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真相:数字发行改变了传统出版业

数字出版传统出版

  数字发行和传统发行,二者并行不悖,但前者的出现还是让传统出版商们感到了压力。不能把出版服务和出版实体混为一谈——出版实体提供出版服务。服务必不可少,但实体却非如此。这个观点看似平淡无奇,不过值得琢磨。

  数字出版为世人带来了众多的选择,作者更是从中获益良多,这话出自巴里•艾斯勒。那么,为什么传统出版商气得跳脚呢?

  直到2007年11月,亚马逊首次推出Kindle前,图书分发的唯一可行途径是纸张。因此,作者想要接触到大众读者的话,总也绕不开纸质分销商。作者可以雇专属的编辑和封面设计师,甚至还能“雇”台印刷机来印自己的作品。唯有一样是雇不来的:发行。出版商提供起发行服务来也不会是任你零点散卖,而是提供一整套服务:编辑加工、校对、封套设计、印刷、营销,附带着也把发行做了。为此,作者要拿出总收入的85%用来支付这一整套服务。

  一整套服务换总收入的85%,这样的要价划不划算?对于一部分作者来说,这当然是笔好买卖,J.K.罗琳就是藉此成为亿万富翁的。很多人都觉得付给出版商提供的打包服务的钱,花得值!

  不过,相对于想要获得整套服务或是从中获益的作者来说,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只是出于无奈才选择接受的——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数字发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选择数字途径的作者与日俱增。

  数字图书发行人人可遇可求。纸质天下,货运卡车、库房、销售队伍、零售运营中与买家的长期关系维护,一样都不能少。数字世界,亚马逊、苹果、巴诺、谷歌、科博、Smashwords之类的公司都提供“一键下单”,方便快捷。作者只用拿出作品标价的30%就能享受到数字发行服务,而且该服务是由同一位传统出版商提供的,并外包所有其他的出版功能,报价从85%降到30%,无怪乎作者们愈发倾向于数字发行。

  近来,收费更低更具自主性的自助出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作者。但仍有很多作者偏爱传统路径。有一些则兼收并蓄,这本书跟传统出版商合作,另一本书则使用亚马逊出版服务,再来一本就选用自助出版。

  不过仔细想想,这其实早就见怪不怪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三条路都尝试过。它们各有利弊,没有哪种是一体适用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于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拥有知情选择,因为,这可是头一回作者们有幸拥有选择的权利啊。

  最近,在第21届年度派克作者峰会上,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与会者。我发现观众席中不少编辑和代理商们都愁眉不展,消极异常,有些甚至直接退席;还有些家伙在推特上怂恿别人离席,以抵制我的发言,抵制会议;各种谩骂一股脑儿地涌来。

  如此强烈的敌意让我震惊(我们只是在讨论业务,又不是在争论政治或宗教),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我也能理解。我的演讲中所描绘的是:数字发行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它使出版业的性质由“作者离不开的”转变为“作者可能想要的”。数字的出现迫使传统出版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备选项。

  但请记住,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备选”并不意味着没人需要你。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宝马, 依然有几百万“想要”开宝马的人开上了爱车。

  摆正一下世界观,如果你的观念还停留在你是宇宙的中心,总是自诩为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成千上万的作者会以实际行动迫使你重新自我定位,不然的话,他们就另寻合作伙伴,不跟你玩啦!刚意识到这一点时,你难免会被震惊到。

  化震惊为行动吧。毕竟,商界中“必需品”少之又少,而且还都掌控在垄断者手中,消费者们对它们抱着天然的厌恶感。不过话又说回来,抛开垄断地位不谈(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能够因为“可有可无”“偶尔派上用场”而茁壮成长着。如果其它人都能做到,传统出版商为什么不能?

  我们得小心,不能把出版服务和出版实体混为一谈——出版实体提供出版服务。服务必不可少,但实体却非如此。这个观点看似平淡无奇,不过想想看,深思熟虑经验丰富如詹姆斯•派特森(小说家)者都在近期提请为传统出版业筹资援助,原因显而易见,他也担心出版将死。

  且慢!出版业不是将死,而是在逐步演化。作者们体察到了这一点,并在积极迎接新开端的到来。传统出版商们也要加紧调整好状态。

[时间:2013-06-13  作者:巴里·埃斯勒;蒋雪瑶 编译  来源:百道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