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场始自出版集团的自上而下推动按需出版印刷的风潮正在来临,由此带来的按需出版印刷投资热情正在被点燃。尤其是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计,生产型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正成为这一轮投资的热点。然而,仔细想来,在引进设备后,困扰了按需出版印刷市场10多年的赢利问题,真的已经被破解了吗?贯通产业链的资源平台搭建进展如何?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不那么乐观,当下我们又该拿什么来收回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成本投入呢?本文将借助国外按需印刷经典案例,深入分析国内按需出版印刷市场之现状,探寻阻碍按需出版印刷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寻求国内印刷企业突破按需出版印刷赢利困境的方法,让购置的设备发挥原本应有的效力。
1、市场需求有待培育
闪电源公司(LightningSource)是全球开展按需出版印刷业务的标杆,但是该公司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相对成熟的按需出版印刷市场。据统计,早在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169%;2011年,美国按需图书出版申请的ISBN已达110万个。近两年,随着网络、移动互联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按需出版市场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反观国内,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迫于转型与仓储成本压力,但是国内按需出版市场还处于培育期。
虽然近两年,不少印刷企业都引进了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但是一个不争得的事实是,很少有印刷企业的数字印刷设备能够“吃饱”。以当前的情况,目前印刷企业大手笔引进按需出版印刷设备的动因还只是业务布局和战略投资。
比如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在2014年年初引进了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及配套数字印后设备,再加上其之前已有的1台彩色数字印刷机和2台黑白数字印刷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按需出版印刷能力,但是仅服务于社内按需出版图书根本无法“吃饱”,还得承接社会印件以及民营出版机构的图书。
河南新华印刷集团于2013年也引进了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但是据了解,地方志和专业类高职教材业务是他们今年的按需业务拓展重点。在按需出版印刷领域相当高调的虎彩集团,正紧锣密鼓地与各大出版集团合作,但是距离“喂饱”他们的全部按需出版印刷设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投资按需出版印刷市场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大部分企业还是抱着“养孩子”的心态来引进按需印刷设备。意思是说,养孩子25岁之前都不会有很大回报,但是父母一定会老,所以孩子一定要养,坚持25年就好了。对于按需出版印刷则是,传统书刊印刷的业务一定会衰落,所以按需出版就必须开展,坚持三五年之后,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2、服务内容亟待拓宽
面对并不充足的活源,印刷企业该何去何从?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单纯地将按需出版印刷看作是“短订单的印刷复制”,那么在市场需求无法上量的情况下只能是无法赢利,而在按需印刷市场需求上量之后,恐怕也只会陷入同质竞争。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开展按需出版有没有联动效益?
先来看美国市场。在美国,按需出版印刷在促进传统印刷企业向数字印刷转型时,给印刷企业带来了一个额外的惊喜,就是让印刷企业通过对不同出版机构的数字内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后,建立起综合性数字内容资源管理中心。有了它,印刷企业不仅能提供印刷服务,更可以向数字资源的综合运营、销售延伸。比如闪电源公司,依托按需出版印刷形成的数字资源平台,为出版社、零售商、图书馆和教育发行机构分别定制了4套解决方案。一方面为出版社和零售商提供数字资源的纸质和数字方式分销服务,另一方面为图书馆和教育机构提供内容资源的纸质和数字的内容应用服务。其母公司英格拉姆公司(Ingram)也因此从传统图书批发商转型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内容资源综合分销商。
美国市场的闪电源公司并非特例。加拿大布里兹印刷公司(Blitzprint)原本也是一家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在传统印刷业务逐渐萎缩的背景下,布里兹印刷公司开始开展数字化业务,切入点便是儿童图书和个性化回忆录的按需出版。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业务和数字业务的融合,如何让数字业务能发挥最大效益也曾经困扰着布里兹印刷公司。然而通过MIS系统的打造,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按需出版业务,布里兹印刷公司的数字资产得到快速积累,他们抓住时机,并没有让这些数字资产躺在云端“睡觉”,而是衍生出了一家新的公司和网站,为客户提供包括按需出版印刷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比如对书籍提供设计、编辑服务,分销和市场推广的咨询服务、适应各种不同阅读器的电子版本的转换服务,这些服务当然都是有价的。
以按需出版印刷服务为基点,最终实现“让服务内容超越印刷”的不仅只有海外印刷企业,事实上,早期涉足按需出版印刷的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在按需出版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上做了一些尝试。这家公司涉足按需出版印刷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目前来看这块业务并不是他们赢利最高的部门,但却拓宽了这家公司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目前按需出版印刷已经和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数据处理中心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前端内容数字化、格式转换、按需出版印刷等业务,形成了前端后端完整的业务架构。
由此可见,将按需出版切割出来、单独地作为一块业务来发展并不明智,如何在国内市场条件并不成熟的条件下,先从按需出版印刷做起,逐步积累数字出版资源,进而提高客户黏性,开拓延伸业务,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资源平台还需整合
在国内按需出版印刷市场的需求培育期,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丰富的按需出版内容资源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要靠印刷企业的资源积累,更重要的是始自出版机构的内容资源大整合。
其实早在2010年左右,国内已经有不少出版社申请了专项资金,用于构建出版内容的资源库,比如内蒙古建立了蒙语出版资源数据库、宁夏建立了伊斯兰语出版数据资源库等。只是这些资源库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并未考虑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一致性、也没有充分考虑放入其中的数据的可利用性和可挖掘性,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这导致当读者需要大范围检索某一项技术,并计划将其按需印刷时,他可挑选的范围仍然是相对局限的,可能只有某个或几个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将这些资源顺利组合很可能有困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终端市场对按需出版印刷的热情。
如果建立了强大的内容数字资源平台,那么必将极大地推动国内按需出版印刷的发展,而出版机构也能够在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实现绿色出版。但是为何几年时间,仍然没有出现一个成型的数字资源平台呢?其实,从技术角度来看,完全不存在难题,但在“内容为王”的出版界,来自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难点才是关键。如果共建平台,如何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益划分,清晰的赢利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短期内仍然没有答案。
[时间:2014-02-21 作者:马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