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注:2014年文化领域四大趋势

文化产业

  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自下而上,主要依靠市场推动的,我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推动来自于党和政府,来自于顶层设计,产业的市场化基础特别是消费基础较为薄弱,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形态。

  2013年,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文创领域或者说事件来自于影视,一批国产原创电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收获可观的利润。如果说2012年底至2013年 初引爆的《泰囧》以喜气迎人的局面开了好头,那么,此后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都成为 票房在10亿元左右的宠儿。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像《天机·富春山居图》这样的全民吐槽“神作”同样因逆反效应获得票房一桶金。这些,都以国产原创的整体之 名,凸显了这个领域在文创中的热点效应。

  关于国产原创影视的亮点迭起,我个人认为首先跟市场受众的定位成型和屏幕数的稳步增长有关。电影市场在最近十余年间重新培育和拥有了以青年观众为主体的消 费人群,精准地寻找到了他们与国际大片、国内原创影片之间共同的价值、审美和消费习惯,在城市和城镇稳步推进屏幕数量,从而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具有年 轻化和前瞻性的准确市场定位。这是文化产业中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比较清晰的一个板块。我相信,未来仍会有突飞猛进的表现。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2013年国产原创票房的成功有不少来自于导演的“处女作”,从而富有标志性地从过去主要来自于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上一代导演 的垄断性贡献中超越出来,表明在电影领域大家尤其是年轻导演同样有机会,而题材(不一定靠投资大小)才是抓住观众的核心要素。这种启示很有价值,会促成更 多年轻人在电影市场释放创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把它放到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中去看。也就是说,它既是人们生活日益富裕后对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提升的结果,也是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即我国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调整与合理化的结果。

  从上述角度看,中国文创产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前期。对于“文创产业”这一概念,大家意识很强,不但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的目标已写进国家和政府的纲 领性文本,更多的资本也在逐年进入,出现了一些代表性板块、行业和人物、作品;但从实际产品能力来看,还欠缺富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作品,产品和作品精 细化的能力和运营力都还不足,此外,有鲜明的创新思维的领军人物还不突出。

  过去十余年中,顶着“文创产业”之名盲目发展、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在国内也屡见不鲜,目前来看,应该随着管理经验和产业经验的上升,尽量杜绝这类情况。同时,中国各地文创能力有所不同,比如人才贮备、产业基础等,所以应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对于文化创意本身,我认为对中国社会和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我们所知的欧美文创发达国家,几乎通过文化创意理念的介入,使得传统产业重获生机,并促进了很 多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尤其要理解领会到文化创意产业与年轻人教育、思维培养的关系,领会到与国家创新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我们 亟需一批富有“文化”、“创意”和“产业”三者综合优势的人才,才能使中国的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真正实现。个人觉得,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领域将有以下一些趋势:

  一、政府政策加大鼓励,民间资本深度介入。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的决策形成,各级政府将加大这一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更多的民间资本会再次进入文创领域,比较理性地布局在文创业行业、产业规律较成熟的板块,支持出作品、出市场。

  二、随着文创业深入,“创意”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将被进一步认识,创意将越来越值钱,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知识产权利益的保障诉求。无论是策划中独到的 “创意”,还是小说、影视剧本中的“创意”,本身就是文化产品的核心要素,目前的重视和法律保障还远远不够,未来将进一步引起关注。

  三、结合地方优势的文化旅游将作为地域文创开发的一个核心要素。旅游—文化—文创产品的三结合模式将成为地方发展经济和文创产业的基本手段。

  四、国际间合作和“走出去”要求会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门类,本身就是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良好载体。2014年中,包括针对国家外交方略关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和作品相信会出现小高潮。

  作者: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

[时间:2013-11-18  作者:夏烈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