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文化产业 8千亿温州“闲钱”寻出路

文化产业

  投资楼市、投资矿业之后,温州资本又将目光瞄向了文化产业。

  6月22日下午3点40分,闹钟再次响起,秘书第三次提醒,温州商人黄晨才从昏沉睡梦中醒来,山东影视集团相关负责人、部分对影视产业感兴趣的温州企业家,均已如约来到黄晨的会所,他们欲商讨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事宜。

  这已不是黄晨当天会见的第一批客人,而此前,他已送走了3批客人,到深夜,他要见七八批客人甚至更多,这几乎就是他的生活状态,沉睡时,窗外雷声再大也叫不醒。

  这也只是一个转战文化产业温州商人的例子。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温州、北京调查和了解,时下,此前鲜有涉足文化产业的温州资本正在转向,尽管中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温州市官方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温州活跃在民间的资本,大约有6000亿~8000亿元,而这些资本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正处于投资空白期。

  当温州商人遇见文化

  “相对于别的地方,温州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可能是晚了,但我们一旦看到其前景,我们的速度将是不可想象的,只需1年,我想,你就能看到温州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成果。”黄晨对本报记者说。

  作为温州黄河清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晨在温州有着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号——“清洁大王”,但现在,他俨然成为温州商人的另一面旗帜,投资文化产业。

  在其会所,并非是“另一个华谊兄弟或光线传媒”,而是温州资本对接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每日来拜访他的人,除了温州本地的商人、文化产业负责人外,更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项目负责人以及业界专家。

  “文化产业,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接触过,这里现在就是我们的集聚地,看各方面的信息,文化产业好像是朝阳产业,但我们必须了解。”浙南一豪食品商行董事长陈建军夫妇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想尽快地进入到具体项目中去。

  单是6月22日,以黄晨为首的温州商人已与影视剧、文化产业园区、旅游项目接洽,其中一项目已开始考察。

  按照温州市政府的规划,关于文化产业投资的政策支持以及如何让更多的温州资本以及全国好的项目进入温州,都在紧密进行中。据本报记者了解,关于温州文化产业的投资名录会适时公布。

  温州商人之所以选择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也有着其现实原因。

  “你看,街上人们的眼神,都是在怀疑,温州商人的信任体系被打破,这个信任体系就是企业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对政府的信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温资大佬说。

  而打破的原因,在一些当地的老板看来是有两个改变:一是制造业本身的改变;二是政策的变化频率快。

  “2009年,国家投放了4万亿,当时我们一起开会,我就说了,对于投资还是要谨慎。”但温州市金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骞的建议并没有让热情的投资者变得冷静。

  温州的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各种投资项目中去。但2011年起,连续的调控政策又是许多企业未曾预见到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除了跑路也有自杀的,这是我们这些朋友很难接受又理解的一种选择方式,因为对大多数温州老板而言,背后所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个人、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温州雅集文化传播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冠州低声说道。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其中。

  “但这种信任体系需要重建。”上述温资大佬说。

  温州市官方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温州活跃在民间的资本大约有6000亿至8000亿,而当前这些资本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正处于投资的空白期。

  “钱不可能躺在那里不动的。”浙江高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蔡国庆表示。而从2009年便获得国家诸多政策支持的文化产业成为温州商人的“重要选择之一”。

  与此同时,温州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温州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

  温州市财政不仅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而且对税收、土地、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也作了“一揽子”规定。

  截至目前,共有74家企事业单位得到近1400万元的政府补助,其中民营企业占90%。

  在这个过程中,陈骞投资了一项副业——4D电影院;黄晨注册温州天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影视剧;赖冠州坚持做了许多人不看好的浙江创意园的投资者;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则参股香港卫视,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且是唯品会的天使投资人。

  数据显示,目前温州共有各类文化企业15000多家,拥有资产300多亿元,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2.2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风险并不小

  不过,这几位投资者,除了赖冠州,其他商人算是“试水”,也就是主业均未丢。“文化产业的水还是很深的,风险很大。”较早介入文化产业的黄晨说。

  2008年,黄晨在去北京与合作伙伴谈别的项目时,认识了几位年轻导演,当年在一片死气沉沉的环境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越是危机时,则越需要娱乐”。

  正是冲着这么一个说法,黄晨出差期间,就在北京注册成立了秦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购买了办公用地。

  “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拿出几千万元玩玩,对于什么题材的项目更有市场,请什么样的导演与演员更合适?电影的内容与渠道建设该如何打通等根本就不关心。”黄晨对本报记者说。

  这几年,自己的影视公司究竟拍摄了几部电影,黄晨都没有数,能说得出名字的就是《千里之外》与《AA婚姻日记》,前者讲述了一名杭州在校大学生不远千里,借钱来到黎平为一名失血过多且是稀有血型的侗族妇女献血的感人事迹。

[时间:2013-06-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