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注:众说纷纭议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需”从何来? 

  问题:

  出版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数拍不准,造成缺货或库存积压,尤其后者,更是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占用,近几年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快速的小批量的按需印刷,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您对按需印刷怎样看?另外,市场上大量专业图书,因需求较小,不满足传统印刷的起印量,而成为绝版书,这些图书的电子文件,加以整理存储,同样以按需印刷的形式零售,未来能否有发展?

  解答:

  网友昱的回答:

  我觉得按需印刷和数码印刷一定会成为大趋势。一来,可以最大化地合理分配资源,减少物料、印刷产能的占用,电子文件直接制版可以大量减省修改文件和设计效果导致的确认时间;其次,大多数图书是不会大批量多次加印的,就目前的印刷价格水平来说,数码印刷成本略低,而且随着数码印刷的普及,其成本还有下降空间;三者数码印刷效果更精确,其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了人工经验操作带来的批次差异、前期设计和后期印刷之间的差异,使成品更接近制作预期。

  用于数码印刷的电子文件可以方便存储、保存和修改,不需要占用实际空间存放胶片和印版;但需注意文件的保密和安全管理。

  网友韩志HZ:

  不知道为啥,我一直觉得“按需出版”是一个伪命题。这个概念里,最核心的在于“需”从何来,指向何处。回头看传统出版领域,又有哪本书不是按需出版的呢?无非是出版者里面,有些人的确找到了市场和读者需求,而更多人误以为自己找到了。还有不少出版社,压根就没有从市场和读者需求出发做出版,纯粹是为了评个奖、凑个数,拿给上级领导邀功请赏用。

  这几类出版者中,第一种弥足珍贵,为数不多。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码出版,对他们无非是一个印刷工具的选择。在市场需求足够大、读者需求判断相对准确的前提下,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并没有太大区别。相反,许多数码印刷技术目前完成不了的印刷工艺,传统印刷明显更擅长,优势更明显。至于第二种误以为找到市场需求的出版者,我仍然觉得可贵。好歹他们一直在找,总得给人试错和学习的机会。最扯的其实是第三种。占用大量资金、资源,跟市场没半毛钱关系。在我看来,后两种成为按需印刷的客户更靠谱。其实不是从节约出版资源和降低库存风险出发。更多其实为有限的货架资源考虑,别把真正有读者需求的书应该占有的货架给抢了。

  再说小众图书和断版书。

  很多同行都知道,这两年美国亚马逊诞生了许多自费出版的畅销奇迹。如果从当初出版社书探或者编辑的眼光来回溯,可能这些书都属于小众图书,市场潜力不大,所以才沦为作者自费出版。其实,这种自费出版就是按需出版。多少读者愿意购买,网站数据一目了然,作者就印刷多少本。一不小心,好些几十万册的畅销书冒了出来。自费出版模式让作者尝到了甜头,让专业出版人跌掉了眼镜。原来小众或者大众,真的不是出版人能说了算的。那么,又回到了这个话题:你怎么判断书的大众和小众?读库老六做的书大众吗?从选题本身而言,我想算不上。但老六也能把这些产品卖上量。因为他找到了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所在。对产品下了真功夫去打磨。这个问题,已经跟用什么印刷技术无关了。全在编辑功力。套用星爷的句式:这世界上其实没有小众书。如果把读者基数视为无限大,再冷僻的阅读需求也可能产生大销量。充其量,只能说是读者阅读品味小众化,千万别用小众去给市场加标签。

  至于断版书,我想,最需要判断的还是为啥别的书没断,这本书断版了。没有加印的原因在哪里?未满足的读者需求到底有多大?哪怕是从孔夫子这类二手书网站去做调查,也应该能找到一些数据依据。这里面真正有价值的断版书一定有,但是否足以支撑起一个出版门类甚至产业?恐怕未见得。如果仅仅是极少数读者有内容阅读的需要,对包装、材质等别的方面不讲究,那么无论是数码印刷,还是电子书,都是不错的选择。相对而言,后者可能更便利,也更环保。难道不是吗?

  原谅我的毒舌和狂妄论断。其实在心底,对于几个认识的同行,从传统出版业跳出去,尝试按需出版等更新鲜的出版形态,我是非常敬佩的。你们的勇气我不具备。我不想把自己扮演得那么高屋建瓴去论断一个产业的可能性和未来。人再聪明,也抵不过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必须要对所有的新技术存有敬畏之心。就如同要对所有掏钱买书的读者存有感恩之心。我只是坚持认为,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终究还是要靠人的创意和需求才能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人才是核心生产力,不是科技。

[时间:2014-01-10  来源:中国包装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