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库存大、退货多、回款难、起印数高、短版书面市难、断版书再流通难、教辅市场萎缩等诸多问题,业内对此一直很困惑。在传统出版印刷的条件下,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而数字技术出版环境下的按需印刷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它克服了传统印刷的诸多不足,能够满足出版社、作者和读者的特殊需求。
中国的按需出版是个舶来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他的渊源。中国对按需出版的关注,首先是理论界,1995年4月,《印刷信息》发表高晶的《数字式按需印刷方式正在悄然兴起》,预示着国内出版印刷行业将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2000年4月,罗紫初、罗萍在《出版科学》发表的《按需印刷热点初现》,反映了理论界对按需印刷的研究逐渐升温,但以“按需出版”这个词出现在文章标题上,却迟至2003年5月《电子出版》发表的《数码技术花落传统出版业“按需出版”引发产业革命》。之后,关于按需出版的文章接踵而来,像董铁鹰的《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按需出版》(《出版参考》2005年第3期)、张志建的《按需出版在科技出版中的应用探讨》(《科技与出版》2005年第4期)等。2007年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和凯捷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主办的“2007按需出版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共有80余位出版业的专家、学者及出版社领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将按需出版的理论研究推向了高潮,形成一个按需出版理论研究热。
在理论的引导下,2004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率先启动图书按需出版工程,标志着按需出版由理论上升到实践。201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示范工程”获得新闻出版总署财政资助。在按需出版方面累计投资超过8000万元,取得一批成果。凤凰出版集团成立数字印刷公司,国内率先引进数字喷墨连续纸印刷设备,规模化展开数字印刷业务。中国出版集团引进“咖啡印书机”,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版闪印王”一体化印书设备,已生产出样机。方正集团填补空白,研发出国产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已经投入运行,与新华传媒集团合作,推出“按需印刷”业务解决方案。
如此算来,中国的按需出版发展已有十几年。按需出版在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异?中国的按需出版发展如何?成绩如何?就此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按需出版发展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韬奋基金理事会聂震宁理事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罗紫初教授、知识产权出版社董铁鹰顾问、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关健总经理助理,四位专家对此问题做出深入研讨、总结。
记: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
从出版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按需出版终究是有限的按需出版,绝对不可能有需必应的。
在数字出版下的纸质媒介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因此它被称之按需印刷出版,其是充分结合了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
聂震宁:按需印刷技术作为数字印刷技术中的一种,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所谓“按需”一说,更多地属于一种过程和效果的描述,到底怎样按需,按照什么样的需要,怎样满足需要,则各种技术的特点是很不一样的。作为一种印刷工业的按需印刷工艺生产,目前大多数企业是用于数字化印刷及装订小批量出版物的生产。只要提到批量,那么就可以看出还不是彻底的按需,因为这当中一定要考虑批量的成本计算。而真正意义上的按需,按照社会最小单位即个人的需要印刷一本书,而且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譬如只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立等可取,目前就是我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任总裁时引进创新的一种技术和设备,我们称之为“中版闪印王”。2009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从美国ODB公司引进技术,经过不到2年的改进创新,现已有商用机型供应。早些时候日本推出过骑马钉装切工艺的机型,骑马钉装切工艺不适合通常书籍的出版需要。
按需印刷技术最初出现时,曾经让出版人颇为激动。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减少库存、降低成本,达到灵活高效的要求,显然是“绿色出版”的一种重要技术支持。现在似乎说的少了一些,那是因为数字化、网络化出版似乎要跨越纸介质出版了。其实,在我看来,在数字化时代,只要还有读者需要阅读纸介质图书,那么,作为一种便捷、经济的要求,按需印刷就一定有其发展的机会。按需印刷正在被更多的目光所关注与探索。
罗紫初:谈到按需出版,首先应该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在我看来,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
准确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其一,按需出版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按需出版,通俗地讲,就是按照读者需要组织出版活动。读者需求是多元化的,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出版活动,是按需出版追求的目标。
其二,按需出版需要多种现代化技术作支撑。从其运作过程考察,首先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将出版物内容转换成机读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然后要通过网络远程传播方式将出版物信息输送到需求客户端,最后再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将接收到的出版物信息按照客户要求印制成印刷文本。多种现代技术的协调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
其三,按需出版采用即需即印的操作方式,既省去了传统出版过程中的征订、制版等中间环节,也不受印数限制、不须预先印制。
以上三点,既是按需出版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按需出版与其他关联概念的基本区别。
记:两位专家分别从按需出版的“主体”(指“按需对象”)和“本体”(按需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上进行界定,提出了一定的见解。“按需出版需要多种现代化技术做支撑”,这其中包括“数字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等等,那么作为其中间技术环节的支撑者(或者说发明者),又应该怎么审视按需出版呢?
