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包装工业是由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玻璃包装、金属包装。包装印刷、包装机械等六大类组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包装工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在生产技术、设备更新、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上均有一定的提高。到200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包装企业128户,拥有固定资产3.53亿元,各类包装产品生产设备808 台(套),职工11000人。主要产品有:瓦楞纸箱(
盒),彩印纸盒、水泥纸塑复合编织袋、塑料编织袋、中空桶、彩印复合袋、液体包装袋、周转箱、热收缩膜、PVC片材、聚苯乙烯和聚氨酯发泡片材、200升钢桶、复合桶罐、玻璃瓶和包装印刷制品等。
(一)“九五”规划实施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
2000年,全省包装工业完成总产值2.47亿元,比1995年增长67.3%,年递增9.4%。生产纸包装制品1.52万吨,比1995年增长 43%,年递增9.3%;塑料制品1.15万吨,增长43%,年递增9.2%;金属制品1.0万吨,增长51%,年递增8.6%;玻璃包装制品0.7万吨,增长12%,年递增2%;包装装演印刷1.8亿印,增长46%,年递增10.3%。
2.包装改进工作
“九五”期间,我省确定了二十二类产品包装作为包装改进工作的重点。部分商品经过包装改进后,包装破损率明显下降,其中水泥由1996年的2.0%降至2000年的 1.98%;化肥由2.13%降至1.8%;粮食由0.2%降至O.1%;中草药由2%降至1.2%;红矾钠由2%降至0.1%,出口产品中的硅铁、纺织品等破损明显下降,食品类中的白酒、牛奶、酱醋、饮料等基本实现无破损。
3.科技开发
“九五”期间,全省包装科技主要开发了节能低耗、防污染、多功能的包装原辅材料代替传统的材料,开发了一批市场急需的包装新产品。科技开发的主要新产品有医用胶囊、热收缩膜、液体包装袋、塑料复合编织袋、彩印复合袋。高强度瓦楞原纸、单面涂布白板纸等产品。
4.质量管理
“九五”期间,我省加强包装质量管理,共抽检包装企业117家,检测产品162批次。对全省包装行业进行了包装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换证工作,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青海黎明化工厂制桶车问、青海塑料二厂塑料编织袋车间、青海652实业公司纸箱厂分别荣获了全省优秀QC小组称号;西宁纸箱厂等7个企业和青海黎明化工厂“制桶分厂等四个企业分别获得瓦楞纸箱、钢桶生产许可证。这些企业在全省包装工业质量管理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
5.企业建设
“九五”期间,在企业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批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增强了竞争能力,涌现出青海阳光塑料制品公司。西宁市鹏程印刷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结构不合理。我省包装行业多属中小型企业,仅能满足省内中、低档产品的包装需求,而高档次产品包装,主要依靠省外包装企业解决。据测算,因包装企业不能满足我省产品需求,全省每年流入外省的包装费用约为5亿元。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的农畜产品、中藏药、反季节蔬菜、虫草、饮料。酒类等特色产品外销形势看好,这些产品的高档包装几乎全部被省外包装行业占领,并且有加剧之势。
2.技术装备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目前我省包装工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大大低于全国6%的平均水平;装备多数是80年代后期单机国产设备,自动化水平低,多数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3.包装制品和材料的二次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包装制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对废弃物的管理滞后,可利用的废旧纸等资源大量流失,对不可利用的一次性发泡餐具等治理不利,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4.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调控能力弱。包装行业管理缺乏政策和手段,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致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偏多,造成省内企业之间降质降价的不良竞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我省工业实现超常规发展和培育特色经济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行业特点和资源状况,以盐湖化工、建材。高原动植物。中藏药等行业的包装为重点,改进包装品种,提高包装质量,满足商品生产和人民消费的需要,尽快提高我省包装工业规模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青海高原产品特点的包装工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五”末,全省包装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年递增32%左右,利税8000万元,年递增36%。
2.主要产品产量
纸包装制品6.1万吨,年均增长25%;塑料包装制品4.6万吨,年均增长25%;金属包装制品4万吨,年均增长25% ;包装装模印刷7.4亿印,年均增长24%;玻璃包装制品3万吨,年均增长 23%。
3.分类产品发展方向
(1)纸包装制品:主要发展瓦楞彩印盒,纸浆模塑料制品、纸桶、纸杯、纸盘和纸袋等产品,并加强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2)塑料包装制品:重点发展功能性好、易回收、易处理的塑料薄膜及包装制品,主要开发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薄膜制品和防污染环境的塑料包装制品。
(3)金属包装制品:根据市场需求,主要发展铝、基材(铝箔、PC板材和易拉罐片材等)和ZOO公斤以下的钢桶、罐的生产。200公斤钢桶原则上不布新点。
(4)包装装演印刷;逐步实现设计制版电脑化,普遍应用彩色桌面系统,推广条形码印刷技术,实现印刷手段多样化和作业自动化,提高印刷后期工序(烫印、上光、扎凹凸、压光、模切、折叠。装订等)的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
(5)玻璃包装制品:开发薄壁、花色品种。重点放在提高产质量和多样化、上档次。
(6)包装机械:加快研制开发高档次的各类包装机械,向科技含量高、多品种、多性能、多规格,以及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7)包装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跟上国际潮流。不但要注重外观,还要在结构、性能设计上有创新。
4.质量管理
(1)积极推行国家包装标准,逐步推行ISO9002系列质量标准,以保证包装制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2)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包装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工作,并对重点包装产品进行质量认证。
5.包装改进
(1)重点抓好面粉(小包装)、农畜产品、中藏药、鲜肉、水泥、化工产品等重点商品的包装改进。
(2)推广成熟包装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调整包装行业产业结构,加大包装改进力度,使包装产品满足全省工业发展的需求。
三、发展重点
