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油墨的硝烟——南京报业竞争分析

  过去的一年里,南京的报纸市场在令人震诧的价格低谷中惨淡飘摇。时隔半年,记者发现,虽然《现代快报》涨到了 2 毛钱一份,其他报纸的价格也大都回复到了两、三毛钱的水平,但是报纸价格打折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买一送一的情况也没有杜绝,傍晚时买《扬子晚报》就可以送《晨报》或《现代快报》,看来硝烟并没有完全散尽。在报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仍然隐藏着说不定哪天会爆发的媒介事件。

  一、竞争状况:
 
  1999年 5 月9 日,《江苏商报》吹响了"江苏商报,一看就有回报"的号角,以当时南京报业的最低价——两角一份隆重推出, 打进南京早报市场,并因此点燃了南京报业大战 的导火索。 四个月后,也就是9月份,《人民日报》下属的《市场报》主办的《江南市场报》改名为《江南时报》,对开 8版,也是两角一份跟进《江苏时报》的号角,正式拉开了价格大战的序幕。价格大战的烽烟刚刚燃起,不到一个月,新华社江苏分社下属的《现代经济报》扩版并更名为《现代快报》 开16版的报纸仅以一角钱面世,在报纸价格上再创新低的情况下也 ,小有收获,发行达到了6万份。 两个月后的 12月 8 日,《新华日报》旗下的《每日桥报》不但从小变大而且还报业市场以颜色以彩印大报的形式出现,更加棋高一招的是不仅以每份1 角的价格酬宾,而且在买《每 日桥报》时还能获赠一份《服务导报》。年底,南京市场的"老大" —《南京日报》再也坐不住了,也推出买《南京日报》送《金陵晚报》的决定。如果单订2000年的《金陵晚报》则等于免费,144元订报费可全额返还或者返还同等值的牛奶、矿泉水等实物…
 
  一时间,南京的电视、电台、街头传单、公共汽车车厢都变成了各媒体的宣传阵地,报业广告铺天盖地,报摊上各种报纸争奇斗艳。但是降了价的报纸并没有得到市民的尊重,本该受到珍惜的新闻资源由于来的太过容易和过量,浪费之风开始蔓延,休息娱乐场所往往看到遍地被丢弃的报纸,今天的报纸没看完,隔天就当垃圾扔掉,学生宿舍里摞成山的报纸如何处理让人头疼,在市场上,报纸充当了廉价的包装纸…… 价格战造成了报业市场的紊乱,只顾争夺市场而信息芜杂粗劣的报纸,使得新闻资源的价值在价格战的硝烟中被忽视,并且造成了纸张等资源浪费,这样下去会降低报纸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于是,2000年2月,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南京地区部分报纸经就调整报纸零售价格达成协议:自2000 年3月1日起,4开16版或对开8版报纸的最低零售价调整至3角,同时在报纸发行或零售中不得采取"买一送一"等其它变相降价方式。2000年3月, 《现代快报》《江苏商报》市场零售价仍然保持在每份0.2元,表明多方努力达成的报纸零售价格协议已被撕毁,大战硝烟再次弥漫南京报业市场。2001年2月21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江苏省廉政办公室联合下 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南京地区报纸价格的紧急通知。 自2001年2月26日起, 南京地区 报纸(4开16版或对开8版)每份最低零售价为0.30元;自2月26日起,各报纸不再实行相互搭售、"酬宾""优惠"等变相降价销售方式;违者将视情况给予警告、停刊整顿等处罚,并追究报社领导责任。至此,南京报业的价格大战受到了有效的遏制,报业市场重新规范。 这场价格战使得南京报业市场被重新分割。从发行量上看, 《现代快报》从其前身《现代经济报》最高两万多份的发行量上升到如今的50多万份, 《江苏商报》也由原来的几千份上涨到如今的20万份,《江南时报》的发行量也稳定在3万多份。

  《服务导报》《每日桥报》和《金陵晚报》则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连在南京报纸市场一直处于大哥大地位的 《扬子晚报》也受到了冲击,总发行量下降近3、4万份。 这场价格竞争给南京的报业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各报不约而同对自家报纸进行完善,刷新版面。《每日桥报》改头换面,由原来的4开16版的黑白小报改成了对开8版的彩色大报;《扬子晚报》也改为三叠,广告区和新闻区更加明确分开;《服务导报》更是把版面全面更新,报纸的视角更独特,内容更鲜活。而新报纸在靠低价打开市场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 在报纸质量上下功夫, 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南京地区报纸在这场大战中提高了总体水平方面,也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时间:2013-06-26  来源:搜狐传媒]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