关健:首先应该肯定一点,我不是“唯技术论者”,技术固然重要,但借助技术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重要。
近年来,数字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数字出版为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出版依托于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多维度的传播。也就是说未来的数字出版形态将是“一元制作、多元发布”,即内容的创作是一元化,但是出版物可以有多种形态。阅读媒介可以是电子书阅读器、掌上电脑、手机终端等移动媒体和计算机显示器,当然也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媒介。在数字出版形态下的纸质媒介与传统出版物虽然在阅读方式和出版物形态一样,但是在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是完全不同的。在数字出版下的纸质媒介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因此它被称之按需印刷出版,是充分结合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
按需印刷的图书是采用数码印刷方式进行生产。数码印刷,又称为无版印刷,使用激光或发光二极管对印刷或感光鼓进行蚀刻或电子成像,从而实现从“原稿”直接“制版”而不需要有中间“菲林”这个环节。因此,这种新型的印刷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真正实现了“按需印刷”的要求,想用多少就印多少,避免了库存和浪费。
数码彩色印刷,采用先进的数码静电成像技术,模拟传统印刷,但又不同于传统印刷,色彩表现栩栩如生。快速直观。不需要传统印刷繁杂的印前处理,只要有电脑文件,几分钟内便可看到成品,每分钟上百页的处理速度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等可取。
数码印刷设备是目前印刷机械领域发展最快的部分,目前主流市场被富士施乐、柯达、HP、OCE等外国公司占据,方正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技术研发和自主数码印刷设备的设备制造商,成功推出可应用于POD的方正桀鹰系列数码印刷设备。
罗紫初:刚才关健先生提到“在数字出版形态下的纸质媒介与传统出版物虽然在阅读方式和出版物形态一样,但是在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是完全不同的。”在此我想解释下,数字出版形态下的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纸质出版是就是我们所探讨的按需出版,它是结合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业务形态。
在此,有必要分析下数字出版和按需出版的关系。所谓数字出版,就是在出版全流程中采用二进制技术和相应设备进行操作的出版方式。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前面提到,按需出版的的技术依托是数码印刷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而这些技术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二进制技术和相应设备进行操作的"。这就使按需出版具有了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按需出版最终的呈现物是纸质图书,而数字出版的最终呈现物则包括了纸质图书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形态,如CD、VCD、DVD、电子书、网络杂志以及手机出版物、网游产品等。因此可以说, 按需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数字出版包括了按需出版。
记: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方式而言,按需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和出版理念。按需出版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按需印刷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学界而言,有的学者用按需出版,有的学者用按需印刷,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此,各位专家怎样理解?
聂震宁:按需印刷与按需出版,既是一种通假说法,比较含混,又有相当的区别。所谓按需出版,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即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数码印刷系统和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快速、按需和高度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图书的出版发行。它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的限制,实现出版全流程数字化,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各环节。其基本特点就是按需印刷,而最重要的特点则是内容按需编辑,版本变化方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一定意义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只要有机器,即可根据作者或编者、读者的需要,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条件编辑、设计、印刷书籍。2007年我曾经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按需出版论坛上发表过对这一新型出版业态的看法。我的主要观点是,从出版的本质来看,按需出版首先是一种服务业,所以服务业是要按需服务的。但它又是思想文化传播,有必然具有导向性,这也是天然的。从实际操作来看,知识类出版基本上可以使用按需技术编辑,而创新性出版是按需出版永远无法真正到达的高度。在思想文化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甚至是形式的创新上,乃至一个汉字的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再神奇,也是无法代替人的创造力的。因而,按需出版试图超越人的出版和按需印刷,把出版全流程数字化,终究是有限的。
现在我依旧这样认为。永远不要忘记,出版是与社会关系很大的事情,社会出版公德、出版价值观和出版中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要求会发出意见和规定。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从出版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按需出版终究是有限的按需出版,绝对不可能有需必应的。正如市场经济社会也只能是有限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旦无限,就可能是一场社会灾难。
罗紫初:首先,两者性质不同:按需出版是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按需印刷则是一种特殊的印刷解决方案,一种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原色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印刷工艺;其次,涵盖内容不同:出版活动是由编、印、发等环节构成的,其中,“印”就是印刷、装订等成书环节,按需印刷只是按需出版的一个环节;再次,对象产品不同:按需出版的产品主要是纸质正式出版物,而按需印刷的应用范围则更为广泛,除出版印刷之外,还有商业印刷、直邮印刷、办公印刷等,其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如塑料的、金属的出版物,广吿传单、内部材料、会议资料、包装物等非正式纸质产品等;此外,操作主体不同:按需出版是出版机构有效挖掘市场潜力,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按需印刷是印刷企业为了适应包括出版商在内的更广泛的客户快速灵便的印刷需求,扩大企业经营的市场份额。
[时间:2013-09-02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