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年间,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日本。1000多年来,日本的手工造纸在吸取中国、朝鲜的造纸经验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美国著名的纸史学者亨特在其《日本、朝鲜、中国造纸游记》中,将日本纸称为东方最高级的手工纸。英国的纸史学者克莱普顿也有类似的说法。日本纸在世界上是享有一定声誉的。
日本的传统手工纸统称为和纸,大部分属于皮纸,以灌木的韧皮纤维为原料,这是受中国的影响。隋唐时期,我国的主要造纸原料除了麻纤维以外,主要使用的就是以楮为代表的韧皮纤维。日本纸的三大原料为楮、三桠、雁皮。这些都是优良的造纸原料,与我国常用的造纸原料之一竹纤维相比,具有纤维较长、纤维素含量高、强度大的特点,而且处理方便。
在近代,日本的手工纸制造业也受到了西方传入的机械抄造的“洋纸”的冲击,手工纸制造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急剧衰落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保护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缓了手工和纸消失的速度。
多层次全方位的指定保护
从政府层面,日本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造纸组织或个人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即所谓的“人间国宝”),将其造纸工艺加以记录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助。目前,日本政府认定的手工抄纸重要无形文化财有6件,其中“个别指定”3人、“综合指定”3个团体。除本身具有代表性的造纸技艺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以外,如果生产的纸张对于其他传统技艺、文物保护有重要使用价值的则被指定为“选定保存技术”;造纸及纸张本身在当地文化、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则被制定为“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纸帘等工具的制造,虽然其本身的重要性不足以作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加以保护,但它们为造纸所必须,因此作为“需加以记录的无形文化财”进行登录。
传统工艺的记录保存及出版
日本作为对文物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对近代纸张所做的调查研究较多,其中不仅有系统深入的田野调查,而且有各种科学性研究,并且其调查研究对象不仅限于日本所产的和纸。早在清光绪九年(1883年)日本学者就曾到我国境内对纸张及造纸法做实地调查,该调查手记不仅对日本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纸张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这之后,日本学者对各地和纸制造情况的调查并未停止,研究方法逐步提高。在一些基于田野调查的著作中,通过地图、照片、实物样张等,列举了近代日本和纸主要纸种的原料、制纸工具以及制纸方法。这些文献对了解和纸制作现状有重要意义,并且可用于与古文献对比,了解和纸制造技术的变迁。
另外,日本对于和纸实物样本,即纸谱的出版也很重视。早期的纸谱有50年代出版的《古今东亚纸谱》、《古今和纸谱》,以及后来的《古今色纸之谱》等,收集了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大量实物样本,为广大专业人员了解纸张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此后,纸谱类的书籍不断出现,但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为收集当代各种手工纸实物并配有造纸法的介绍与图片,对于了解某一时期手工纸的面貌有很大帮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每日新闻社开始发行的《手漉和纸大鉴》,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期,不少手工纸研究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手工纸的快速消失,如不采取措施收集实物并加以出版,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调动全国力量,收集了1000种手工纸实物,分五大卷出版,每部书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手工纸博物馆。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十分明智的,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交流展示平台建设
如今,在日本与和纸制造以及和纸研究相关的组织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组织在今天和纸保护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日本全国手漉和纸联合会,成立于1963年,是为了加强手工造纸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而成立的行业性组织。分布于日本30个县95%的手工造纸业者都参加了该联合会。联合会每年会在各地轮流召开研修交流会,探讨各个地方造纸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原料与工具、技术的继承和传承人的培养、关于产品质量与流通的意见交流等。除此以外,也举办研修会,延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同时还主办全国和纸展示会,培养消费人群,促进和纸的销售。另外,还出版各种介绍和纸的出版物,包括纸谱、调查报告书等。
另外,在日本各地的纸乡,还有不少手工纸展示和体验设施。比较著名的有东京都北区飞鸟山的纸博物馆,主要展示纸张发展的历史、纸张在当今生活中的各种用途等,不定期会举办特别展。各地的纸乡会馆,主要介绍本地传统造纸的历史沿革,不少还设有观众体验的项目、提供面向专业人士的和纸学习班,支付一定的费用便可以参加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同时,还可以租借会馆的设施,进行少量的手工纸制造。
日本手工纸的制造,经历了衰退期后,已经进入了较为平稳的状态,他们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交流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像手工纸联合会这样的机构,可以在协调生产、交流技术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与非遗保护的宗旨不尽一致,但是对于手工纸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另外,我国各地也在建设各种手工纸的展示设施,但是展示多、互动少、观众寥寥,有些互动体验也只是吸引普通游客,还处于较低层次。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逐步增加技术含量,丰富实物和文献收藏,有条件的可以增加培训内容,使这些展示设施不仅是非遗的宣传阵地,而且成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研究中心。
[时间:2013-12-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