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观察:是什么 促它们转型升级

实体书店转型升级

  扶持实体书店发展进行时

  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实体书店的扶持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7月,财政部文资办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管理司共同向试点省市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局发文,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符合条件的优秀实体书店给予奖励,用于帮助其购买软硬件设备、支付房租、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等,所需资金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扶持政策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成都、西安、昆明12个城市,每个城市可推荐不超过5家实体书店。11月,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新增实体书店扶持试点。

  随着中央扶持力度的加大,更多的地方也纷纷行动起来。上海5家实体书店获2013年度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昆明实体书店今年获得了1400万元扶持资金。江西5家实体书店获得400万元2013年度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江苏今年累计下达文化产业引导资金3.87亿元,其中首次将实体书店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项目。北京市从今年7月就通过媒体为实体书店发展扶持政策起草征求民众意见,相信具体扶持政策不久就会出台。武汉24家实体书店联合发布的“武汉书店宣言”,受到了武汉市文广新局的高度关注,该局正在研究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建议。

  政府的扶持落实了,接下来,就看实体书店如何在市场中搏击了。

  开 新业态新体验

  2013年,我们看到,书店很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卖书的场所,多数都在朝着体验型业态的方向打造,一场“新书店试验”越来越火热。这其中,新华书店、民营书店都在做着相应的尝试。

  新华尝试多业态融合

  一直以来,民营书店都觉得新华书店背靠大树好乘凉,它们体会不到经营的艰难。但事实上,新华书店也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危机。转型,已经成为新华人的共识。

  江西新华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业态转型,9月25日,由其投资兴建的南昌红谷滩文化综合体开业。在经营模式上,这个综合体借鉴了台湾诚品书店复合式经营的理念,以图书城为纽带,借助科技手段将影院、休闲、娱乐、培训、艺术品展示交易等多种文化业态融为一体。此外,还配备了新华晨光文具生活馆、新华手机城、艺术沙龙、咖啡馆等业态。这些业态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站式文化消费与服务体系。江西新华希望把它发展成为南昌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读书人的温馨港湾。

  11月亮相于上海外滩源的上海新华书店“主题店”Light&Salt(光与盐),走的也是多业态融合的路子,集书店、餐厅、酒吧与创意空间为一体。这是上海新华传媒继去年打造全新文化体验空间之后,在传统书店转型发展方面又一新举措。以光比喻艺术文化,以盐比喻美食佳酿,深信文化底蕴重要性的Light&Salt以书籍作为核心内涵,为广大读者提供精心甄选的国内外书籍,并同时提供一系列专项服务,包括珍藏书卡和“阅读治疗”——向经历困扰和感受压力的爱书人士特别推荐阅读书单。

  新业态、新空间、新体验,今年6月同时开业的南京三家新书店,都是以此为特征。中山北路店定位为社区书店,由书店、少儿培训、咖啡馆、茶社等业态组成。江东中路店定位为精品书店,主要经营精品、原版图书,以及文创产品、数码产品、玩具机器人等。南京外文书店,在原有经营进口原版图书、外语教材、外文版工具书、小语种图书的基础上,引进了英语培训、咖啡馆等。

  民营继续个性化发展

  虽然在书店倒闭潮中,民营书店占了大多数,但是那些已经在读者心目中打响品牌的民营书店,依然在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它们明白,留住读者需要的是什么。

  10月31日,有20年历史的西西弗书店将第18家书店开到了深圳人流量颇大的东门。而最新消息,12月中旬,在四川,西西弗又有一家分店要开业。无论是店面软装饰,还是阅读氛围的营造,西西弗都在努力示范一种生活美学,古典与时尚、含蓄与通达,既有简约风格和文化趣味,又带着浓郁的画面感和故事感。

  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先锋书店,今年一共开了三家分店:美龄宫店、碧山书局、新生活书局,它们的特点是都开在了景区。这几个主题书店以纸质化民国时期专题图书和民国时期复古创意文化产品为特色,开创了具有完全民国风情味道的书店。先锋的发展,很好地说明了当下书店经营必须“跨界”的现实。许久没有大型书店开业的武汉,11月也迎来了首家阅读主题跨界文化体验中心——卓尔书店的开业。店内不仅有4万种图书在售,还有机地融入了生活休闲、文化沙龙、艺术交流等功能。

  在北京已经颇有名气的Page One,今年年初又在三里屯开了第三家书店,这三家店的位置都是寸土寸金之地。三里屯书店图书种类依旧延续Page One的传统,其中英文原版书约占70%,一层则全部是艺术设计类图书。但书店不再只专注图书,而是采用了复合式经营。餐厅、礼品、文具区都各占约300平方米。此外,店内还应市场需要扩大了儿童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三里屯店也是Page One首家24小时概念店,目前在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全天开放。

