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方兴未艾,4G便接踵而至。出版传媒企业在3G时代还没尝到什么甜头,比3G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4G就已经到来。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发布4G牌照,预示着4G时代的正式来临。有分析人士认为,4G可能对视频网站、在线教育、平面媒体、手机游戏等文化产业板块产生影响,并将刺激移动互联网对优质内容资源的巨大需求。作为以内容生产为立身之本的出版传媒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布局抢滩?
4G大幅提网速数字出版机遇挑战各半
4G移动互联网会给出版传媒业的生态带来哪些变化?
高网速4G的全称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据称其网络下载速度能达到3G的30~50倍。不言而喻,这对受带宽影响的数字化出版内容来说将会是一个好消息。正如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所说:“以前需要十几二十分钟才能把一本包含大量图片的时尚杂志下载下来,以后可以随时联网看。”
富媒体更高的网速也意味着富媒体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广东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副总经理潘英伟认为,4G时代富媒体出版有了实现的条件,带来更好的阅读和学习体验。他尤其看好移动动漫业务在4G时代的前景,“在以前的网速下,一本漫画书的图压缩得太过分,效果就不好;动画视频更受网络的影响,难以有很好的发展,4G可能是一个爆发点。”
大市场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得益于3G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上网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半年增长率高达12.8%。尽管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但是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却实现大规模增长。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
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以及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为移动数字出版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相信随着4G对于网络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快。
浅阅读数字化阅读往往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浅阅读,4G时代的富媒体阅读可能会加重这种趋势。中华书局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沈昊也表达了这种担心:“高速网络加上大屏幕智能设备,让音视频、大型游戏、虚拟现实等各种具有强烈感官冲击力的应用,随时等候在用户手边。人们的碎片时间减少,能够静下来阅读的时间就更少。”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部主任孙述学也认为,中国数字出版面临浅阅读、睡前阅读、内容低俗的尴尬,高端阅读市场可能会受到冲击。
少收益4G给数字出版提速的同时也会冲击到传统纸质书籍的市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柳建尧认为,大众出版的市场危机首当其冲:“纸本图书会进一步萎缩,尤其对大众出版来说;教材和专业出版相对好一点。”他估计,“未来3~5年是个关键时期,传统出版业能否实现转型,利用这个机遇很关键,否则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找准自身定位应对4G各有绝招
立足优势全媒体发展面对数字化潮流的冲击,柳建尧认为,越是在知识海洋时代,越需要发挥出版的使命和价值——对人类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收集、筛选、评价、加工和传播。同时,出版企业也需要向“全媒体”转型,面向行业,面向市场,提供全媒体的服务,包括纸版(书刊)、互联网服务、数据库和视频等。
目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在科普旅游影视领域已有斩获,该集团与大业传媒等合作的“两天一夜”已经在四川卫视完成首轮播放,互联网收视率排在前三,仅低于“爸爸去哪儿了”和“快乐大本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其在科普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大业传媒、四川卫视、优酷土豆集团等在营销策划、视频内容制作上的优势实现了自身资源的转化。
自主数字化拓展细分市场在应对大规模的图书数字化方面,商务印书馆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自己做工具书的XML结构化。孙述学对此颇为自豪:“国内的出版商大多把排版文件交给运营商去转换和设计,周期比较长,还拿不到转码之后的东西。若跟10个单位合作就要产生10倍的转码费用,我们自己做,转码费用就节省出来了。2014年我们会把电子书推向各个平台。”
出版企业要在4G时代实现大规模的数字内容上线,这也是一个可行的节约成本之道。
除了节约成本,在数字内容上掌握自主权,商务印书馆还在找准市场对象上下功夫。商务印书馆目前以B2B市场为主,移动终端不是它的领域。但孙述学认为大力开发B2C是大势所趋:“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工具书的最终赢利模式还是B2C,4G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往这方面转。比如说记者和编辑经常要查字典和词典,我们开发出了专门的媒体工具书;此外还有针对播音员纠正读音差错的工具书,针对小学生笔顺笔画开发的工具书等等。”
