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2013年已渐进尾声。这一年,“转型”与“升级”成为中国印刷业的主旋律;这一年,“数字”与“环保”成为印刷从业人员的共同话题;这一年,“跨界”成为了印刷企业差异化道路的突破口。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行业间已互相渗透,没有一个行业能在跨界营销的时代洪流中独善其身。人们已经很难对一个产品、一家企业或者一项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跨界(Crossover)成为了国际最潮流的字眼。
一、纳米印刷
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电子、化工、纺织、通信、环保、人民生活、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利用纳米技术,可生产出高性能、高集成化、低损耗、低资源消耗的新产品。随着国际对纳米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进一步成熟起来,在印刷领域也逐渐开始应用。
纳米印刷技术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技术,而是近年来涌现出来所谓的“软印刷”技术。它突破了今天印刷精度的极限,把印刷推进到了纳米加工的尺度。纳米印刷摒弃了传统感光成像思路,无需暗箱操作而且制版流程简单。不仅消除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图文质量大幅提高。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排在第一位,十年以内一定会有一批新的材料和制造业应用纳米技术,这将改变印刷业原本的发展方式。”中科院化学所中心主任、刚刚获得第12届“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的宋延林,如此评价纳米技术对于印刷的未来影响力。
作为“绿色环保印刷技术”,纳米印刷项目的推广得到了国家级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据悉,中国科学院已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位列其中。而宋延林带领研究团队,已经创造性地将纳米技术用于绿色印刷和印刷电子行业,并成立了中科纳新和中科纳通两家公司,将这两种应用产业化。其在绿色纳米制版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绿色版基、绿色制版、绿色油墨的绿色印刷产业链,通过纳米涂层,不仅减少了资源消耗,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纳米科技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纳米科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纳米科技研发大国。纳米绿色印刷项目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被业界看好,其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
二、云印刷
随着云计算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凸显,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其技术和应用的创新力量活跃,商业模式也逐渐显露。而印刷界,也开始掀起了“云印刷”的热潮。
云印刷,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印刷加工、印刷管理、印刷云平台的总称。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涌现了大量的个性化、中高端印刷需求,而云印刷正是基于现代通讯、计算机、印刷技术、物流体系建立起来的一种远程网络印刷服务。运用网络服务器接收和优化需求,通过高效的合版技术和大型高速印刷设备进行制作,再依托现代物流配送实现交付。印刷行业人士认为,云印刷或将改变印刷业的产业格局和营销方式。
面对新机遇,有人尚在观望,有人已经抢先试水。
2011年,北京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面向印刷行业的中国首个网络印刷云服务平台W2P平台,在该云平台上,印刷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云服务模式,实现业务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2012年4月10日,由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电信江苏凤凰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7月10日,上海国际印刷周开幕首日,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又与方正电子签约打造“凤凰印”云服务平台。
2013年初,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斥资6000万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盛通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建设云印刷数据处理中心、按需印刷示范基地、电子商务平台及总部经济项目。
2013年,长荣股份与台湾合版印刷巨头——台湾健豪印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训嘉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成熟的经营模式和自身研发的系统软件,以及双方的资金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在天津建立“云印刷”模式运营总部。未来合资公司有望复制台湾健豪的成功模式,成为国内云印刷产业的领先企业。
群雄并起,逐鹿“云印刷”。云印刷寄托了印刷人的无限期望,但谁将成“雄”,谁将成“仁”还犹未可知。而小编认为,区别于传统印刷,云印刷的客户需求更多样化,实现手段更数字化与网络化。企业如何依靠云印刷技术,实现可盈利、持续性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三、印刷电子
印刷电子与其说是印刷技术的新应用,更恰当的定位应该是电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增材制造”的代表技术之一,印刷电子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继3D打印之后又一项可能彻底改变电子产业未来发展的全新概念。
相较于传统硅基电子,印刷电子的最大特点是把印刷工艺应用于制造业当中,将印刷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印刷电子产品的最大优势是低成本,因为印刷可以实现卷对卷、大批量地生产,工艺技术相对稳定,过程的重复性较好,这与硅基微电子产品形成强烈对比。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以印刷报纸、传单的方式,“印刷”电子产品或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印刷电子制造技术中使用的“油墨”是具有导电、介电或半导体性质的材料。2013年10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双聘教授刘静带领的团队传出好消息:该团队成功配制了能在室温下流动的、以金属镓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组合,并将其作为“墨水”用在了制作电路板方面,而在对应的基底材料上则探索了多种材料的可打印性。可以说,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方法将印刷电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而纸电池技术也是印刷电子极受关注的应用领域。纸电池,因其具备轻巧、柔性、环保等传统电池所不及的优势,也被视为未来的新型电池。华裔科学家张霞昌率先发明了薄膜印刷纸电池技术,被誉为“纸电池之父”。近年来,纸电池技术正加快产业化应用进程,国内如中强能源、长荣股份等公司正重点发展纸电池应用项目。据悉,这种电池可作为智能卡、音乐贺卡和电子报纸等的电源,并可用于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随着RFID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纸质电池的潜在市场未来有望达到几十亿美元。
2011年10月26日下午,由北京印刷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苏州举行。2013年9月,中国印刷电子工业研究所在江苏常州正式成立,并同期与中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约,共建印刷电子产业基地。
