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 确定八大减排工程

环保减排

  9月2日,北京市环保局召开“向PM2.5宣战”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等近期大气污染治理相关计划和目标。

  行动计划确定八大减排工程

  (一)源头控制减排工程。从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严格产业准入、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等源头入手,减少新增污染,推动节能减排。包括: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综合施策将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制定并实施严于国家标准国家要求的禁止新建和扩建的高污染项目名录;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要“减二增一”;禁止新建燃煤设施,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

  (二)能源结构调整减排工程。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大幅削减燃煤总量。包括:加强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建成四大燃气电厂,关停全部燃煤发电机组,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对工业开发区、工业企业和商业服务业的燃煤设施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推进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通过实施平房“煤改电”、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五个一批”工程等措施,逐步推进城六区无煤化,2015年东、西城区实现无煤化,朝、海、丰、石四区实现无燃煤锅炉;实施城镇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集中供热中心清洁能源改造,农村炊事气化;,多措并举、综合推广电力、热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采暖方式,推进远郊区县燃煤减量化等。

  (三)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工程。加强经济政策引导,强化行政手段约束,使机动车结构,向更加节能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力争机动车使用汽柴油总量2017年比2012年降低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2015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60公里。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2%,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不断严格新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2014年底,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实施机动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2016年,力争实施机动车第六阶段排放标准;同时,不断提高低速货运汽车、非道路动力机械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2015年底前淘汰全部淘汰黄标车,到 2017年淘汰老旧机动车100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2017年底,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全面实施各行业车辆结构调整,促进节油、减排;制定完善综合管理公共政策,引导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等。

  (四)产业结构优化减排工程。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落后产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到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79%;淘汰压缩污染产能,2013年制定发布严于国家要求的高污染行业调整退出指导目录。2015年底,全市混凝土搅拌站控制在135家左右;到 2017年,水泥产能削减到400万吨左右,炼油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整治小型污染企业,到20172016年底调整退出污染企业1200家,镇村产业集聚区得到有效整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到2017年,19个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按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基本建成生态工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到 2017年,组织400家以上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排污强度下降30%以上。

  (五)末端污染治理减排工程。通过提标升级,加快末端治理设施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包括:严格环保标准,2013年制定修订实施低硫散煤及制品标准,2015年底前修订发布锅炉、建材、石化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推进氮氧化物治理,对燃气电厂、远郊区县燃煤集中供热中心、全市水泥窑生产线分别实施烟气脱硝治理,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开展工业烟粉尘治理,2013年华能北京热电厂完成烟气除尘深度治理,全市水泥厂和搅拌站的物料储运系统、料库完成密闭化改造。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到2017年全市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2012年减少50%左右,燕山石化将原油加工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开展顺丁橡胶尾气治理等污染治理工程,完成所有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燕山地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下降30%,在汽车制造、电子、印刷、家具、建筑等行业,重点抓好表面涂装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六)城市精细化管理减排工程。此次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调要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减排,明确行业和主管部门要负责,对点多、量大、面广的施工扬尘、道路遗撒等顽疾要实行全过程管理,施工单位要有专门的扬尘防治费用,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及市场准入管理;对露天烧烤、经营性燃煤、餐饮油烟、机动车排放等污染,要严格执法监管,坚决取缔露天烧烤、焚烧垃圾和秸秆等违法行为。强化对油品质量、车用汽油清净性、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监管。提高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确保到2015年底前市、区县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环境应急、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落实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环保职责。

  (七)生态环境建设减排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水面、生态修复,增加大气环境容量。包括:提高绿化覆盖率,2016年底前完成百万亩造林工程,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到2017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0%以上。扩大水域面积,充分利用高品质再生水等水源,补充河湖水系生态用水,加大水系综合治理及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好湿地保护与恢复;到2017年,增加水域面积1000公顷,累计完成10个湿地公园和10个湿地保护小区。实施生态修复,废弃矿山、荒地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恢复生态植被和景观,2017年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八)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工程。改善空气质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一个时期,重污染天仍难以完全避免。为此,按照“统筹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减轻空气重污染程度,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将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空气重污染应急专项指挥部,实行各单位、各区县主要领导负责制。修订应急方案,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完善应急程序,强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减产、露天施工停工、中小学停课等工作措施。加强区域应急联动,在中央有关部门协调支持下,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联防联控。

[时间:2013-09-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