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制造业在艰难转型升级中复苏

制造业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释放转型升级的正能量

  东莞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样本城市,经济走向令人关注。针对今年上半年东莞的经济发展,记者独家采访了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

  记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时经济外向度高达250%的东莞市反应异常敏感。2009年第一季度,GDP负增长2.5%。4年多来,东莞一直在人们的质疑、担忧与期盼中负重前行。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东莞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这说明了什么?

  徐建华:说明东莞逐步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入正常增长轨道;说明东莞协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思路、举措已初见成效;更主要的是,说明东莞近年来致力转型升级的正能量正逐步释放。近年来,东莞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三重”建设,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就是转型升级的结果。

  记者:我们留意到,上半年东莞经济增长虽然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但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企业利润等增速仍然不够理想,您怎么看东莞的未来发展趋势?

  徐建华:的确,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东莞还处于转型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保持经济上行的压力加大。然而,遇到困境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它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我们去寻找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两个1号文,加快“十二五”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打造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3个增长极,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调查显示,东莞千家外资企业中,75%的企业表示经营状况不错,15%的企业有意扩大生产,超过九成的企业表示愿意扎根东莞,七成企业开展内销业务。这些表明我市广大外商投资信心稳定,转型升级、互惠共赢的共识强烈。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够迎难而上,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记者:下一步,东莞将有怎样的创新举措?

  徐建华: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三重”建设,实施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高端电子、生物技术、新一代互联网、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抓好四大市属园区、东中西三大增长极、南城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力争建设成为全市转型升级样板区、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生态文明探索区。实施“加工贸易增效”计划,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服务平台,争创国家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东莞以9.2%的半年经济增速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而数字背后折射出的东莞制造业复苏态势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昨日,《经济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东莞近年来在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三重”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效,报道称在9.2%的增长率背后,折射出的是的势头。

  报道援引市委书记徐建华的话说,虽然东莞至今仍未摆脱困境,但困境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我们去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报道还就东莞上半年经济数据专访了市委书记徐建华,他认为东莞逐步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入正常增长轨道,释放出转型升级的正能量。

  东莞制造业在复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广东省东莞市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答卷,不仅实现了当地“十二五”以来的最好成绩,也高出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报道称,对于东莞乃至全国,9.2%的增长率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折射出的是制造业在艰难转型升级中复苏的势头。

  报道从市场主体增长、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外贸进出口等方面佐证了东莞制造业艰难复苏的势头。

  上半年,东莞市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增长23.7%,各类市场主体首次突破55万户,总量居广东省第一。报道认为,市场主体数量向来被用于衡量区域经济的活力。全球经济不景气,东莞的市场主体却不降反增,折射出制度创新唤醒了民间的创业激情,营商环境改善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上半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分别达到18.5%和22.5%,所占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3.2个和3.9个百分点,增速和所占比重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对此,报道称,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表明东莞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已初见成效。

  上半年,东莞外贸进出口70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7%;工业产品内销总额2333亿元,增长13.5%,占内外销比重的48.2%。对此,报道分析说,在外贸数据上,东莞进出口增速高于广州、佛山、苏州与昆山,与此同时,产品内销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这反映出东莞近年来致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积聚的正能量在逐步释放。

  困境给了转型升级动力

  报道在充分肯定东莞制造业复苏的同时,也正视了东莞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报道说,东莞这座“制造之都”至今仍未摆脱困境:一边是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常年用工缺口达20万,企业有单不敢接;一边是发达国家经济放缓,订单持续减少,而东莞经济外向依存度依然高达182%。尽管如此,东莞还是在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

  报道援引市委书记徐建华的话说:“遇到困境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它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我们去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报道重点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三重”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东莞积极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脉络过程。

  报道认为,东莞通过大力推进商事登记、行政审批改革,以及为企业减负,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通过推进“三重”建设,东莞力图培育一两个超千亿元的产业,改变过去“明月难现”的局面;通过破解一系列阻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难题,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报道就东莞上半年经济数据专访了市委书记徐建华,认为东莞逐步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入正常增长轨道,释放出转型升级的正能量。

  报道同时就东莞赴南美招商以及西班牙海斯坦普公司投资的海斯坦普项目落户东莞体现的“东莞效率”进行了深入报道。

[时间:2013-08-27  来源:东莞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