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今年“收好官”明年“开好局”

市场经济

  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结构调整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成为当今世界潮流,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概莫能外。证券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副主任刘仕国文章如是说。

  外部经济持续回暖助中国经济今年“收好官”

  文章分析,第四季度,国外经济增长将加快。尽管美国购债规模可能微幅削减,但全球货币政策整体上依然宽松,有利于维持投资增长;美国和欧洲放缓财政整顿的力度与节奏,日本财政刺激举措仍发挥作用;新兴经济体低失业率使消费保持坚挺,外部需求走强,但国际资本流入势头放缓甚至净流出,冲抵部分增长效应。

  按全球主流市场预计,美国、日本、欧元区和英国GDP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将分别比第三季度加快0.6、0.6、0.7和0.7个百分点,达2.1%、3.4%、0.4%和2.1%,其中欧元区由负转正。新兴市场经济虽然还不具备重新回到高增长路径的条件,但近期有望止住放缓势头,其中印度、南非GDP同比增长分别比第三季度加快0.2、0.5和0.3个百分点,达4.4%、2.2%和2.5%,巴西放缓0.1个百分点至2.5%。

  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外部市场回暖,将提升中国的出口,巩固中国目前的回升势头。在国内,农业丰收大局已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暖;城镇就业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上述局面是促改革、调结构和稳增长政策积极互动的结果。近半年来,中国政府保持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既没有扩大赤字,也没有调整银根。在改革方面,政府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简政放权、贸易投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扩大营改增试点等;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巩固农业基础,释放内需潜力,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改善民生。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正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正彰显了“改革红利”的本义。

  改革与调整助中国经济明年“开好局”

  文章指出,世界经济形势将更为“晴朗”,为中国经济调整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预计,2014年,全球GDP将增长3.6%,比2013年快0.7个百分点,并超过潜在GDP增速。其一,私人消费加快回暖,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消费将增长2.5%,比2013年快0.5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的主力来自家庭部门:家庭消费加快增长0.8个百分点至2.9%,而政府消费放缓增长0.2个百分点至1.3%。其二,投资温和回暖。资本总形成将增长3.4%,比2013年快0.2个百分点。其三,全球贸易温和复苏步伐略有加快,其中出口将增长5%,进口将增长4.9%。

  发达经济体将是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同2013年相比,2014年发达国家GDP增长加快0.8个百分点至2%,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经济体加快0.6个百分点至5.1%。其一,美国财政整顿节奏放缓,货币政策仍支持增长,预计GDP增长2.6%,比2013年快1个百分点。其二,欧元区核心与外围国家的企业信心趋于稳定,财政减赤步伐大大放缓,尽管信贷条件仍然从紧,但经济将明显回暖,GDP增速从-0.3%跃升至0.9%。其三,由于财政政策由扩张刺激转为整顿(提升消费税;减少财政刺激和重建支出),日本经济从1.9%放缓至1.7%。其四,新兴经济体低迷态势略有缓解。印度从3.75%加快至5%。在拉美,汇率贬值刺激出口的效应可能被金融从紧效应冲抵,巴西等国温和加快。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外资流入恢复,推动南非从2.1%升至2.9%。油价回升促使石油生产温和增加,国内财政支出依然保持高位,有利于国内需求维持较高位置,促使沙特从4.1%升至4.6%。受西欧加快回暖的影响,外需增强,中东欧国家国内金融形势也将好转,GDP增长将加快。

  利用全球经济低位调整的大好时机,中国明年应大力推动改革-结构调整-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收获更多的改革红利,升级发展模式,顺利提高发展水平,为广大民众更多地造福。

  其一,扩大调结构共识。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社会共识进一步扩大,推动增长方式继续转型。尽管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结构调整困难,但全国上下多能直面问题和矛盾,权衡利弊之下,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不断增加。

  其二,引导宽容的社会预期。综合权衡问题、矛盾与利弊,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核心内容就是:随着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全国各界都要尽快形成和适应这个预期。

  其三,形成内生增长主导发展的共同理念。实现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推进综合性改革。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在于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和内生增长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内生增长的源泉包括地理上完全统一的大市场(地区之间没有市场壁垒),完善的要素(资金,劳动力,土地、水和空气等自然资源)市场,开放和公平的市场机制,充分的竞争,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多样化和质量的跃升,研发投资加快增长(“创新”),产业间关联更为精密,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投入产出比率(“增效”),要素参与要广泛且要素报酬要合理(“惠民”)等等。只有内生增长主导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其四,改革必须是可持续的改革。这包括科学地组织改革,即敢于尝试改革,机智地试点改革,适当的改革节奏,坚持“稳中求进、有为、提质”,“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综合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一体化,“益当前、利长远、惠民生”。十分重要的是,经济改革的持续性也取决于“经济-政治”关系的改革。

[时间:2013-11-05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