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外经济而言,5月再次成为了一个动荡的月份,先有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美联储准备开始调整目前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紧随其后,日本股市出现了“大地震”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进而触发了日本股市的连续调整。
上海经济评论发表管理学博士郭强文章表示,对于中国而言,5月的经济数据虽然不温不火,但其背后却暗藏危机。
首先,经济先行指数出现了再次分歧。5月的汇丰PMI继续回落,并降至50%的荣枯线下,这是自2012年11月以来该指数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其中产出指数由上月51.1%小幅下降至51%,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产能利用率仍在下降;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则说明总需求还在恶化;但随后公布的中采PMI却出现反季节的上升,从中采PMI历史均值来看,5月较4月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落,从中采PMI分项数据看,进口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的改善幅度最大。由此,中采和汇丰PMI的背离,进一步表明实体经济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分歧,而以中小企业为调查样板的汇丰PMI下滑,则表明来自就业市场的压力已经逐渐显现。
其次,从工业生产来看,受制于行业性产能过剩因素,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9个月低于10%,持续时间已经超过2008年危机爆发时,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也仅为9.3%,增速较前3个月累计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显示企业产出销售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应收占款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已升至11%以上,暗示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呈现恶化的苗头。
第三,固定投资方面,前4个月,房地产投资多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剔出房地产投资后的投资增速则已回落至20.7%,大幅低于2008-2012年间的27.4%平均增速;在投资资金来源构成中,企业自筹资金的增速则回落至20%以下,2008-2012年间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的增速平均为29.7%,显示企业主动投资的意愿不强。由此可见,如果未来政策层面对于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没有松动的话,那么未来投资的疲弱仍然使得中国经济增速难言乐观。
第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已呈回升态势,虽然短期内CPI大幅上涨的压力不大,但PPI已经连续14个月出现负增长,因此,实际上中国已进入“非典型的滞胀”阶段。如果未来PPI不能尽快扭转持续下跌态势,那么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收入情况必将还要恶化,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那么经济运行很容易陷入“实体持续弱,金融持续紧”的恶性循环,再加之美国经济复苏力度的进一步夯实,日元贬值带来新兴市场国家竞争性贬值,那么中国经济在内困之下,还将面临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
文章认为,整体而言,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四个难题:
一是通胀再次快速增长的问题,尽管短期内通胀压力不大,但在食品价格、基数效应和货币供应滞后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CPI在今年四季度再次上升至3%以上的概率很大;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对于中国出口的冲击问题,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促使日元迅速贬值,进而引发其他新兴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进而对于中国的出口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性普遍亏损的局面呈扩大态势,同时化解产能过剩的结构性改革也日益紧迫,因此,政府在实施逆周期调控的同时,还要兼顾结构性转型的目标,这样势必影响到政策的效力;四是就业压力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权衡问题,目前有关就业难的报道日渐增多,显示此轮经济复苏进程受阻已经在就业市场有所反映,此点与去年经济增速连续回落时期有明显区别,而中国以往的经验显示,一旦就业问题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那么结构调整的议题就会再次被延后。
[时间:2013-06-21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