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一览

印刷文化提升计划

  2013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研究”等16个项目获立项。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是在国家财政支持下设立的科研专项,旨在面向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开展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文化科技问题。立项项目代表了文化科技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对增强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更好地运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期《文化科技》版特刊登2013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立项项目简介,以飨读者。

  ◆项目名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福建省图书馆

  ◆内容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媒体资源格式的标准化转换、地域性资源开发管理和互动式内容服务等的研究,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中资源共享不足、文化服务缺少针对性与互动性的问题,建成高效共享的数据中心网络和全网可统一管理、可伸缩调度、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技术服务环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传播、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

  本项目根据全国各地农村需求状况,开发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整合全国性文化资源和地域性特色文化资源;研究农村数字文化资源的采集方法、元数据定义及提取策略,提出一套文化资源采集及传输方案,将分散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进行保存、共享和管理;研发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分发平台和“一点通”乡村公用电脑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农村地区现有传播渠道和终端进行具有互动功能的文化传播。

  面向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管理和传播渠道建设研究,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资源格式、分类体系和唯一标识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将现有资源在线转换为标准格式,并通过有效手段分发和传输到特定的农村地区。

  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平台,切实保障其文化权利。项目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地方性文化资源的汇集、优化和扩散,从而保存、繁荣我国民间文化,同时提供简易操作的设备设施,提高设备易用性。

  ◆项目名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天津市迅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南开大学软件学院

  ◆内容简介:

  本项目研究目的是为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搭建科技支撑平台。本项目在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及新媒体应用的领域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开拓性地建设“农村地区文化资源推送平台系统”,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的全面聚合与数字化发行。

  本项目主要运用智能化数字内容投送技术、搜索引擎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建设以下平台及产品:(1)农村地区文化资源推送平台系统;(2)“手机农村地区素质培养数字出版物”;(3)开设手机版微视频、有声读物等数字化地域性文化资源。借助此发行平台向农村地区全民普及公共文化,带动农村地区全民素质的提升。

  本项目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内容针对相应用户的投送技术(如短彩信、微信、飞信、智能手机客户端、微博)、垂直搜索引擎技术和SNS互动技术手段的多元化来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资源表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化,以提升全国农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服务力、影响力,通过辐射全国,将覆盖几亿农村用户,带动数以万计的相关产业人员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相关服务产业链迅猛发展,提升扩大整个产业链的产值。

  ◆项目名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东莞图书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内容简介:

  本项目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子阅览室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解决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建设形态、服务方式、资源供给、技术支撑等共性问题,提出与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实现模式,保障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快速和长效发展。

  项目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和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实现模型,研发公共电子阅览室一体化管理设备和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体系化管理的云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公共电子阅览室统一监管、长效发展的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的“连锁店”经营模式,采用“技术+管理”的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和统一服务。如何有效地建立监督、管理、引导机制,引导用户正确、有效地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提高利用率,推动全民阅读和学习,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是一套易建设、易维护、易管理、易使用、可复制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模式及相关支撑技术和标准规范,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形成统一的、可扩展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促进和带动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分布式异构文化资源智能定位与收割平台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北京中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内容简介:

  本项目旨在利用元数据收割技术,解决各级文化服务部门之间不同系统、不同结构文化资源共享问题,保证资源的可发现性,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数字唯一标识符技术确保各类资源唯一性,保证网络资源的可用性,防止由于系统迁移改造带来的资源链接破坏;针对同一资源的不同格式不同版本的重复问题,解决集中后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智能解析定位问题。

  本项目分为资源加工与标识注册、元数据收割、资源智能定位三部分,针对省、市、县、乡、村镇、社区等各级文化单位日常使用需求,研究广域异构环境下多点间大规模文化资源共享服务。项目将建设可以处理数字图书馆所涵盖的各类电子图书、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各种海量文化资源,运行于不同带宽的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异构文化资源智能定位与收割平台。

  本项目的研究将对国家已经投入建设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对分布于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已有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利用,提升各级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资源管理和存贮水平;将对各类数字文化资源进行唯一标识注册,保证每一件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被解析发现,提升我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将有效对海量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解决相同内容资源不同版本带来的重复问题,减小软硬件资源占用,提升网络运行效率。

  ◆项目名称:文化科技培训综合服务IT支撑平台系统研发

  ◆项目承担单位: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本项目旨在通过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先进软件设计理念,建立文化科技培训综合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实现既与传统培训平台系统有效组合、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已有培训资源,又适应媒体技术变革时代创新培训模式、机制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立支持海量AICC、SCORM标准课件的储存,支持培训资源的组合、接口匹配和快速推送,集在线学习管理、互动学习社区、远程培训、实时授课、内容发布、考评管理、积分和激励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基本服务系统;移动终端培训支持服务系统;传统集中培训与培训活动全流程管理系统;海量培训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网络互动式推送系统;名师讲堂与名师虚拟工作室系统;学员移动空间分配、管理与服务系统;文化科技培训质量效果训前训后量化评估体系的建立;媒体环境下文化科技培训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文化科技领域内容AICC、SCORM标准课件开发;根据行业前沿发展状况,同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培训课程内容。

  本项目将为文化系统、科技系统文化科技人才和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和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该项目研究成果将大大促进现有培训资源向综合服务平台集聚、整合。

  ◆项目名称: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展示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了解徽州牌坊的病害类型、病害程度和病害机理,研制适用的清洗、加固材料及相关技术工艺,并分别探讨其清洗和加固原理,实现清洗和加固材料的示范应用;同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代表性徽州牌坊的数字化展示。