对于市场前景,孙述学比较乐观:“工具书‘百种精品数据库’2013年11月刚上线,已经有百万元左右的销售额。2014年会把媒体工具书、学生工具书和专业人员工具书相应地放置到手机上面去。”
建设平台丰富产品积极创新寻出路据黑龙江出版集团董事长李久军介绍,该集团旗下的手机报用户量已经突破了76万,初步形成规模,集团将利用4G时代的潜在趋势,探索向手机客户端传输音频、视频,打造新的手机应用平台,以此来丰富移动媒体产品结构。
为迎合4G时代移动媒体产品的发展趋势,李久军表示还将继续加强手机报的支持网络建设:“2014年集团将加大力度,建设黑龙江省唯一的手机报媒体平台(已经取得了省里的批准)。集团依托新华书店网络积极建设东北网记者站、通讯站,为东北网发展和手机报业务延伸触角,搭建网络。”
除此之外,外研社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彭尧认为,如何利用好现在的“网络原著民”资源是关键——他们对富媒体呈现形式有天然的好感,4G时代把这些形式用起来,对其吸引力会更强。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少雄指出,4G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业的转型带来了机会。他强调要积极正确应用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出版应对传统互联网的被动状态,以内容优势整合渠道、以资本优势兼并重组双轮驱动战略,赢得先机。
培养人才是关键发展瓶颈待破除
在新的4G时代,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关心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跟进,更加着眼于相关的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在传统的单位体制内通过比较灵活的项目团队来鼓励创新,孵化创意。正如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负责人汪涛所说,面对4G最大的准备还是人才的准备,未来再怎么布局也赶不上技术的变化,内容和信息服务业人才是第一资源!
在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近期组织的“新媒体创意大赛”中,集团里面的员工可以跨单位自由组合和申请新媒体项目,由单位资助,总投入约200万元。一款介绍西藏几十年来变化的图片APP“Face of Tibet”大获成功,“这个电子刊一期做一个主题,例如1978年的布达拉宫,里面嵌入作者对照片的讲解,一边看图片,一边听摄影师讲故事。”汪涛介绍,其内容来自于一个退休摄影记者的未使用过的照片,而开发者则是一个刚进单位的小年轻。此应用在欧洲一天最高有600次下载,甚至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关注。
汪涛认为不能指望一下子华丽转身,而是要通过这些“微创新”实现稳步发展,“滚雪球”式发展,“今年是创意大赛,明年可能就是创业大赛了。针对一些比较好的小项目,我们建议他们设立小公司做起来,而不在原来的体制里面运营。”
“软环境”或制约“硬速度”
传统出版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开拓,任重而道远。4G对“硬件”环境的改善给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利好,但是优质内容的缺乏、山寨之风的盛行仍制约着移动数字出版的发展,无论手机游戏、手机动漫及在线教育,莫不如此。
潘英伟表示,广东出版集团一直在为中国移动动漫基地提供内容,但是这个业务一直展不开,他认为优质内容缺乏是重要原因。
而在手机游戏领域面临同样的问题,国内著名调研机构新力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没玩、少玩手机网游的原因主要有“担心流量超标”、“网络太慢”等,对于偏爱SLG、RPG类网游的中国用户是一个重要障碍。4G时代的到来,网速及流量限制将成为历史,但山寨之风盛行、游戏同质化严重仍制约着手机游戏的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周期短、门槛低以及大量投机资本的融入催生了这种现象。
在数字教育方面,潘英伟认为,4G时代在线学习的便利性和易用性可以极大的提高,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网速不再成为问题,但是关键还是“好路还得有好车”的问题,潘英伟指出:“没有一个好的内容和应用的支撑,就算再快都是没有用的。如果你的内容、应用不能进入主课程、主课堂,这个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教育市场比其他领域更加复杂,还具有区域性,很多老师和学生形成了固有的教学习惯,想改变也很困难。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出版传媒企业更应该利用4G及之前的无线互联网基础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深度挖掘自身内容资源、实现出版市场几大主体重新定位、形成合乎出版单位的利益格局并推进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入。
从目前经验看,出版单位在数字化时代要想实现体制上的完全转型不太现实。但是如孙述学所言,至少要实现“跟随”,要“掌握相应的信息,积累相应的经验。一旦有机会,我们能跟得上,做得出来。”对于4G时代的出版传媒建议如下:立足自身内容优势,整合相关内容资源,融合时代科技发展,着眼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新兴读者市场。
[时间:2014-01-28 作者:龚牟利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