四、印刷电商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爆棚式发展令世人瞩目。无论是创造就业机会,还是创造消费时点,或是颠覆传统生产流程,电子商务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显优势席卷国内经济的各个层面。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8万亿元,达到80163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67.5%。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印刷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的土壤已经形成。印刷电子商务将迎来或者说正在迎来大批的涌入者、创业者。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一份子,印刷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如何发挥已有资源优势,借力电子商务实现产业的扩大和升级,已经成为了摆在传统企业面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件大事。而“网络印刷”的日渐兴起,也使印刷业电子商务更为业界人士所关注。
从企业发展战略上来讲,企业应该尽早积极布局电商市场。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渠道变革,而目前印包行业电商发展尚不成熟,是企业抢占市场的好时机;一旦电商市场发展起来,企业再想从中“分一杯羹”,则需花费多倍的代价。
笔者窃以为,印刷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是全方位的,从大印刷的范畴而言,从上游印机设备及零配件的销售、管理;印刷厂业务订单的获取、生产分配、物流发送;下游油墨、纸张、版材等各式印刷耗材的采购、销售;印刷相关企业的网络品牌树立、推广……对广大印刷包装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商务和服务的网上交易,还涉及从供应到需求的整个社会身缠的各个环节。而如今,“印刷+电子商务”的范畴还在创新中不断扩大。
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以便捷的在线沟通有效的降低了人力成本,却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业务交流;而公开的市场平台更便于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使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交叉运作和延伸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信息搜索还是信息发布,电子商务都更有针对性,更易直击客户、获取潜在商机。
但同时,作为虚拟渠道的网络,电子商务在售后服务和客户维护上有着天然的短板,并对物流有明显的依赖性。印刷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疑虑,与印刷业自身所具有的因素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印刷设备上,自身具备的“精密型仪器”属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过千万的交易金额,都让他它很难像日用品、食品那样简单地通过网络销售。但据笔者了解,行业内已经有印刷设备网络化销售的成功先例。
如何将传统印刷业与电子商务巧妙“嫁接”,突破短版发挥优势?尤其在当下智能手机普及、移动应用发展的潮流下,企业如何融合移动互联网特色服务,拓宽电商平台,走好网络化时代的印刷路?前景令人期待。
五、文化创意
随着现代电子刊物与网络新传媒的涌现,传统的印刷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高成本、低工价、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印刷行业中突出重围?主动对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创意、设计策划与现有印刷业务的有机融合,提升产品的文化创意附加值,进而形成“文化创意+印刷包装”的新品牌模式成为一批企业的转型出路。
谈及印刷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自然绕不开雅昌文化集团。由一个传统的印刷企业转型为新兴的文化与艺术综合服务机构,雅昌首创“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化产业链,为艺术市场提供全面、综合的一站式服务。由此,拥有2500万艺术品资料的雅昌数据库、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影像中心、在建的雅昌艺术图书馆的雅昌早已脱离印刷的传统形态,。
“如果把印刷只定义在纸上,那未免太小看了印刷,它可以是影像的,可以是电子的,它依然需要数据处理、图像设计,只是换了一个载体。”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的眼中,印刷可以无处不在。从1993年的一家普通印厂,到今年雅昌以“文化”做定语更换集团的名称。雅昌用20年的蜕变精彩演绎了印刷企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同样积极由传统印刷包装行业向文化产业靠拢的还有力嘉国际集团。前身为力嘉制品厂的力嘉国际集团,过去是一家传统的港资“三来一补”印刷加工企业。而近年来,力嘉不断向文化产业发起冲击。其中,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定位于建设印刷、创意、文化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平台——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就是力嘉集团转型升级中的力作,。
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内设有中华印刷之光博物馆、中华古今书画馆、绿色印刷展馆、创意文化广场、数码创印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岸四地印刷社团交流中心等功能区域。园区现有30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和20多个行业商会,已形成工业产值22亿元、商业交易额30亿元的产业规模。并搭建起了数字创印技术、印刷科技服务与培训、公共互联网络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四大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是当今中国印刷产业的“战略高地”。而栖身其中的北京圣彩虹也是一家发根印刷,与文化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印刷企业。拥有多年书画仿真制作经验的圣彩虹,因较高的制版印刷技术为业界熟知。近两年,圣彩虹直接面对市场,研发书画衍生品,踏上深入探索文化产业之路。其公司业务遍及平面设计、出版策划、制版印刷、高仿真书画艺术品制作、艺术资源开发及管理、文化艺术活动策划等多个领域。
目前,圣彩虹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油画学会等多家艺术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制作的系列高仿真书画艺术品,在国内外享负盛誉。公司董事长周项立表示:挖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让这些作品的灵魂被现代人欣赏,是圣彩虹转型文化企业后的目标。面临转型压力,印刷企业要通过走向社会,跨行业融合与学习,找到适合自身的连接点。
印刷,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印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然而,印刷却始终与文化产业的定位“失之交臂”,而被归属于传统加工业。认清印刷业作为加工企业的本质,在提高印刷品质量之外,一些印刷企业已经在思考:如何将印刷与文化更多角度地结合,“升级”为文化产业,提高印刷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将印刷企业做成“文化品牌”。
岁末 结语
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个行业、一家企业要屹立办不倒,都一刻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不能停止创新探索。印刷业之所以能延续发展近千年,创新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立足当下印刷业前沿,印刷的未来,也许并不在印刷本身。以跨界视野,跳脱印刷看印刷,以创新思维,立足时代思考印刷,或让您预见不一样的印刷未来。新商机,恰是那冬雪披覆下的新芽,待时而发。
[时间:2013-12-25 来源:CPP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