  在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研究中,徽州牌坊的病害机理、徽州牌坊清洗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其清洗效果评价、传统糯米灰浆的水硬性改性及改性糯米灰浆的加固机理是本项目拟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在徽州牌坊的三维数字展示研究中,徽州牌坊点云数据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虚拟数字化展示系统的开发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的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战略需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望实现徽州牌坊的数字化展示,而且有望为徽州牌坊的清洗、加固提供一系列适用的材料及工艺,对于古民居、祠堂、古城墙、摩崖石刻等砖石质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应用价值,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不可移动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整体水平。

  ◆项目名称:多民族地区传统节日文化信息获取及展示技术应用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石河子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内容简介:

  本项目以研究多民族地区传统节日文化的信息获取和展示技术应用示范为目标,建立多民族地区传统节日文化元数据服务平台,制定获取、著录、管理、检索、展示诸环节中的技术标准,并制定元数据体系的内容标准与形式分类标准。

  本项目拟解决5个关键问题:(1)建立多民族传统节日多媒体数据表示元数据标准体系;(2)建立结构合理、开放式的多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数据库;(3)建立多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数字化典型示范系统;(4)建设多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展示硬件平台;(5)解决好多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信息获取的知识产权问题。

  本项目将关注多民族传统节日空间文化景观、文化要素及文献信息的获取、著录、管理和传播,采用适度集中服务模式,构建包括基础硬件层、数据层、资源整合层、支撑层、服务应用层和用户层的六层服务体系架构;体系覆盖多民族地区传统节日文化数字化展示及应用示范的各个环节,包括硬件部署、数据整合、服务开发部署、服务应用与管理。项目将以元数据标准为基础构建传统节日多媒体信息表达方式并建立综合数据库,建设多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信息共享与服务分布式应用网络环境与平台。

  ◆项目名称:汉字书法数字化建设及其应用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武汉安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方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熟悉中国书法,如何结合信息技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丰富的书法碑帖作为汉字造型的素材,同时借鉴传统书法理论,结合先进的数字采集、图像处理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解决汉字书法在数据集成、虚拟观看和体验、网络传播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建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数字化集成创新平台,并拓展其基于网络媒介和移动终端的应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汉字书法的数字化表示和存储方法,实现不同风格书法字形的计算机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的书法字形风格演化、汉字结构的美化等技术。(2)结合传统汉字书法理论,支持不同风格的名家书法碑帖及当前印刷字体的汉字书写方法建立汉字数据库,实现在线书法作品的查询和欣赏。(3)构建传统书法数字化展示与共享平台,实现汉字书法的大众化普及和即时体验,推广数字化集成创新软件平台更广泛应用。

  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在信息时代继承和发展传统的书法艺术、丰富数字化书法的基础理论和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项目研究成果在影视传媒、印刷出版、数字博物馆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项目名称:石窟文化数字体验馆建设与应用研究——以麦积山石窟为例

  ◆项目承担单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甘肃读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内容简介:

  石窟数字化保护与全沉浸式通道虚拟再现系统应用研究是涉及文物学、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宗教学、旅游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应用研究。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虚拟的建模方法将石窟造像的信息元素进行三维虚拟建模与重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以麦积山石窟为试点的石窟造像三维体验,实现对石窟造像的多维增强展示。

  本项目通过影像数据,建立起石窟文化三维体验模式,实现麦积山石窟科学、高精度和永久性的保存。同时,本项目可突破时空限制,最大化文物的价值,传播石窟文化。利用其采集的数据信息,可将考古研究数据和文献记载进行汇总;多方位、多视角地向世界传播麦积山石窟文化,并且可以将文物大量地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逼真影像,提高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

  项目以石窟文化体验的模式加以运作。以新科技为主要体验目标,以数字化石窟文物为载体,为公众提供亲身参与和互动的场所。

  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推动石窟数字化管理,使古代石窟造像得到更加充分的研究和保护,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对限制级石窟艺术的欣赏需求,可为石窟保护单位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国重点石窟的保护和数字化开发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项目名称: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

  ◆内容简介:

  “黑胎哥窑开片青瓷”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龙泉青瓷在南宋鼎盛时期进贡皇宫的稀有品种,因历史原因,已经中断烧制300多年。本项目拟在挖掘龙泉当地得天独厚的地产原矿多元釉料配制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项目负责人在陶瓷行业从业58年所积累的基础研究经验,结合现代先进工艺设备,研究“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技艺。

  本项目以工艺技术数据研究为前提,进行多元多次的配方设计,通过大量的多批次的试烧,找到合理数据变化范围,分阶段在技术上加以改进,并最终掌握烧制黑胎开片青瓷的工艺技术,还原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的最高烧造技艺。

  本项目的研究重点在于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工艺技术特点。它的关健技术在于研究当地的瓷土矿中的主要黑胎开片原素的成分,进行大量分析、调制试验,采用原矿多元配制釉料技术,通过烧制并找到合理的胎料与釉料的最佳结合点,采取多次施釉方法,使用“还原焰”烧制技术复烧出釉层丰厚、展现出月白色和粉青色的厚釉釉层面,将铁胎的黑色质地全面覆盖,釉面色泽在黑胎的衬托下呈现出质感细腻、温润类玉、胜玉雅致的龙泉窑青瓷的极高境界。

  如该项目成功完成,将极大提升当代龙泉青瓷的艺术文化品味,有力促进青瓷产业的发展及对外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

[时间:2013-06-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