1.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包装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着重解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从而构建和发展我省的特色包装工业。围绕发展特色经济,依托我省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盐湖化工产品、中藏药产品、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及高原反季节蔬菜等产品特色包装;发展一批投资少、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见效快的“精、专、特”包装企业,培育和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使我省的包装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积极创办“青海包装工业园”等项目。
2.提高包装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商品的包装不仅能保护商品。宣传商品、美化商品,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为此,尽快与中国包协包装设计委员会合作,建立青海包装装演设计中心,解决我省包装设计简单,制作粗糙的现状,为青海名、优、特商品设计出具有青海特色的包装产品,使我省的名优产品、出口商品配上合适的“嫁衣”。
3.搞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十五”期间,我省包装工业要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着重解决企业装备落后、技术档次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即一方面要用瓦楞纸板生产线。六色彩印机等高新技术改造现有设备,用增量来调整和促进存量的升级,另一方面,要靠干式复合、防滑、防老化高新技术发展一批新的包装企业(如保鲜运输产品和农畜产品的软包装等),用增量来直接扩大包装总量,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4.探索减量化包装的途径。要不断改进包装产品生产工艺,加大科技投入,减少材料消耗,防止过分包装。优先重点发展多功能包装基材,以适应不同商品对包装的要求,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以企业集团为龙头,统一、协调发展各类包装产品。
四、主要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结合省内包装工业的现状。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客商以多种形式改造我省相关包装企业,争取各种资金和高新技术的投入,使我省的包装工业在“十五”期间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
2.健全和完善行业管理职能,搞好宏观调控,使包装工业协调发展。建立包装行业法规体系,把包装行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
3.加速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推动包装行业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带头人,以促进包装企业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不断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
4.建立包装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定期发布主要产品生产、建设、科研开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等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5.继续实施“质量兴业”方针,做好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促进包装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满足发展的需要。
6.淘汰劣质包装,限制过分包装,发展绿色包装。对不利于环保的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和包装设备加以限制,逐步淘汰。积极开发、推广和使用资源消耗少,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技术和产品,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盐业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提高湖盐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认真分析和总结盐业工业“九五”发展情况,制定全省盐业“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对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青海盐业有8户制盐企业和1户盐业专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户,大中型企业2户,从业职工2842名。截止2000年底,资产总额 27791.6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2228.80万元,净值8457.4万元。2000年生产各类盐6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9755万元,工业增加值178O万元,销售各种盐50万吨,上交利税1050万元。全省制盐能力已达150万吨以上。
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原盐、日晒盐、精制盐、加碘盐、加锌盐、颗粒盐、藏青盐、味精盐、食品加工盐等。产品主要销往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安徽、湖南、广西、四川、内蒙古、西藏、青海等20多个省、自治区。不少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地区和国家,最高年份出口交货量达2800吨,出口交货值达224万元。特别是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生产的“海神牌”原盐、粉碘盐,青海省银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柯柯牌”日晒盐、精制盐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以“青盐”而著称的各种盐产品受到省内外赞誉。
“九五”期间盐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九五”期间,全省盐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使资产、资源、人力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格尔木市盐化总厂经过改组、联合,组建了格尔木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得到长足发展。其它各州、县企业通过调整、改造、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食盐专营体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提高。
2.加碘盐项目建成投产,碘盐质量不断提高。国家批准的青海三十万吨加碘盐项目于“九五”期间按期竣工投产,不但增强了普及碘盐的物质基础,而且碘盐质量和包装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3.食盐专营体制不断完善,盐业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家盐业法规和省政府赋予的职能要求,食盐专营措施到位。全省审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四家,批发企业近50家,批准建立县级盐务分局29个,拥有盐业执法人员195名,全省各地查处各类盐业违法案件16000余起,没收或销毁各类盐品800多吨,有效地遏制了非法盐品对食盐市场的冲击。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拓市场制约因素多。我省属湖盐产区,整个市场份额很小,加之地处青藏高原,运输距离远,运费高,盐业市场秩序混乱,企业开拓市场成本高、难度大。同时,由于“八五”中后期国内盐供应紧张,我省退出了日本及东南亚市场,出口量急剧下降,现在重新恢复到90年代前后的出口水平难度很大。
