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9月9日公布了8月份的CPI数据。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6%,同比涨幅较7月收窄0.1个百分点,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其中,食品和房租是CPI上涨的因素。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受猪肉、蔬菜价格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四季度CPI涨势还会走升。
食品价格上涨8月CPI涨2.6%
201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4.7%,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2.7%。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2%。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3%,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7%。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由于居住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主要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带动影响房租价格出现上涨,我国房租价格已经连续上涨44月。具体到8月,由于到期换租和高校毕业生两部分客群需求旺盛,住宅租赁市场成交保持活跃,8月住房租金价格环比上涨0.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8月食品中,鲜菜、猪肉和蛋价格上涨相对较多,这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8月蔬菜价格出现持续上涨,鸡蛋、猪肉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对8月的CPI的贡献“功不可没”。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8月份2.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比7月份减少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比7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余秋梅指出,翘尾因素减少的部分多于新涨价因素增加的部分,是8月CPI同比涨幅较7月回落的主要原因。
在数据公布前,多家市场机构已发布报告预计,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CPI同比涨幅为2.6%。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8月CPI涨幅为2.6%。8月上旬蔬菜、肉、蛋价格比7月均价出现上涨,涨幅超过2%,禽、水产、豆制品均价继续上涨。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分析,推升8月份CPI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恶劣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和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困难,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另一个是年中以来开始进入“猪周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他认为,油价上涨对CPI会有所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8月份物价的翘尾因素比7月份明显减小,由1.7下降到1.1,下降了0.6个百分点。
预计四季度涨幅走升总体物价可控
从今年5月份开始,CPI环比涨幅逐渐扩大;而6月、7月、8月CPI同比涨幅都处在年内相对高位。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代表国家大宗产品价格陡然高企,四季度物价涨势将超过上半年几成定论,在随后的几个月,CPI的月度同比涨幅或将上涨。
至于全年通胀情况,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判断全年CPI同比涨幅约为2.6%左右,总体温和可控,将明显低于政府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认为,9月CPI涨幅可能跟8月份相差不多,但从10月份开始CPI会继续回升。“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上升会比较明显,可能突破3%。”
王剑辉分析,影响四季度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能源和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天然气和水价可能存在调价的压力都会对物价上涨有所推动,“但由于是反弹性的压力,四季度的物价压力总体可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四季度对食品价格带动比较大的仍是蔬菜和猪肉价格。近期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生长和运输,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可能上涨。同时,受猪肉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也将继续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
“一方面蔬菜价格和猪肉等食品价格下半年上涨还会继续,另外国际原油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周景彤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判断,下半年CPI涨幅肯定要高一些,但不会太多,全年涨幅会在2.6%左右。下半年货币环境不会太宽松,整体物价压力不是很大,基本可控。
连平认为:“猪肉价格是影响下半年CPI波动的重要因素,需要稳住。”下半年猪肉价格周期性上行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猪肉价格攀升会拉动很多食品价格上涨。“不过,随着现在市场上出现很多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相较于从前,更有能力抵御猪肉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连平预测,下半年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对物价影响较为有限。
中性货币政策或继续维持
8月份CPI回升,市场普遍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或也因物价因素而继续维持中性政策,稳增长的重心将向财政政策偏斜。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尤其是7月、8月以来农副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考虑到经济仍有下行的趋势,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将处于左右为难的“观望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短期内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大。“年内CPI将在较温和的水平运行,不构成货币政策紧缩压力。加上PPI降幅收窄,反映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好转,也缓解了货币政策放松的压力”,预计后期货币政策更多受到控风险和调结构的影响,短期内将维持中性。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也认为,此次经济数据说明通胀温和上行,政策宽松的空间非常有限,后期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概率不高。“央行近期强硬中性态度也证实了这一点,一方面通过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提供短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央票的到期续做,冻结长期流动性”他预计央行后期仍将持续这种锁长放短操作。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应避免过度刺激投资,货币政策应基本保持中性,只宜微调,不宜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时间:2013-09-17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