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信心慢慢恢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并未延续今年以来悲观的形势,投资年内首次止跌,消费增速略有下滑,但出口与工业生产均出现了反弹,显示今年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刻或已结束。如果诸多稳增长措施能积极落实,宏观经济拐点有望在9月到来。
上海证券报发表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文章分析,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9.7%,比6月加快0.8个百分点,是所有经济指标中表现最为积极的一个,成为亮点。其中,汽车制造业表现抢眼,增加值同比增速14.1%,比6月提升了3.5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0.9%,比6月提升了3.7个百分点。结合早前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分析,7月全国钢材产量有所回升,库存底部或已出现,而这作为先行指标或意味着接下来的投资有望回暖。
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与1至6月持平,是年内首次停止跌势。中央项目投资增加,1至7月中央投资同比增速12.4%,比1至6月提升了2.7个百分点,是防止投资下滑过快的主要力量。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加快,一、三产业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17.1%,与前6月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速22.3%,提升了0.8个百分点。铁路投资有所下滑,1至7月同比增速比前6月下降3.6%。虽然铁路投资有所回落,但这或许意味着未来对铁路投资支持力度的加大,有望带动整体投资反弹。另外,1至7月房地产投资比1至6月提高了2个百分点。
受收入增速回落的影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为13.2%,比6月增速回落了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下滑更多。其中,餐饮收入同比降低了0.4个百分点,显示政府提倡节俭与反腐对高端餐饮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由于金价变化较大,国内金银珠宝消费大起大落,7月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速41.7%,比6月提升11.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情况得到改善。7月进出口均转负为正,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同比大增10.9%,贸易顺差回落至178亿美元,远低于上月的271亿美元。笔者认为,7月出口反弹可能主要受美国经济改善及早前严厉打击非法贸易套利行为导致部分出口推迟所致,而进口反弹或与内需见底企稳,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则或与企业趁机增加库存有关。当然,尽管出口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全年8%的目标,未来包括增加出口退税与信用保险(放心保)、维持汇率稳定等一系列措施能否切实提振出口,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能否实现7.5%目标的关键。
相比于经济增长,今年的通胀压力似不足为虑。7月CPI同比增速2.7%,与6月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零,水果价格大幅回落,与猪肉、蔬菜价格回升相抵。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3%、0.8%和0.3%。因正处暑期旅游旺季,旅游价格上涨4.9%。7月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2.3%,降幅有所收窄。这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密切相关。7月全球油价大涨,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4.6%;商务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出现上涨趋势。今年通胀压力总体可控,预计CPI将维持在2.5%左右,低于政策目标,未来货币政策有更多发挥余地。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在9月实现反弹,还需更多依靠稳增长政策的落实。7月决策层政策拐点已经出现,支持小微企业、加快铁路建设、确保出口稳定、加快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及投资项目审批等更多支持政策,将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动能。在市场流动性方面,7月新增贷款接近7000亿,M2同比增长14.5%,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银行间资金紧张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缓解,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54%,比6月低3.04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60%,比上月低3.22个百分点。
文章指出,资金价格回落显示央行在流动性调节方面做了更多努力,包括时隔5个月重启逆回购,通过SLF工具向市场中注入短期流动性。但当前企业面临的正利率依然较高,不利于激发企业生产活力,央行仍有必要适时降息与降准,以协调配合各部委推出的稳增长措施。这一决定并非是刺激,只是根据增长和通胀的变化调整货币政策。在经济比较弱的时候,需要更加积极使用反周期政策。
[时间:2013-08-13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