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精益管理提高纸张利用率

印刷企业精益管理纸张利用率

  为提高纸张利用率,让精益管理意识落实在每个步骤,印刷企业需要对员工加强培训,使员工明确意识、提升技能,从而控制废报率。另外,不论是印前的生产检查,还是印中的水墨控制,公司都需要强调再三,形成规章制度。 

 
  加强培训控制废报率 
 
  在报纸印刷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废报率的控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影响到生产成本,也关系到报纸印刷的时效性。 
 
  为控制废报率,笔者所在的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从走出去、请进来两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公司多次派技术骨干近20人赴德国培训,并选派优秀员工赴人民日报社印刷厂等国内知名印刷企业交流学习。学习归来后,每个人都要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将好的经验与班组人员分享,共同提高。同时,公司每年都会邀请学界、业界专家来公司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在培训中认真做笔记,培训后参加统一考核。培训不走过场,一定要让参加人员学有所得。 
 
  公司也会不定期举行技术比武,在树立业务典型后,大家有了学习的标杆,针对性也更强。另外,以机台为单位,推行竞岗考核,在车间掀起人人学技术、赶超争先的氛围。每个月公示的《机台综合管理考核表》包括印刷质量、出版时效、成品率、机台卫生、差错率等,在综合评定后公司会奖优罚劣。每个班组每个月也都会评出质量考核前三名,并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各个机组之间就自觉形成了相互寻找差距、竞相学习的氛围,促使团队整体技能快速提升。 
 
  在具体的奖罚中,公司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处罚时依据实际情况酌情下单,奖金则远大于罚金,在种种明确的奖罚制度下,差错少了,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干劲足了,团队整体技术能力步入了较高水平。 
 
  在多种措施下,公司在出报时效及废报率控制方面成效斐然。在KBA75生产线,我们的废报率最低可以控制在0.3%以下。在UNISET60生产线,我们的废报率最低可以控制在0.8%左右,在同行业中属于较好水平。 
 
  恰当预设印前油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印前油墨预设环节对于降低废报率来讲,无异于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人员拿到印版后,首先确定印版所属印刷单元,然后依据版面图文面积将所对应的用墨量预调至合理范围。之后,将墨斗里的油墨充分搅匀,对墨胶进行上墨,上墨的多少要依据经验。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开机印刷后糊版、印品油墨过多、水大墨大等现象,同样会造成不少废报,得不偿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提前用干净纸张将多余的油墨卷走,达到合适状态。上墨过少,则最初印品发白,水墨不易平衡,等到操作人员调整好了墨色,可以收报时,废品率已悄然上升。恰当的油墨预置可以使开机合压之后水墨平衡一步到位,除了需要微调墨量之外,开机废报最少时只有十几份。 
 
  在这个环节,油墨预设人员很关键,尤其是在一叠有四五张报纸的情况下,任何一版色别的油墨预设不恰当,都会影响整叠报纸的印刷质量。有时,就是因为一叠报纸当中某一版墨色调整不到位,从而造成一方面机器不能提速,影响时效性;另一方面开机废报剧增。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对预设油墨进行互相检查和机长检查的方式,不论是各个印刷单元墨胶的上墨量,还是机器操作台上的记忆值,都要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如有问题,在开机之前处理完毕,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废报的产生,提高时效,避免了开机后手忙脚乱调整墨色的现象。 
 
  油墨预设的成功与否,与废报的多少息息相关,把这一环节认真做好,功不可没。
 
  甄别利用废报 
 
  一张报纸不合格,当做废报理所当然。可一份报纸由多张组成,这时,如果其中一张不合格,那么这一份报纸怎么办?之前我们是当做废报处理的,而且,本着“客户至上,质量一流”的企业理念,“宁愿错杀一千”也不允许一份废报流出厂外。当然,废报数量也在直线上升,有时甚至达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后来,在向细节要效益的举措下,我们对废报进行仔细甄别,尤其是对接纸废报、跑纸边、脏版等报纸进行分类剔除,重新整合,精打细算。 
 
  例如,在一叠5张的日报中,如果一次印量为30万份,排除中途换版、擦洗橡皮布等因素,仅以接纸为例,一卷400公斤的新闻纸基本印刷1.5万份左右,那么,仅一路纸就需要接纸20次,一次按照最少扔掉5份接头废报计算,这一次印刷生产中,一路纸就要扔掉100份,5路纸就是500份,重量约40公斤。而我们将不同纸路的接头废报剔除,用其他纸路接纸的成品报更换,组合成一叠合格品。这样一来,就能在接纸废报中挖掘出近400份成品报,重量约30公斤。以平均3次印刷计算,一条生产线仅此一项就节纸90公斤。这还不包括诸如纸张破损、跑纸边等情况。综合下来,仅从废报中甄别利用的报纸就达上百公斤,而我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节纸成效不言而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细节工作做好了,降低废报率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仔细检查印前数据 
 
  印前生产一定要仔细检查数据,防患未然。在UNISET60和KBA75设备上,均有墨量记忆功能,能够把前一天印刷时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水墨量记录下来,如果下一次印刷中版面图文变化不是很大的话,则现有的记忆值就能够保证版面墨色需求。在纸架方面,纸张的克重不同,相对应的张力控制等也要发生变化,还有因为润版液的不同造成配比度和用水量的不同等。这些与印刷生产密切相关的数据都要在印前认真检查,不要因为某一数据没有检查到位导致废报率大幅增加。 
 
  我们公司有一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员工将油墨预设好,把印版装上机器等待印刷的过程中,按照互相检查这一流程,另一位员工将他预设过的版面墨量和水量统一检查了一遍,发现在其中一版墨量中,有一处墨区的墨量值非常小,根据版面情况,这一区域的墨量需求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于是,他把这个墨区的数值调高。然而,在给墨辊预上墨时,员工发现这一墨钉所在区域明显墨量偏少。当再次检查墨钉数值时发现刚才调整过的数值又归回原位。于是判定是此墨钉出了问题,当设备维修人员检查时,发现控制墨钉的小电机出了故障,更换之后墨钉值恢复正常,没有影响当天的生产。 
 
  假如不是对数据的认真检查,在机器正常运转之后才发现问题,进而停机检修,那么,废报增加和对时效性的影响将不是一点点。只有多方面的细节做好了,才能使成本降低,利润最大,让企业游刃有余地应对“微利”。

[时间:2013-11-15  作者:杜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