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苏区红色货币的防伪印刷技术

苏区红色货币防伪印刷技术

   为了解决因为纸质粗糙导致上色难的难题,改善防伪反假性能,闽浙赣苏区率先采用复杂的纸币套色技术印刷,并独创性地在每一张纸币上加盖了半枚骑缝章。 

 
  1931年上半年,赣东北贫民银行迁到上坑源时,就发行钞票。印钞票用的纸张是道林纸和打景德镇时所缴获来的水印纸。钞票图案是省苏维埃政府送到印刷厂的,再由印刷机关的工人用干梨树木板刻好,然后用纸再翻印到石板上印刷,一次可印十几张钞票。印钞技术要求很高,先后要经过五道工序。 
 
  闽北印刷厂有6个人印钞票,3个人一块板,6个人两块板,还有1个专门负责裁纸的人。据李天福同志回忆:“当时钞票很难印,特别是颜色难印,一道颜色印一次,要印四道颜色,印出一道颜色就必须晾干,等晾干了后又再印。”印刷纸币时按券别版面大小和每大张纸可印张数计算,点交印刷局使用。像“铜元拾枚”的钞票用4层棉纸,一面加蜡印字,一面不印字,背面光版是用铅印机一次印成的。印好的票子都要送到银行盖3道章,即纸币两头骑缝章(长圆形)、正面右下角椭圆形行章和票下沿编号章。章盖好后,送交会计按顺序号码进行登记,然后交给出纳妥善保管,发出的票子也要按号码登记。印钞场所有严密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所印钞票不能有多有少,印坏了的纸张也要如数上交,不得有错。 
 
  苏区钞票版面面值有伍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都是石印的。另外,由于当时油墨来自不同地区,纸币颜色有浅有深,相差甚远。1933年下半年以后,红色油墨紧缺,角币背面也就不再套红印花纹了。 
 
  除了用多种颜色套印和加盖骑缝章防伪,闽浙赣苏区还在票面上提醒使用者防假。闽浙赣、赣东北、闽北的苏维埃银行钞票上均印有“如有伪造,从严惩办”的字样。 
 
  川陕苏区货币的防伪 
 
  川陕苏区从1932年1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战入川始建,到1935年3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撤离,历时两年零4个月,其在政权建设中的金融体系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后,2月,川陕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正式成立,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任行长。3到4月间,开始发行货币。由于物质匮乏并缺乏造币设备,开始用当地生产的土布制造布币。1933年6至7月粉碎国民党进攻,缴获田颂尧造币设备后,开始制造苏区铜币、银币。9月,打下达县,缴获军阀刘存厚一套从德国进口的造币设备,将其运到通江,建立了正规的川陕苏区造币厂,其规模之大、设备之齐全、技术力量之雄厚,堪称苏区之最。开始发行精美的铜、银、纸币。直到1934年红军撤离旺苍,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将制造重币的设备弃于河中,仅带走制造布币的设备,1935年在茂县,建立的西北联邦政府还发行过布币。在川西高原民族地区,由于当地老百姓不接受布币,红军必用银元,1935年的7至8月间,川陕苏区货币停止使用。
 

[时间:2013-10-21  来源:人民政协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