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祥:五十载印刷路

张根祥印刷

  人生能有几个50年,今日我们还是青丝满头,明日就已白发苍苍。有歌词唱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诚然,有的人选择了虚度生命,有的人则选择了夯实人生。服务印刷业已长达50载的张根祥便是后者,关于他的故事则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军印刷协会理事长张根祥

  少年壮志,以“军”为荣

  16岁,还是半大的少年,于我们来说,可能还在校园中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但对张根祥来说,却是他初入社会的第一年,此后,解放军2207工厂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进了他的生命中。1963年10月,寒冬未至,秋意渐浓,刚刚初中毕业的张根祥第一次走进解放军2207工厂的大门,要面对截然不同的环境,他的心里肯定免不了好奇与新鲜,尤其是与“军队”有关的事儿,更能激起少年心中的豪情。在那个物质贫乏却精神丰富的时代,能为军队做些事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张根祥的梦想成真了,不仅如此,他还在以后的印刷生涯中不断辛勤耕耘,获得了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资格。

  几年后,张根祥被调至校对的岗位,在2207工厂度过了十年校对生涯。这个工作需要的是细致中的细致,劳神费心,又不可少了耐心。在二十多岁、正青春勃发的年纪,这十年无疑教给了张根祥更多,细心、谨慎、认真、负责等优异的品质在张根祥以后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如此,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张根祥历任印刷工、校对工、工会干事、工会副主席、车间书记、厂办主任、副厂长,后于1992年成为了解放军2207工厂的厂长,肩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上任伊始,张根祥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的2207工厂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是2207工厂的印刷厂区所在,而西院则是由2207工厂筹建的招待所。这个招待所维系着2207工厂数百名员工的利益,也是2207工厂今后发展的活水源头所在。而上级却有把招待所脱离出2207工厂的倾向。保住招待所,维护数百名员工的利益成为了张根祥心头的一块大石。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张根祥仍颇为感慨,“压力非常大,气氛也十分压抑”。但张根祥也很幸运,得到了员工们的全身心支持。“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员工,全厂职工团结一心,把爱厂的决心和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群众力量的支持下,张根祥为维护2207工厂的利益,坚守着“无论如何不能脱离”的原则。

  最后,在上级机关的理解和协调下,招待所终于保住了,这也为以后北京凌奇宾馆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正所谓大难之后,必有后福。1994年,2207工厂被总后勤部列为全军第一批22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之一。1995年,2207工厂开始改制;1996年8月,2207工厂正式挂牌为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成为全军大中型书刊印刷企业中第一家改制公司。张根祥则众望所归地成为了公司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关于公司的名字,认真仔细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巧合,凌奇恰是“07”的谐音,足见张根祥对2207工厂的感情之深厚。

  以客为友,以情动人

  改制之后,面对印刷业投资回报率偏低,很难以主业养企业的严峻局面,张根祥确定了“以印刷为本,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发展思路,并将多元化经营提上了日程。1996年,凌奇投资800万元,对凌奇宾馆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北京市涉外二星级宾馆;与此同时,把闲置厂房租赁给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构建“以印刷为本、拓展宾馆业、开发房地产”的企业发展战略雏形。基于此,凌奇每年都能在宾馆和房地产业中拿到1000多万元的收入。而张根祥又毫不犹豫地把这些钱主要投到了印刷设备的更新改造上。对于印刷这个主业,他倾注了更多的心力,质量上严把关,管理上精简至上。

  除此之外,凌奇的发展壮大亦与张根祥坚持的“以客为友”有着紧密的联系,《读者》、《家庭》、《半月谈》等在国内赫赫有名的期刊杂志都是张根祥引以为豪的合作伙伴。凌奇与他们的结缘可谓如虎添翼。而这些单位选择凌奇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军队印刷企业给人诚信可靠的印象,说一不二、朴实坦诚,和这样的企业打交道比较放心、踏实。此外,这些企业一直忠诚于凌奇的原因除了公司诚信和质量以外,还缘于凌奇长期以来和客户建立的深厚友谊。“比如《读者》杂志,他们的人来北京办事,都会找我们接站送站,由我们来招待。我们已像朋友般亲切。”张根祥说道。以已心换彼心才是真诚的待友之道,若能做到这点,相信任何企业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公司的亲近。

