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升级呼声此起彼伏的今天,高新科技是带给印刷界很多机会的领域。好技术要首先形成稳定性强的好产品,好产品要成为有价格优势的好商品,这两个阶段对于新技术发展来说,都是难以通过的关卡。纳米技术的运用、印刷电子的发展回答了高新科技被应用到印刷界时需要回应的两个问题——怎么印和印什么。它们因为代表了未来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备受关注。
本期《印刷周刊》聚焦纳米科技与印刷电子,希望印刷企业更多关注新应用、采用新技术,灵活地运用“科技武器”参与市场竞争。
“采用纳米制版技术,少了感光冲洗过程,传统的显影液不用了,生产更环保;原有的拼版过程也没有了,节省了人工,成本也下降了。”北京鑫海金澳胶印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密云县的一家书刊印刷企业,当记者问起使用纳米制版技术的体会时,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王德军如是告诉记者。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科学技术,纳米科技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渐走入印刷人的视野,它打开一扇绿色大门,让印刷人看到了新时代印刷业的广阔前景。
纳米科技具有 促进经济增长潜力
谈起“中国制造”,《时代周刊》2012年的一期封面让人触目惊心:悬浮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五星红旗的图案,揭开的手机电路板上则是成群的工人和冒着浓烟的工厂烟囱,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症结——依靠廉价劳动力、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我国近年越发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国家更加重视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全世界都看到了纳米科技研究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据了解,我国有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的研究项目等支持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从制版开始的全产业绿色链条
“印刷业使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与CTF(计算机直接出片)相比有明显进步,减少了一些环节,现在一些企业通过使用纳米版材,在节能环保上就又前进了一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斌如是向记者评价道。
围绕纳米材料制备,推进绿色印刷,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从绿色制版开始,却不止于绿色制版。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中科纳新创始人宋延林告诉记者:“从印前、印刷到印后,整个产业链都有值得提升的地方。我们通过纳米制版技术使制版不需要曝光和化学显影,成为最环保的制版方式;也通过研发纳米绿色油墨解决了水性墨与不同基材的表面能匹配问题,可以降低油墨溶剂带来的污染;在版基制备方面,通过纳米涂层摒弃了传统的电解氧化这一高耗能、高污染过程。”
中科纳新成功研发了纳米涂层代替高污染的电解氧化工艺制备印刷铝版基的技术,去年年底投入中试。中科纳新产品部总监贾志梅向记者介绍,每平方米纳米涂层版基可比传统工艺减排约40升废水,算下来,用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印刷一本160页左右的彩色书籍,能减排3000多升污染废水。
用纳米材料从绿色制版延伸至全产业链的绿色化,用宋延林的话说是通过改变材料“改变了原理,换了种玩法,即改变了生产方式”。纳米材料比表面能大的特性使其亲油性与亲水性容易控制,从而改变了成像原理。只有通过新材料作出技术颠覆,才能真正开辟出中国印刷行业具备自己优势的发展之路。
想颠覆传统必须创新商业模式
新技术对传统行业作出颠覆,在最初必定会面临巨大阻力。宋延林用“成长的孩子”和“巨人”来比较纳米技术和传统技术。我国印刷界的国情也让新技术推广变得更困难:我国的10万家印刷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几千家。当前以书刊印刷为主要业务的中小印刷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让他们单独购买制版机进行纳米制版是很困难的。
此外,尽管具备环保性好、成本低等优势,纳米技术在投入初期也面临着稳定性问题。新技术在推广使用中需要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与印刷设备,也需要把所有问题暴露出来。然而,这些风险是不能通过客户在使用产品时承担的。
因此,中科纳新开始寻求创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政府对于环境保护重视程度提高,同时很多地区都有相应的印刷产业聚集区,中科纳新的思路是直接把公司变为服务型公司,建立制版中心向印刷企业提供版材等,这样既可以解决中小型印企入门门槛问题,也可以解决产品使用的稳定性问题。据贾志梅介绍,目前北京市怀柔区的制版中心已投入运营,密云制版中心也在建设中。
新技术 需要不断经受检验
说起纳米印刷,2012年在德鲁巴展会发布纳米图像印刷机的兰达公司不能不提。“数字印刷之父”兰达提出的纳米印刷技术,旨在打造介于胶印与数字印刷之间的新技术。但在产品成熟过程中,也会遇到墨滴变化难以控制、橡皮布黏附力以及印刷精度等一系列问题。最新消息是,兰达公司为接近胶印印刷质量,将印刷机推出时间延迟到2014年年底。
宋延林表示,我国是最早提出“纳米印刷”概念的。他很高兴看到像兰达这样有影响力的公司,认同了纳米印刷会影响印刷产业格局。从2004年开始研发,到今年开始规模推广,我国纳米印刷相关技术也经历了近十年的磨合,未来仍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实验方面,从最基础的点、线、面的形成等多角度证明纳米技术的优势,是发展纳米印刷产业的前提。这其中不乏技术难题。例如,一滴咖啡在固体表面干了以后,不是形成均匀的斑点,而是形成放大的环。这被称为“咖啡环效应”,是纳米印刷面临的国际性难题。目前,中科院化学所的相关研究已解决这一问题,通过25微米喷孔打印机打出1.6微米乃至到纳米尺寸的墨滴,超越了人的肉眼分辨极限,对于印刷来说,精度已没有问题。
将技术变为产品是一个阶段,将产品变为商品又是另一个阶段。“技术关注创新性,产品关注稳定性,商品关注性价比。技术上很先进的产品,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商品。因此,仍需不断加强创新研发与市场的结合。”宋延林如是说。
目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北京中科印刷公司、东莞金杯印刷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北京印刷学院等很多企业和研究力量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中科院化学所或中科纳新进行合作,参与到纳米印刷的相关研发和产业化当中。
[时间:2014-02-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