2.盐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投入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由于重视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忽视了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导致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再加上企业债务包袱沉重,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经营困难。
3.行业管理缺乏手段。我省作为湖盐大省,目前尚无地方性盐业法规,盐业管理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同时我省盐湖分布广,盐业市场复杂,管理队伍装备低下、数量少,经费紧张,盐政管理水平和稽查力度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面临的形势和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盐业的发展已从八十年代供给短缺和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以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重在提高产业素质的全面调整阶段。“十五”期间,全省盐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市场环境主要是:
一是压减产能。当前全国盐的生产能力已近4000万吨,近几年盐的年产量在2800万吨左右,而市场实际需求量每年2500万吨一2600万吨,盐的生产能力、产量和市场需求形成巨大的差距,形成严重产大于销的局面。因此,“十五”期间,全国盐产大于销的矛盾依然突出。国家将坚持以销定产、产销平衡、控制总量的原则,实行压减产能。全国近期目标是三年压缩生产能力500-600万吨。对浪费资源、工艺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低劣的坚决实行关、停、并、转,严格把关新上制盐项目。
二是调整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间的资产重组等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发多品种盐,调整产品结构,主动引导盐产品消费。调整市场结构,积极开辟盐的新用途,增加盐的内需拓展畜牧用盐、公路化雪用盐及软化水处理用盐市场等。扩大盐的出口,随着我国加入 WTO,主动争取恢复对日本出口量,扩大对韩国出口,开拓台湾市场,稳定东南亚市场,加强培育重点出口盐基地建设。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依靠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开发特色和高附加值产品。坚持食盐专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盐,促进全省盐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200万元,年均长7.5%;
总产量:“十五”期间累计生产各种盐380万吨,年均增长6.7%;
总销量:“十五”期间累计销售各种盐340万吨,年均增长10.1%;
食盐省内销售计划完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均达95%以上。
(三)发展重点
针对盐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我省盐业的发展重点是:一是依托盐湖资源地处高原。无污染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产业布局,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大力开发绿色、特色多品种食盐,使盐向精细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努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采盐设备,提高制盐企业机械化水平,改善目前人工采挖的滞后状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销量。三是坚持走以盐为主、多种经营的道路,积极探索、发展盐湖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利用海西丰富的石英石资源,开发建设熔炼石英项目。积极吸纳企业富余人员,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建立健全地方性盐业法规体系,强化盐政管理。
四、主要措施
1.以组织结构调整为先导,大力压缩盐的产能。针对目前盐业产大于销的局面,狠抓盐的产能结构调整,坚决控制总量,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对浪费资源, “小、弱、差”的小制盐企业要坚决关、停、并、转。对现有的大中型企业,要立足于企业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增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对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大技改投入,建成工业盐、粉洗盐、加碘盐的生产基地。对银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精制盐车间扩能改造为8 万吨生产能力,同时改造日晒盐沟槽,形成精制盐、日晒盐、藏青盐、食品加工盐生产基地。格尔木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市场出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盐的精细化产品、盐湖系列产品,形成盐化工和多品种盐生产基地。做到资源更能优化配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充分发挥青盐优良品质和知名度,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加强成本核算,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费用,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坚持科技兴盐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主动从技术市场、国内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吸纳先进技术成果,获得国际先进的技术信息,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充分发挥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创造优良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加快盐湖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盐资源的开发规划、监督和管理,做到合理开采,彻底杜绝乱采滥挖,严格执行一湖一证制度;逐步淘汰落后的沟槽式采盐工艺。
5.在茶卡、柯柯盐湖周围设立自然保护区,种植万亩防沙经济林带,以保护盐湖资源,防止湖区周围荒漠化,保持生态平衡。近几年,茶卡、柯柯盐湖周围人口大幅度增加,开荒造田,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生活废水、垃圾逐年增多,给盐湖带来了威胁。因此,拟在茶卡、柯柯镇盐湖周围修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防止污物进入盐湖。
6.加快地方性盐业法规建设步伐,提高盐政管理水平。“十五”期间,在出台精海省盐业管理条例》、《青海省食盐专营办法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性盐业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盐;加强各级盐政执法队伍建设,力争使盐政管理工作较“九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
[时间:2006-01-05 来源:青海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