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哪些中国出版社最有影响?中国哪些图书的传播范围最广?哪些国家在收藏中国图书?与2012年相比,今年又有哪些中国出版社进入了“全球30家以上图书馆所收藏的中文图书出版社排名”榜单,又有哪些出版社从榜单中下滑了?请看基于世界馆藏中文书目数据OCLC的研究。
背景资料
研究报告的数据条件
1.本次报告的数据来源:与2012年的报告一样,基础数据为OCLC(Online ComputerLibraryCenter)的全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根据OCLC的2012年度报告显示,参与OCLC的全世界图书馆数量达到74029家,图书馆直接会员数量为22955家。其中公共图书馆5152家,大学以及专业学院图书馆4793家,中小学校图书馆7692家,各级各类政府图书馆1683家,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图书馆1102家,企业商业图书馆1241家,国家图书馆108家,基金会、协会机构图书馆624家,其他图书馆204家,涉及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470多种语言。从图书馆国家分布来看,这个数据库可以大体衡量出中国图书在当今世界的影响范围。
除OCLC的基础数据之外,本次报告还增加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单一语种数据库资料,以此补充OCLC数据偏重欧洲、北美地区的不足。如日本的CiNii 数据库。该数据库CiNii全名是CitationInformationby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cs,是由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提供的一个期刊论文、研究纪要、会议论文、图书等学术信息的检索系统。目前CiNii分为CiNiiArticle和CiNiiBooks 两部分。CiniiBooks包含了日本1200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联合目录,可检索150万个作者信息和1000万种约1亿册的馆藏信息,该数据库覆盖了日本绝大部分图书馆。其书目数据正好可以做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力研究。
2.本文检索设定的依据与2012年一样,进入全球30家以上图书馆的中国出版社的排名。即凡是一个中国出版社所出版的中文图书,图书馆收藏数量超过了30家(含30家)以上的,即进入排名,以进入品种的多少排名。品种不足30家的图书的出版社则不在此列。
3.检索中国图书的出版时间:1949年至2013年,时间跨度为64年间出版的所有中国图书、出版这些图书的出版社。
4.出版社名称说明:(1)本文排名中省略了近十年来新组建的出版集团名称,只有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名称。如当数据出现“重庆出版集团、重庆人民出版社”时,只记录为“重庆人民出版社”,省略了“重庆出版集团”;(2)一些经过更名的出版社品种尽量合并,如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的馆藏品种统一合并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名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馆藏品种则合并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名下。
5.本文检索的图书仅仅是中文图书的馆藏数据,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法文等外文图书、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期刊均不在此次分析之列。
一个国家、地区的图书馆系统拥有某本图书的数量,代表了这本图书在这个国家、地区知名度的大小,这种知名度包含了思想价值、理论水准以及作者知名度、出版机构品牌等各种因素的认定。因此,中国图书在世界各国图书馆的收藏数据,是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于这个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不仅能够发现文化传承、思想创新与国际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还能够为中国现代传播能力的建立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这种研究对于整个出版业界而言,可以清楚地规 划中国出版参与世界图书市场竞争的路径;对于某个出版社而言,可以参照进行产品线规划,拓展选题视野。
基于世界图书馆收藏中国图书的书目数据对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力研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首次发布研究报告(详见本报2012年8月28日1、7、10、11版),得到了广大出版社的积极反馈。在此基础上,本文采样2013年8月18~23日中国581家出版社最新数据进行分析。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出版社影响力排名
截止到2013年8月23日,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进入全球30家以上图书馆的品种数量为18010种,出版这些图书的出版社为392家。这个数据与2012年相比,出版社数量增加了31家,而图书总品种净增加了9831种。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2013年的数据库统计基数增加了日本1200家图书馆收藏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基础数据。日本图书馆界,曾经很长时间保持着世界馆藏中文图书第一的地位,这个地位直到上世纪末才被北美图书馆所打破。本文统计的图书是1949至2013年64年间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中文图书,一旦加入日本图书馆的数据,这个基数自然会增大很多。
在全球传播最广的的中文图书
依据上述数据设定条件,在上述18010种中文图书中,检索出进入全球100家图书馆以上的中文图书共有47种,具体排名。
