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国的印刷企业过得好不好?

美国印刷

  2013年5月13日,四年一度的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十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印刷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为业界呈现了当今世界印刷工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不出意料,在复杂的经济和产业环境下,发达国家印刷工业普遍表现萎靡,而发展中国家印刷工业虽亦遭遇挑战却仍保持了快速向上的发展势头。

  以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为例。2000年,美国有印刷企业39035家,2012年下降为27977家,12年减少了28%。美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于2007年达到峰值1745亿美元,2009年美国印刷市场下滑到谷底1406亿美元,近年来出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估计为1470亿美元。而中国印刷工业2011年实现总产值8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更是实现了五年翻番有余的奇迹。

  如果纯粹以宏观表象为参照,中、美两国印刷工业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近年来虽然我国印刷市场总量快速增长、屡创新高,但许多印刷企业却深感市况日艰,发展不易。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中尚且如此,置身市场总量不升反降大环境下的美国印刷企业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顺理成章的推断不外是业务缩水、一蹶不振,甚至关门大吉吧?

  然而,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般那样简单清晰。仔细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过去12年间美国印刷企业数量的确经历了一个大幅缩水的过程,有11058家企业在此期间从市场上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数量的减少与印刷市场总量的涨落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事实上,在2000~2007年之间,美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7%,其企业数量却减少了近15%。在2000~2012年的大周期里,印刷企业消失的速度与印刷市场总量下降的速度也不成比例,在此期间,美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仅下降了11%,而其企业数量却减少了28%。这组数据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在产业环境的变化并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唯一,甚至决定性因素。

  换一个角度,问题会变得更加明了。过去12年间,在印刷市场总量整体向下的同时,美国印刷企业的平均规模却不降反升。例如,2000年美国印刷企业平均产值只有418万美元,2012年达到526万美元,增长了近26%。市场环境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公平的,但在一个趋于衰退的市场里,有的企业消失了,活下来的企业却都变得更加强壮,这就是市场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得出下面的结论并不困难:那11058家消失了的印刷企业与其说是输给了不景气的市场,不如说是输给了竞争对手,因为正是跑得更快的竞争对手蚕食了其赖以生存的“奶酪”;而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则通过战胜对手,进而战胜市场,反而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中实现了成长。

  所谓没有不景气的行业,只有不景气的企业。反观国内市场,虽然由于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部分印刷企业的经营遇到一些困难,但与美国同行的处境相比这些大概只能算是“成长的烦恼”。即使挑战真的很大,我们也大可向那些活下来的美国同行学习,不悲观、不抱怨,练好内功,争取跑得比竞争对手更快一些。因为在变化了的市场环境里,重要的不是战胜市场,而是战胜对手。这就像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老虎。A赶紧换上一双轻便的运动鞋。B骂道:“你干嘛呢,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有些残酷,却不乏警醒之意。

[时间:2013-08-23  来源:印刷工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