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关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局

经济增长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人均GDP从当初的155美元提高到6094美元,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中国模式的奇迹,应当承认这种增长模式的有效性。因此,中国的发展,不论是在增长速度下行的当前,还是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未来,仍然要重视政府主导、地方竞赛和投资拉动的套路。

  传统增长模式描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称之为传统增长模式。

  30多年来,低成本要素、高投入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形成了高速增长的生产能力。从供给方面描述,大量成本较低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和农业向城市和东部制造业形成转移型增长;便宜的土地和其他矿产及能源等资源进入生产和建设领域,推动了经济增长;境外直接投资和技术的进入,扩大和增强了国内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几乎无节制地消耗生态和环境,实际是透支下一代人的福利,并且将成本转嫁给多代人;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各地攀比竞赛,招商引资,主要依赖大企业、大投资、大资本和大项目推动,通过大规模征地拆迁,形成土地资源和土地财政投入,配之以借债融资进行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以上所述,在供给侧综合形成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需求拉动。从30多年增长的需求侧看,一是出口拉动的贡献较大。2001年到2010年,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平均在50%左右。二是在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特别是出现增速下行时,投资需求是速度的主要拉动力量。三是消费需求对增长的拉动力越来越弱。从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为18.3%、17.1%、14.3%和12.7%,增长幅度逐年降低。

  从上述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供给和需求两侧的描述看,虽然每10年都有所变化,但是,政府主导推动、劳力土地及其他资源大规模投入、消耗生态环境、出口导向依赖、投资建设拉动型增长模式的特征非常明显。

  供给侧推动增长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30多年,许多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不应当再对过去的模式抱有经验主义的幻想。

  从中国实际的经济实践可以看出,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利润率越来越薄;新就业大学生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与其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成本收益倒挂;而农民工在城市中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慢于物价、房租和房价的上涨幅度。中国不可能违背这个长期的经济规律。

  从经济增长供给侧的要素投入成本看,劳动力报酬上升,地租、地价和厂房价格及租金也在上涨,人民币升值,因此投资的成本越来越高;土地稀缺使东部项目落地的空间越来越狭小;淡水等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与压力加大;而居民对产权利益的觉醒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征地拆迁和一些影响环境的项目建设,阻力和难度越来越大。

  需求拉动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目前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看,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个传统模式中的主要方面都显得乏力。

  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趋于衰势。我认为,过去靠出口需求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不会再来。一是欧洲经济要从主权债务危机中恢复过来将是一个漫长过程,美国财政开支平衡机制对其经济和进口需求形成影响,日本经济增长也并没有真正从长期低迷中走出。二是欧美实施再工业化,这对进口产品将形成挤出效应。三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四是美国正布局新的世界贸易新战略。五是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看,中国对外出口的环境并不乐观。

  投资需求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制约和衍生问题。再单纯用2009年加大投资的办法,拉起经济增长速度,结果只能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失衡,并且重蹈物价、房价猛烈上涨的覆辙。中国传统的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中,热衷大资本、大企业、大项目、大基础设施,但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其相对就业吸收能力弱,且大资本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挤压所形成的利益大都流入和集中在了政府、央企和其他所有制的大型企业的手中,而没有持续不断地将大部分比例收益形成居民理想的收入,进而变成居民消费的支出能力。也就是说,政府主导的投资没有与居民的收入、居民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为何中国在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国企和国有银行集中了大量收入,居民收入却相对增长不快的深层次原因。

  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艰难和复杂性。在传统拉动增长办法中,当出口受限与投资负作用大的情况下,这一模式转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模式转型的关键是“居民消费←支出←收入←创业和就业”逻辑链条是否改善。首先,消费增长乏力,民间消费不能替代和填补公款消费的萎缩。其次,从收入流程的走向和集中点看,60%流入和集中在了政府、金融、国企及非公有制企业之中,居民所得比例很低。

  因此,居民收入比例占GDP比例过低,且高收入者边际消费率不高,而低收入人群虽然边际消费率高,但低收入决定了其支付能力有限,是中国消费需求难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无法从出口和投资为重点拉动增长的模式向消费为主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型的根本原因。这种格局下,即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扩大家电下乡和城镇居民家电更新等政策,包括扩大消费信贷,以及所谓用加大社会保障的方式来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等等,都收效甚微,不可持续。

  总之,无论是从供给侧的增长方面看,还是从需求侧的拉动因素考虑,传统增长模式已经不再具备有力和可持续的动力点,如果继续在传统模式下谋求出路,未来长时期中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时间:2013-08-26  作者:周天勇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