进入全球100家以上图书馆的47种图书书名,这47种图书的图书馆收藏家数合计为5743家,占所有OCLC覆盖图书馆总数22955家和日本1200家总数的23%,基本是世界图书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中国图书内容的代表。
报告分析
社会文化、历史古籍、文物考古依然领先,文学类异军突起
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力仍然以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古籍、文物考古、文学艺术、汉语辞书等内容的出版领域为主,但其中,中国文学类图书异军突起,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这个结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据:一是以100种以上图书进入全球30家以上图书馆的出版社为例,共有34家出版社,合计品种为10817种,占整个中国出版社总上榜品种的60%强。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华书局1568种,第二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892种,第三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708种。中华书局品种数量仍然保持遥遥领先优势,大约是第二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2倍左右。这34家出版社的类别划分。
被世界30家以上图书馆收藏超过100种以上图书的中国出版社类别
全球图书馆系统收藏超过100种以上图书的出版社是整个中国上榜出版社的代表。可以看出,在这34家出版社中,古籍社9家,占26%,部委社、人民社都是7家,各占20%,文艺社6家,占18%,大学社4家,占12%,地方综合社1家,占3%。总体上看,未来中国出版在世界图书市场的竞争优势集中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古籍、文学艺术、汉语辞书等领域,而超过这个领域的图书则基本不具有竞争力。
二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优势并非都是均等的,这从进入全球100家以上图书馆的47种图书内容就可以发现。
在世界图书市场最有竞争力的中国图书内容类别
在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图书排行榜的47种图书内容上来看,包含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在内的文学类图书,共有31种。除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红楼梦》、《三国演义》之外,还有现代文学作品《鲁迅小说选》;特别是当代文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姜戎的《狼图腾》、余华的《兄弟》、莫言的《檀香刑》、贾平凹的《高兴》、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廖信中的《我们台湾这些年,1977年至今: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等;翻译成为中文的“哈利·波特”小说系列就有五种。中国文学类的图书比例高达66%,第一次取代了历史典籍,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验证了2012年本报告的判断:在未来中国图书参与竞争世界的队伍中,文艺社是最具世界竞争优势的一个出版方阵。
除了文学图书之外,汉语学习类图书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一个出版领域。本次上榜的图书名单中,有汉语学习类12种,如《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汉语读本》、《成语100》、《歇后语100》、《谚语100》等,比例为26%。这些汉语学习类图书的出版者分别有华语教学出版社6种、商务印书馆2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种、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种、上海译文出版社1种。从出版时间上来看,大约有9种是出版于2000年之前,占整个品种比例的75%。这表明,在汉语学习资源板块,中国出版社的品牌优势、教学服务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这个领域具有专家资源、教学资源的中国教育类出版社,还没有进入全世界影响力的排名榜。这表明这个领域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艺术类图书共有3种,都是出版于上个世纪的图书,如《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现代中国画集粹》、《汉唐壁画》等,比例为6%;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类的只有1种,即外文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土文物》。在很长时间内,中国中文图书是以传统艺术、考古文物类的内容进入全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本
次报告发现,中国文学类图书比例大大高于中国传统艺术、考古文物类,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表明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的面貌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这也由此提醒中国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在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国家资助计划中,无论是资助内容的选定还是出版社的遴选,都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图书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指标。在政府资助领域方面,应该在中国出版社具有优势的领域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尽快让中国出版社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才能尽快掌握话语权,取得国际舆论主动优势。如果超过了中国图书所具有的领域优势,在国际图书市场不仅见效慢,而且还会得不偿失。
