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物负面突出 专家支招如何正确选读

印刷少儿读物

  常言道:“一句进入童年脑海的诗句,抵得上成人后阅读的十本巨著。”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重要性可窥一斑。关心儿童的阅读,这是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少年儿童要通过"有益阅读"为他们的成长带来正能量,但在当下,很多家长都不乏这样的烦恼:小学校门外书店里一些所谓的恶搞笑话书,赫然印刷的是相当低级庸俗的调情小笑话、夜总会笑话,,其他言情、武侠、玄幻等小说以及各类动漫,很多都带“打擦边球”的色情描写,玄幻、魔怪类读物则多充斥暴力、悬疑惊悚元素,这些“快、浅、刺激’的内容极易对孩子成长产生严重误导。著名幼儿文学作家李秀英认为,“对孩子而言,不良书籍不仅不是‘良师益友’,反而是‘毒药’。”家长们的另一烦恼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少儿图书缺乏创意、内容陈旧,选题或故事雷同,导致孩子对这些图书缺少兴趣。

  据统计,现在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出版少儿读物,少儿出版市场持续增长,从2007年的10460种增至2012年的31059种,每年增幅40%以上,市场规模达50多亿元。有数据显示,近几年童书的销量增长了近60倍。但是,在如此高的市场化程度的国内书刊出版界,很多作者、出版商和书店老板出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诸多原因,使得少儿读物市场朝着不健康和浮躁化方向发展,负面问题突出,色情、暴力、黑色化、重口味、成人化现象严重,对少年儿童的审美和价值观造成了潜在的伤害。一项数据令人担忧,如今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占少儿读物的比重达40%左右!少儿读物中出现的上述这些问题,与整个社会出现的低俗化、娱乐化文化潮流紧密相联,其背后是价值观的紊乱。

  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发起、全国72家出版社共同参与的少儿出版界反低俗联盟在京成立并发出联合倡议,少儿出版工作者要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出版工作根本要求,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决抵制含有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内容的作品,坚决抵制少儿出版物低俗化倾向,着力推出更多优秀少儿出版物,自觉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守护者。此举堪为拨乱反正,引人关注。

  调查显示,国内七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汉字、英语和数学,北京师范大学认知发展研究室主任沃建中认为这是“可怕的误区”,而“关注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才是早教的要义。”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廖丽英指出“知识、技能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文化素养就高。”俞敏洪总结自己的家长心得时,则认为家庭教育中有几个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第一个就是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包括孩子欣赏自然的能力、对人文精神的体会和思辨的能力,第二个是做人方面的基本规范,还有爱的能力。《汤圆王子童话集》作者南诏认为,这些因素其实在童话阅读中都可以解决,童话阅读就是很好的情商培育手段,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善感情怀,优美有趣的想象能增加孩子的美感和善感,这样才会善待自己和世界,相信美好,心存希望。喜欢童话阅读的孩子,比不读童话的孩子要情感丰富,也更有勇气。其实,梦一样的童话蕴藏着人类的智慧、美德、社会习俗,同样在演绎现实社会中的一切,演绎善与恶的尖锐对立,但是童话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善良信念的坚持,这对孩子们至关重要。

  去年有人在微博上发起儿童阅读书单推荐活动,邀请明星、医生、艺术家、作家、诗人、出版家、童书工作者、书评人等各领域的专家参与,结果,《小王子》、《大林和小林》、《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书推荐率胜出。这反映了专家们对童话阅读的重视。关键因素,还是童话阅读对孩子们真善美情趣的陶冶不可小觑。

  少儿专家指出,童话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成长,被称为人类的心灵之源,是最适宜的儿童读物。听童话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孩子们听着童话故事,不仅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意义的互动,还常常情不自禁地进入童话情境想象和创造,与自己喜爱的形象同进退,自身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系统化和逻辑性方向发展,这真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实实在在有助于儿童精神成长与情感发育。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孩提时代“迷恋童话”的记忆,如果沿着记忆的轨迹摸索和探寻,我们甚至会进入某个童话的情境之中。所以说,好童话是到99岁都能读的。

[时间:2013-11-04  来源:中国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