刷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即1995年增长1%,2000年增长4%,2006年增长16%,2010年增长19%。2011年数字印刷产值达到印刷总产值的21a/o左右。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印刷产值要占到印刷总产值的20%。目前,我国数字印刷的现状是已开始起步,发展也快,但总体规模较小,20%的目标还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经济调整转型的大潮中,扩大内需的态势很猛。与此同时,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也很高,按需印刷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示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前景广阔。印刷企业要借“稳”字之机,调整设备结构,积极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快速装订等功能,提高多样化、个性化印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新技术下,数字出版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产值为530亿元,而2009年上升为750亿元,同比增长42%。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新闻出版总署在《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的25%。在数字出版这块大蛋糕中也有纸质载体的数字出版一块。这就为数字印刷拓展市场提供了契机。

  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是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期间的两大发展亮点,它们自然是印刷企业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在发展转型中关键要“快”,稍有怠慢和迟疑,就会落后。重要的是要有“质”,即水平,若平平庸庸,没有品味,同样会被淘汰出局。

  在经营模式上也要求变,即用新思维赢利。困难时期,合作、抱团发展不失为一条生路。只有坚持双赢原则,才能取得成效和成功。要以宽容坦荡胸怀对待合作和抱团,甚至可以让对方赚大钱,自己赚小钱;对方先赚钱,自己后赚钱。如果双方都这么想,这么做,自然会合作愉快,成效显著。这就是有失有得的哲理。

  在经营手段上要发现并利用潜在的赢利机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小微企业采用免费印刷和装订,谋取的是较多的纸边下角料收益。有的大中型企业采用免费设计,谋取的是后续的印制费收入。有的企业与出版单位结成合作联盟,实施编印发一条龙,企业获得稳定的活源和收益。有的企业曲线营销,帮助其他行业的企业推销其产品,自己赢得该产品的包装印制活件。这方面的案例确实不少,对我们都有启迪。

  计划经济时期用体力赚钱,即劳动致富。市场经济时期则用思想、智慧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即“劳心者”治人,“劳心者”致富。只要以求变的思维,开动脑筋,赢利的路就会在眼前,而且更宽、更远。总之,稳中求变就是把以往追求数量增长的模式,逐渐变为以质量、效益为重点,并与速度协调的增长模式。

  稳中求强。

  目前,我国印刷企业的内功不足,应变能力差,导致困难加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克服困难,赢得发展关键在自身。企业要充分利用调整期活件不足,生产能力闲置的空隙,练内功,强身健体,增强竞争实力。

  调整期的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给企业决策造成很大困难。这一时期,企业恰恰最需要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老总及其决策团队要多学习,勤动脑,提高科学的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提升应变能力。决策对了,企业就能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稳中求进的初衷。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些年来,企业注重了产品的经营,而忽视了对人的经营。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人的管理和经营更加注重了刚性的制度治企,而忽视了柔性的和谐管理和经营。说实话,员工和企业的紧密度削弱了,亲切感减少了,由于雇佣思想而引发的消极怠工已有不同程度增长。责任意识淡化了,质量、安全等问题多了,效率和效益差了。员工和企业的矛盾滋生并增长,不稳定的内部环境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困难。这些年,企业讲和谐管理,人性化管理,真正落实并见成效的不多。企业要真正转变思维,把员工当作新形势下企业的“主人”和宝贵财富,要善待他们。即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劳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制度要有,但不唯制度,少一点惩罚,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拉近员工和企业的距离,使制度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新形势下,人性化管理更为重要。实施并提升人性化管理的水平,并非易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观念上的更新和行动上的深化。

  企业内功更多的体现在管理上。企业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到挖潜节约、降低成本上。成本决定企业效益和命运。决定成本的外因难以控制,而内因(管理)则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中。成本不可能为零,但挖潜节约的潜力却是无止境的,管理要以节约为抓手,从习惯人手,从点滴抓起,积少成多,不断地把显性成本降下来。与此同时,还要向挖潜节约的深层次发展,即注意购买设备和材料的性价比,机构协调的优化、科学和高效等,把隐性成本不断地降下来。

  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不同的营销环境。调整期,企业要更多地关注发展的质量,并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经受历练内功的磨练,努力积蓄下一轮发展的动力。

[时间:2014-02-25  来源:中国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