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纸业市场的“饥饿期”,新建一个项目就意味着把一个“苹果”放入自己的篮子里。如今,处于市场“低迷期”,新建一个项目也许意味着让一个“苹果”烂在自己的篮子里。“疯狂”退去、冷静下来,可以看到大型纸企在纸原料价格上涨、国外低价纸浆的双重夹击下,开始注重源头的那“一片林”。
然而,“林纸一体化”已不是第一次被提起。30年间,“林纸一体化”从蹒跚学步到大步向前,造纸行业也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我国林业在兴林富民发展道路上的不断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兴起,国有林场改革相继实施,碳交易中的森林碳汇也闪亮登场。目前,造纸企业已经来到了一个发展“林纸一体化”的新时期。
安徽政府网近日一则《安徽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获批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各大证券公司研究员纷纷抛出同样的观点:此消息对于拥有原料基地、能保证原料供应的造纸上市公司以及本身拥有国有林场的林业龙头公司都有正面影响。
一时间,林纸一体化再次站上造纸行业的风口浪尖。那么,我国的林纸一体化近年来发展如何?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对于造纸企业意味着什么?未来林纸一体化是否会成为造纸企业发展的“主色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制浆造纸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房桂干,从中寻找答案。
纸企国际地位需林纸一体化“到位”
30年,我国的林纸一体化从提出至今,发展是艰难而缓慢的。原因在于,我国造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经济实力来讲,每家纸企拥有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可以说是 “天方夜谭”。
房桂干认为,不管是从与发达国家的造纸集团相比,还是从国内发展林纸一体化降低原材料成本角度,降低污染或是从降低规模成本等方面来考虑,在国内形成几个较大规模、有竞争优势的集团,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的提法也证明了房桂干的观点,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发展10家左右100万吨至300万吨具有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发展若干家年产300万吨以上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到2010年,我国已实施了38个林纸一体化项目,包括泰格林纸集团、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造纸企业,累计营造(木材和竹子)350万公顷用于制浆造纸的纸浆原料林。但目前林纸一体化建设还存在资金落实难、林地落实难、水资源短缺、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房桂干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我国纸企的林纸一体化目前主要采取4种运行和管理模式:一是行政干预下的林纸结合。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下,运用行政手段,将国有造纸企业和国有林场进行资源整合而实行的林纸一体化;二是林业和纸业通过兼并重组与股份制改造。以纸企为核心,合作成立林纸一体化企业,共组管理层、共有所有权、共享权益。例如晨鸣纸业;三是营建自有人工纸浆材基地。例如泰格林纸集团;四是与林农合作发展“订单林业”,与林农或营林单位合作,签订合同保证原料供应。
然而,与国外大型制浆造纸企业的做法相比,我国以木材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自有林地占比少,很多企业木材原料缺口大,最终仍是依赖进口木片,而进口木片又存在木片质量差、运距长、运费高等问题,造成一些企业纤维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一体不化,结而不合”怪相需破除
随着林产工业的迅猛发展,全球森林资源显得愈加宝贵。在造纸工业发达国家,制浆造纸企业和原料林基地以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林业和造纸业从互为消长转变为相互促进、依存发展。
在“林纸产业群体”首创的芬兰,林纸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从而形成了一个产业群体。在巴西,多数制浆造纸企业生产所需的木材,80%左右是由自己的原料林基地供应。印尼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行大规模建立工业用林计划以支持制浆造纸工业,并规定纸企建厂前必须先造林,建立企业的原料基地。而在一些私有林比重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私有林所有者组成了森林工业联盟,与包括纸企在内的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签订协议,为他们提供木材原料,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
房桂干告诉记者,从各国纸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造纸业与林业是产业链中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环节,只有将造林、营林和林产加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森林资源和林产工业持续发展的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和造纸业体制分割,林纸结合过程中存在“一体不化,结而不合”的“林纸一体化”现象。
随着我国纸和纸板产量的增加,木材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造纸工业的健康发展。《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木浆比重将由目前的22%提高至24.3%,木浆增量约为700万吨,其中国产木浆比重由8.4%提高至10.3%,木浆增量约为400万吨。所需木材纤维原料将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提高企业可控制林业基地比重,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营建原料林基地。
从《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造纸工业“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高木纤维比重,改善原料结构,增加国内供给。因此,加大纸浆专用材林地建设,林纸一体化将成为我国造纸企业发展的“主色调”,房桂干说。
林业政策增加林纸一体化正能量
安徽省近日公布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获批,引起各方关注。而华泰集团、岳阳林纸公司、晨鸣纸业公司等拥有原料林基地的上市造纸企业,也成为这次“追光灯下的焦点”。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2011年启动,此后陆续推进。今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甘肃7省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同时中央财政下拨第一批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12亿元,涉及865个国有林场、职工18万人,经营面积5859万亩,分别占全国国有林场的17.8%、24%和5.1%。
此次国有林场改革是前期集体林权改革的延续,是森林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使原来较分散的林地和林场实行规模化管理,可实现国有林场生态林更好的保护,同时也对拥有原料基地、能保证原料供应的造纸公司以及本身有国有林场的林业龙头公司高值利用林业资源产生正面影响。
房桂干告诉记者,此次林权制度改革有望打破原有桎梏,更好地盘活企业存量林木资产,降低林木经营成本,使拥有林木资源的林企、林纸联合企业和林农各方受益,更好地推进林纸一体化进程。但是,由于有些地方搞一刀切,强行划分企业已经跟农民签署合同的林地,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另外林权问题源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求,但我国立法对此认识及规范不足,存在诸多问题。林权流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其中涉及山林的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后续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将直接影响林权改革绩效的正常发挥, 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后遗症”。这些现象将不利于林纸一体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对于前不久称,广东碳交易试点预计年底启动,造纸行业属于准备纳入管控的行业之一,对于拥有自有林地的企业是否又是一则好消息?房桂干认为,对于一些拥有自有林地的企业,可以用林木资源的碳排放额冲抵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额,从而做到从林业到纸品生产全过程接近碳中性排放。碳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将极大推进林纸一体化工作,增强造纸企业营造纸浆专用林的积极性。
房桂干告诉记者,解决好纤维供应的造纸企业才能在当前恶劣的经济形势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随着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造纸企业必须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林纸一体化进程,才能把握先机获得发展。
[时间:2013-12-1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