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出版大国怎能成阅读小国?

出版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出版物可谓眼花缭乱。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已达到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库存量也冠绝全球。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据商务部网站) 

  一方面是图书出版总量高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库存量高居世界第一,还有一方面虽不是“第一”却也极不乐观: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北欧国家为24本,美国7本,韩国11本,日、法8.4本,连泰国都达到5本。 

  繁荣得高居世界第一的出版量与相当落后的国民阅读率,摆放在一起,无疑摆出来一个巨大的问号。我们的图书出版,给谁出、卖给谁?难道只是为出版而出版?难道只是为了放在仓库中堆积如山? 

  如果没有国民的高阅读率,再大的出版量也没有用。公众所关注的,是在海量的出版物和国民阅读率之间,我们能做什么?前些日子,“阅读立法”一事激起广泛反响,赞成者反对者都有。但如果我们从强调政府为保障国民阅读权利应主动做什么这一角度去看,我们就能理解“阅读”为什么也要立法了。比如说,我们有这么大的出版量,而公共图书馆资源却奇缺。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美国是1.3万人,德国是6600人,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出版大国不能同时也是阅读小国。这之间的反差,应该沉思。

[时间:2013-11-03  来源:今晚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