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能否引发社会形态巨大变迁

3D打印

  时下,3D打印技术已是全球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该技术学名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它的应用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电脑数字设计的模型,将粉末状的树脂、陶瓷、金属等可粘合的“打印材料”层层叠加,最后经过固化处理,形成3D实体。

  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在了多个领域,人们已用该技术“打印”出了手枪、汽车、服装、蛋糕等物品。在中国,3D打印已成为各大级别展会的宠儿,在 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2013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等展会上,3D打印技术展区无一例外成为全场的亮点。据悉,国内 3年内将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创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各省市纷纷出台措施,吸引3D项目投资。

  3D打印技术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备受青睐。目前,在医学上已实现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头、血管、胆管等简单的人体组织器官;在航空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机设计试制过程,比如我国2012年首飞成功的歼-15机型的整个前起落架及钛合金主承力部分即是用3D打印技术完成。3D打印技术在工业及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潜力已在部分国家受到战略性重视。2012年,美国将3D打印技术列为未来美国最关键的制造技术之一,并将该技术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3D打印技术促使世界产生变化的可能性明显,传统制造业形态、社会生产结构未来会是怎样的?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认为,两类人会将3D打印技术描述得很神奇,一类是在新技术中寻找商机的人,出于自身利益将技术说得神乎其神;另一类是盲目热爱科学的人,他们总希望看到科学奇迹出现。江晓原认为,在评估展望某种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时,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忧虑和警惕。 山东大学教授马来平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研究。他认为,现在谈论3D打印技术引起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还为时过早,因为目前3D打印技术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打印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有限、“打印机”成本过高、打印所能达到的精度有限、打印的应用范围有限等。整体而言,3D打印技术只是传统制造业的一种补充,或者是一种刺激其变革的生机勃勃的力量。但马来平同时强调,应当充分认识3D打印技术引起社会形态变迁的可能性和巨大潜力。近几年3D打印技术发展势头很猛,它的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3D打印技术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可能性十分明显。   

  马来平认为,总结历次科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新技术要引起社会形态变迁需要具备以下必要条件:一是新技术本身已经成熟,并推广到各生产部门,从而导致生产力的根本变革。二是新技术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甚至引发科技革命。三是新技术以生产力的变革为中介,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满足上述条件,3D打印技术才能引起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实现像前三次科技革命那样的历史价值。”
 

[时间:2013-10-11  来源:新华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