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一家印刷厂,发现这里的门牌已更换为“国彩印刷”。今年6月,北京国彩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彩)与鸿博昊天科技有限公司终止了合作,宣告2011年双方签订的为期十年的《租赁经营资产框架协议》终止。鸿博昊天的子公司北京昊天国彩印刷有限公司不再代替其在现址以租赁厂房、设备等形式经营,北京国彩于6月24日恢复生产。
两年多来,经营管理权的变动让经营10余年的北京国彩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客户流失等情况。重新启程两个多月来,北京国彩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恢复元气,面对如今书刊印刷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未来又有何动向?北京国彩副总经理李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多重措施促产能恢复
两家企业由合作到分离,给北京国彩首先带来的是人员的动荡。在保留了90%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同时,北京国彩也出现了一些人才的流失,例如制版中心有40%左右的员工离开,营业人员则有10多个选择离开。恢复生产需要大量劳务人员,为补齐技术岗位,从7月1日起,北京国彩开始了对外招聘。“我们理性地招聘了近40名技术人员,包括机长、助手以及制版中心工作人员。整体招聘目的在于保证技术实力、正常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李栋介绍说。同时,企业对生产部门的员工进行三级培训。“我们正重新修订完善岗位职责书,力争让每一名新员工尽快了解所要做的工作,让新老员工一起看一个文件,说一种语言。”李栋表示。
动荡之后需要稳定军心。北京国彩在重新接管后,开了两次大会,向全体员工传达信心。同时,在当前活源不满的条件下,维持一定的待遇是北京国彩稳定人心的重要方式。李栋告诉记者:“公司订立了包薪制度,虽然比以前满负荷情况下员工拿提成要少一些,但还是保证了员工利益最大化。公司花费很多成本去做这件事,因为基础力量是我们最宝贵的力量。”除招聘员工、融合人才、保证待遇外,北京国彩还通过多听取员工意见、优化流程等恢复了层层把关制度、事故报告奖惩制度、带薪休假制度等,既考量员工利益,又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从制版设备到印刷装订设备,我们投入了近千万元进行修复,并配置了一些辅助设备。在动荡期仍保质保量完成了客户的需要。”为保证印刷产品的高标准,北京国彩在这段动荡期抓紧时间修复了所有印刷设备上的微小损伤。“如今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订单正常制作,目前北京国彩的产能是过剩的,虽然这对企业不是好事,但出货的及时率、准确率比以前更高,质量把控也更严格了,对于客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李栋如是告诉记者。
调整客户与产品结构
以书刊为主要产品的北京国彩,面临着因产能过剩是坚守还是转型的抉择。对此,李栋表示,北京国彩未来仍会以书刊印刷为主,但会在如今的情况下调整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
虽然业务团队受到影响,活源不足,面对市场大、客户多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市场,北京国彩决定有选择性地填补市场。“我们把这次动荡当做契机,可以甩掉企业内部多余的糟粕。”李栋说。“我们把客户进行分类,此前一直接触、因为产能不足没能争取到的高档客户,我们现在可以放手去争取。也就是说,未来我们更注重具有知名度、品牌的客户。”
以前北京国彩以期刊为主,图书为辅,两者比例约为8:2。这造成了高峰期期刊的交货会出现小纰漏,图书的交货期也因为期刊比例比较大而受到冲击。“我们希望今后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点,期刊与图书的印刷份额比达到6:4左右。”李栋告诉记者。
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北京国彩缘何坚定进行出版物印刷呢?李栋表示:“出版行业市场的确在萎缩,但印刷行业市场产能也在整合,经历几轮整合,大的企业还是能站住脚,实现良性发展的。出版业近年的改制与市场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出版业开放程度的加大,使我们坚定未来可以继续做大做强。”
寻求业务拓展与合作
目前北京国彩的现状,产能过剩是现实,客户资源的减少也是现实,企业想要过渡,肯定要精简成本,采购设备时考虑降低人员成本,提高人员效率。在制版方面起步较早的北京国彩,未来将继续完善色彩管理体系,借助色彩管理扫描软件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色彩的控制和匹配方面提高准确率。
面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产能过剩情况,李栋认为,企业不仅要改变自己的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方式,也应向其他方面发展,积极做调整。北京国彩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多样化的,依托优势资源向包装印刷发展的计划目前已提上日程。除此之外,北京国彩目前已与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有一些业务层面的合作,未来会与中科印刷有比较深入的合作,值得行业拭目以待。
印刷企业以做第三方加工为主,鲜有独立设计能力,品牌多建立于为客户制作的产品返还、实现的精美程度上,同时也建立于服务基础上。印企想要打造品牌着实不易。李栋认为,外资企业流程非常完善,质量意识、服务状况值得国内印刷企业学习。“北京国彩会学习前人服务方式,将其与中国特色进行结合,慢慢积累客户资源,打造品牌。”李栋说
[时间:2013-09-11 作者:李明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