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后 拒绝转型的传统媒体将成植物人

传统媒体转型数字媒体新媒体

  三年前,受邀在传统媒体圈陆续介绍过几次新媒体。由于不假辞色,不留幻想,惹恼了一干朋友。三年过去,种种预言一一应验,不知这些朋友今日作何感想。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衰落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由于体制支撑和现代化程度上的距离,中国传统媒体衰落的步伐落后美国五到七年。美国纸媒(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的收入总额,雇员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在2007前后达到顶峰,然后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下降,今天大概在顶峰期的一半左右。再过三五年,美国纸媒市场衰落的速度会下降,其收入总额(去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雇员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缩减到顶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继续缓缓下降。

  尽管晚了五到七年,中国传统媒体的衰落轨迹应该和美国差不多。2011年大概是纸媒收入总额,雇员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顶峰年,从2012年开始下滑,2013年的下滑趋势更加明显。全面可信的统计难以看到,但从业内众多消息看,收入不降和员工流失率可控的纸媒已属上乘,更多的是收入大幅下降和员工大批流失,士气不振,市场份额下降。三五年后,收入总额,雇员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降到顶峰期的一半左右,应该是不算离谱的预期。影视业的顶峰期大约还要三年左右才会到来,然后就会步纸媒后尘,走入下行轨道。 

  面对如此趋势,传统媒体业终于放下了没落贵族的身段,渐渐形成了必须转型的思想共识。但是,在向什么方向转型,走什么样的转型之路的问题上,共识远未形成,假转型或乱转型的现象随处可寻,真转型难得一见。 

  近年来,一些国有传统媒体在资本层面上组成媒体集团,大肆出手收购网络游戏公司,或者进入房地产和金融业等暴利行业,被称为是转型努力。其实,这只是资产配置上的动作,即使做的再多,也只是资产控制上的变化,既无助于现有传统媒体的转型,也没有新置资产与原有资产的有机联系。这也许可以拿来应付上级,说是优化资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许可以保住集团管理团队的饭碗,逐步清空传统媒体资产。但是,这和媒体转型无关,最多可以看作是金蝉脱壳,是假转型的面子工程。

  更常见的则是传统媒体以全媒体战略代替向新媒体转型的乱转型现象。诸多纸媒投入大量资源去做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应用,将纸媒内容复制到互联网上。如果把这些努力看作是转型练兵,或者是转型的热身阶段,但如果以为这就算是转型新媒体,那就注定要悲剧了。无论网站或手机应用做得多么漂亮时髦,跟随安卓或IOS操作系统的升级而更新得多么快捷迅速,都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仍然以纸媒为基本平台,其他东西只是传播纸媒内容的渠道,说到底还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把戏。 

  新媒体发展至今,仍然还处在早期阶段,远远没有定型,没有出现在内容生产,传播,赢利等方面公认的领先者,还是群雄争霸,创新不断的局面。但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为传播机制,以互动为内容生产的动力,以多媒体为特色,以新闻,资讯和服务有机融合为商业模式,这五点合起来构成新媒体的本质。对此,网络业正在逐渐形成共识,而传统媒体业则有待提高。对传统媒体而言,所谓转型就是从原有传统平台(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等等)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去。在转型期间,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原有平台加上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眼镜,网络汽车以及形形色色的数据终端,都是这一平台的数据获取与传播渠道。如果本末倒置,坚持把传统平台作为核心,把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或者坚持双平台,同时维持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割裂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那就会贻误转型时机,造成资源错配,经营陷入困境。一旦新媒体生态环境成熟,那些假转型,乱转型的传统媒体就会进退失据,被迫彻底退出市场。

  同一般国家相比,中国传统媒体业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制保护,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来的晚,做的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媒体准入门槛高,监管严,麻烦多,所以在美国传统媒体转型期常见的倒闭,重组和收购在中国并不多见,使得转型所必需的甩包袱,清资产,换队伍,补资源等条件,在传统媒体转型中难以获得。

  互联网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靠权力和既得利益维持的垄断。传统媒体业不对民资网络公司开放,那么网络公司们就会自己开辟出一个新媒体市场,并渐渐摧毁传统媒体的世袭领地。为了避免优胜劣汰,成为植物人或安乐死的下场,传统媒体应该正视现实,真转型而不是假转型或乱转型。如果不能蜕变为新媒体,那么至少要争取能够获得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时不我待,三五年而已。

[时间:2013-12-09  作者:谢文  来源:虎嗅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