  而一个号称真正24小时的书店,也在今年动工,明年春节前后将开张,这就是由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博书屋,它的口号是“文化不停步,读书不打烊”。书店将加入数字阅读体验空间、文化艺术品展示空间、北京文化礼物空间和小剧场等。精典博维董事长陈黎明说,希望让更多的文化爱好者,能够在北京寒冷的冬夜里享受到温暖的文化盛宴。

  关 有无奈有希望

  记者观察发现,2013年,有的书店是难挽颓势,只好关门停业;有的并不是完全关门,而是在寻求新业态的转型。

  有的关了,再也不见身影

  如果没找到好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按照以前传统书店的路子,书店倒闭已是互联网环境下必须承认的趋势之一。

  12月初,一家书店倒闭的消息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因为它位于刚刚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深圳,还因为它曾入选“中国十二大超级书城”,而且它还是新华系的身份。它就是深圳第二大书城——深圳购书中心。深圳购书中心成立9年,销售最好的时期在2006年至2008年,每年图书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但到2010年的时候,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实体店的营收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下滑,去年营收只有约2000万元,亏损的脚步想收都收不住。最终,投资方服从了市场选择决定清盘。

  今年关门的新华书店还有营业超过50年、位于广州上下九商圈第十甫路的新华书店,关闭的原因就是因为租金贵。“书店陪着我长大,这几年看着它从一大一小两间铺面,到只剩一间铺面,到被迫上楼,一步步被蚕食,最后到今天关门大吉,真是非常不舍啊!”不少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幸运的是,政府为这家店重新安排了一处位置,虽然规模比现在稍小,但是租金比较优惠,可以继续经营下去了。

  可更多的民营书店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的。曾经是国内最大民营连锁书店的光合作用书房,终究还是以倒闭潦草收场。12月2日,业内人士证实光合作用书房的重组宣告失败。光合作用也曾经试图借融资的手段盘活书店,但超出预期的负债最终让所有资本都打了退堂鼓。目前,光合作用创始人孙池已关闭其旗下所有门店,转型帮朋友做电子阅读领域。

  有的关了,只为重新起航

  有的书店活着,其实已濒临倒闭;有的书店关了,其实早已准备新的起航。

  12月底,坚守了18年的著名广告书店龙之媒将消失在读者视野。龙之媒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曾经那么的辉煌,在全国好几个一线城市都开设了连锁店,但现在也选择了关门。龙之媒创始人徐智明说,龙之媒完全可以继续经营下去,因为没有租金的顾虑,但是不挣钱已是事实。而且徐智明早就开始另作打算,关闭龙之媒,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投入电子商务项目快书包上,这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和徐智明转行做电子商务不同,还有一种即便转,也仍然是实体书店,只是业态发生了变化。11月,有着88年历史的上海新华书店四川北路店(前身是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贴出告示“内部调整 暂停营业”。其实,书店并非关门,只是暂时调整业态,未来将以国际性书店配以咖啡吧的形式重新开业。希望通过此次调整,继续探索与沪上时尚精致生活文化相契合的书店业态,引领都市阅读新风尚。

  特别关注

  国外开书店 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国外开书店,更多承载的是文化交流的意义。这样的书店越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就会越快。

  昆明新知集团今年一口气在国外开了三家华文书局:3月29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华文书局开业;6月14日,缅甸曼德勒华文书局开业;11月23日,斯里兰卡科伦坡华文书局开业。这些华文书局的开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为当地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有的不仅经营图书业务,还与当地文化教育、商务等部门开展文化项目、出版推介、文化培训、汉语培训、国际留学旅游咨询等业务。而为了扩大国外华文书局在所在地的影响,新知集团进行了多渠道拓展,比如,在筹备曼德勒华文书局前期,在曼德勒主要街区竖立了8块大型中缅文广告牌,在20辆公共汽车上设立有中缅文流动广告,在华文学校、市中心、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发放了两万份中缅文宣传单,并在当地华文报纸《金太阳》《世界日报》上刊登了广告。此外,人教版教材专柜的设置,也受到了境外读者的普遍欢迎,为他们学习汉语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云南出版集团今年在走出去上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下属企业云南新华书店集团与新加坡思达出版有限公司合作投资的新加坡中国云南文化贸易中心,5月正式开业运营。该中心位于新加坡银行最密集的金融中心,主要开展华文图书及精品出版物,斑铜、紫陶、民族刺绣等工艺美术品,茶叶、咖啡、野生菌等特色产品展示展销。

[时间:2013-12-16  作者:刘蓓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