多家地方社活力四射,一些部委社风光不再
中国出版的整体知识生产能力依然严峻,但地方出版社充满活力,而个别传统部委社则风光不再。
世界图书馆的馆藏对于一本图书的文化价值的衡量是严格的,也是检验出版组织知识生产能力最好的一个标尺。世界图书馆界通常采用某一学科划定若干个核心出版社的评价办法来采购图书,这个办法也被中国图书馆界所广泛采用。从整体知识生产能力来看,2013年上榜的中国出版社有392家,比例达到67%,尚有189家没有进入排名,没有上榜出版社比例达到33%。而上榜的392家出版社中,绝大部分的组建时间都超过了30年,相当一部分具有50年的历史。假如平均按照40年计算,以392家出版社的合计上榜总品种10810为分母相除,则年均生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图书仅为0.7部;如果加上未上榜的189家出版社,则仅为0.5部。中国出版社面向国际的知识生产能力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但值得提出的是,2013年上榜的392家出版社中,比之2012年新增了31家出版社,这些出版社绝大部分是地方出版社,如天津杨柳青画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辽宁画报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崇文书局、长春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这表明中国地方出版社的出版活动充满活力,地方出版社的知识生产能力在整体提升。
与之相 反的是,与2012年相比,2013年有8家出版社落榜,这些出版社分别是地震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海潮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税务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京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有1家大学社、3家地方社,4家是部委社。仅仅从名称上看,这8家出版社都不缺出版领域、资源占有优势,但为什么落榜,其中原因值得深思。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出版的市场化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仅仅凭借过去行政主管单位的出版资源优势是不够的,不进行彻底的体制、机制甚至思想观念的变革,不仅做不到发展壮大,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如何生存。
报告启示
中文图书在世界市场具有庞大的需求网络
通过本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图书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能发现无论是中文图书还是中文数字产品在世界上都具有庞大的需求网络,如何从这个巨大的世界市场中获得自己的一份蛋糕,这是所有中国出版社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基于全世界图书馆的馆藏中文书目数据形成的中国出版世界影响力报告,可以发现中国图书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研究对于整个出版业界而言,可以清楚地规划中国出版参与世界图书市场竞争的路径;对于某个出版社而言,可以参照这个指标进行产品线规划,拓展出版社的选题视野。
除此之外,通过本报告基于全世界2.5万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发现,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在世界上还有一个庞大的需求网络,这个市场不可小觑。以OCLC单
一数据库显示,2010年世界图书馆新增中文图书品种为190840种,2011年为136867种,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东南亚华文出版社的所有品种,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有10万种左右。受到馆藏空间以及数字产品的冲击,2012年仍然达到98048种。其中中文数字产品(互联网在线数据库、电子书、影视光盘)近五年间一直呈增长态势。
全世界图书馆系统每年新增中文数字品种趋势图(2008~2013.6)
可以发现,中文数字产品在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2013年仅半年的新增品种,就超过了2012年全年的新增品种数量。可以说,中文影视光盘、中文互联网在线数据库、中文电子书等市场需求巨大,但十分遗憾的是,无论是核心产品线还是出版社品牌建设,尚且还没有出现类似中国文学作品那样强大的 出版方阵。
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以及相关数字产品,通过这些图书馆再次传播,覆盖全世界的人群数量不可低估。而欧美地区的图书馆绝大部分设施优良,通过坐落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公立、社区、大学、中小学的图书馆开展一些针对性的营销推广活动,与海外读者密切接触,这不仅是扩大中文图书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针对性举措。因此,中国出版走出去,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有翻译成为外文图书才是走出去了。这个观念急需彻底转变。强化中文图书的海外推广意识,强化出版选题、营销以及推广的世界意识,这是本报告一直积极主张、大力呼吁的观点。
限于OCLC数据库地区的局限,绝大部分是以欧洲、北美地区的图书馆为主,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图书馆可以覆盖到每个社区。本次报告基础数据增加了日本
1200家图书馆的数据,纠正了数据过于偏重欧美的缺陷。但俄罗斯、阿拉伯地区的馆藏中文书目数据尚且没有进来,这些不足都需要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弥补。本
项研究将会持续进行下去,并逐步通过发布一些地区性的研究报告,以贴近业界,服务于业界。
[时间:2013-08-30 作者:何明星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