  繁重的工作一直伴随在张根祥左右,我们很难想象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去进行额外的学习,但事实是,他做到了,一边是不能忽视的工作,一边是对知识的渴求,张根祥都难以舍弃。最后,他终于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大专学业,继而又进入中央党校研究生班学习,获得了研究生学历以及高级经济师的职称。1963年进厂,63岁退休,他为2207工厂服务整整47年,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63”对张根祥来说是个意义深刻的数字。他把一生中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2207工厂,交给了印刷。对此,张根祥的解释只有两个字:“感情”。

  因为感情,他在凌奇工作时,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即七点半到办公室;下班后在办公室多待1小时,用这挤出来的时间读报、上网浏览资讯,坚持学习。

  因为感情,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在家中安闲自在、含饴弄孙。而是投身于为广大会员单位排忧解难、不可或缺的全军印刷协会,专职担任全军印刷协会理事长,继续发挥余热。

  伏枥老骥,弥而又坚

  与印刷结缘五十载,张根祥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成就,还有同业共事者深厚的友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首席顾问沈忠康就曾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张根祥锐意进取,勇于改革而又思路清晰,沉着稳重,给我留下‘沉稳少帅’的深刻印象。回顾与根祥同志20年的交往,常使我感慨‘秋色行将晚,老友情更深’。”

  “无论是企业活动,还是协会工作或行业活动,凡是请张根祥同志参加的,他大多数都会准时或提前到会。若有事不能到会,也一定会亲自打电话说明原因,邀请不到又未打电话说明的事例在我的印象里几乎没有过。”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则对他的守时与细心印象深刻。

  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资深专家潘晓东对他的评语则是“伏枥老骥,弥而又坚”。一句话道尽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对人生的坚持。

  63岁专职担任全军印刷协会理事长后,张根祥将更多的精力扑到了协会工作中,“伏枥老骥”又一次踏上征程。

  协会与企业性质不同,事务繁多,且有更多的琐事需要认真对待。张根祥的细心在协会的工作中又一次展露无遗,不论是组织会议、起草文件、参观考察还是编辑杂志,张根祥都亲历亲为、不厌其烦。即使细小如打字、修改文章等工作都要自己完成。他会在协会召开会议之前将所有与会者,包括主席台和听众席上人员的坐席次序一一排定,还会将会场所有物品的布置、摆放安排得妥帖周全,让人感觉到全军印协召开的会议之规范。

  工作之外,张根祥会记住协会老领导、老厂长的生日,为他们举办生日宴会,若会员单位遇到困难,也尽量想办法帮助协调解决,使得全军印协被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包围着,就如一个大家庭般和谐安乐。

  另外,对于印刷行业的活动,无论是政府号召还是民间举办,张根祥都有求必应,积极参与。

  全军印协在他的带领下,变得更加活力充沛、积极向上。而今,全军印协已成为我国印刷行业协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协会之一,深受业界好评。

  50年风雨,痴心不改

  今年张根祥66岁,这是个吉祥的数字,这一年亦是他服务印刷业的第50年;半百浮沉,皆为印刷,一生精力,也尽付印刷。在如今这个浮躁热闹的社会中,有谁能在一个行业里坚持一辈子,但张根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人要学会坚持,学会执着,学会学习。

  50年辛勤耕耘,他以自己踏实的工作赢得了业内众人的尊重,载誉无数:除了获得毕昇印刷技术奖、森泽信夫印刷奖一等奖、新中国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北京印刷进步奖等行业大奖外;还有部队授予的全军优秀企业家、北京军区优秀企业家、荣立个人二等功、军事印刷贡献奖等军队荣誉。

  50年与人为善,他以真诚待人等众多优秀的品质获得了业界无数杰出人士的友谊。

  50年痴情印刷,他参与推动了无数印刷项目的实施,为印刷业的进步鞠躬尽瘁,是无数后辈崇敬的前辈。

  50年一晃而过,张根祥已为印刷业贡献了太多,本是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仍继续在全军印协理事长、中国印协监事长的位置上殚精竭虑,要为中国印刷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的精力,这种执着与坚持实属罕见。印刷是他毕生的事业,“军队”二字则在他心中重若千金,期冀张根祥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与“军”同行,与印刷共谱华章。

[时间:2013-10-28  作者:闻天  来源:印刷企业家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