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经济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市场经济

  尽管今年迄今大多数经济数据较为低迷,但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仍处在“快速”增长轨道。持续多年的GDP两位数的增长趋势结束后,未来十年中国有望实现每年同比6-8%的增长;虽然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此种增速依然较高,但这意味着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增长趋缓反映了中国日益向确保增长质量的方向转变。

  财经网刊登海通国际经济学家胡一帆文章表示,我们目前对2013年中国GDP的增长预测为同比8.2%,较2012年增长0.4个百分点。复苏过程恢复动力仍面临诸多困难。主要原因之一是第一季度大多数时间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已于3月结束的领导人换届上,因而第一季度的政策相对处于惯性状态。此外重大支持性政策举措出炉时间比预期晚,“观望”情绪依然较为普遍。在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降至同比7.7%之后,我们预计随着支持政策的推出,以及201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基数较低将提高同比增速,从2013年第二季度起经济将开始回暖。目前我们预计201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GDP将加快增长,第四季度将趋于平稳。

  中国正处于从出口和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国内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之中。由于国内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可以让中国利用自身庞大的人口优势,并最终增强可持续性,这将是非常重要且最终可行的模式。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似乎已经起不到明显作用;尽管继续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但过去四年中有三年净出口的贡献度为负值,2013年有可能会再次为负值。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料将在下一个十年内继续发挥作用,原因在于城市化过程创造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但此后中国须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将拉动未来经济增长

  文章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城市化是解决中国众多的各类结构性改革目标的替代方案;城市化被说成是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国内需求,拉动未来经济增长及消除不公平的方法。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城市化率达到52.6%,而21世纪之初仅为34.7%。由于自2000年以来中国略显非正规的城市地区构成定义变化不一,各类学者和分析人士对该数据的争议也很多,有人认为,如果仅按户口登记状况统计,城市化率仅约为35%。2000年以前城市化只是按照户口登记情况进行统计,在2000年统计范围扩大到在城市地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那些人。2006年以前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500人的地区就被认为是城市,其他为农村。在2006年,这一方法被调整为对一个地方环境属性的定性判断,被认定为“城市”地区的全部人口都列为城市人口。

  5月初已经公布的城市化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将在6月底前向公众公布。中国计划到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7%,意味着中国需要将约2.8亿人转为城市人口,并且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和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容纳大量涌入的居民。

  2013年投资仍将是GD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文章认为,未来城市化将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对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基于各方面的诉求,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未来20年为容纳2.8亿新增城市定居人口,需要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包括住房、交通、医疗保健、教育等。

  目前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上升22.5%,超过同比上升18%的政府目标,也将高于2012年同比上升20.6%的水平。GDP增长中的投资部分有望从今年不断批准的众多基建项目中获益,但仍会受到限制性政策的拖累。

  今年有可能会继续出台支持政策,以在全球复苏形势依然脆弱之际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未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批准多个基建项目,与2012年5月和9月批准基建项目的情况类似。正如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所公布的,我们预计这些基建项目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地铁、港口及替代能源来源的能源工厂建设为中心。这些项目将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铁建设。今年初发生的重大人事变动与中国铁道部退出历史舞台有关,打击腐败是铁道部解体的主要目标之一。铁道部被一分为二,部分职能并入交通部,商业运营则由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接管。政府强调其在铁道部分拆后支持铁路建设和发展的立场。分拆之前,铁道部在2012年发行1640亿元债券,旨在进一步推进各项建设;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在铁路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平均每年投资6000亿元,国内高铁网络里程达到40,000公里。

  高速公路建设。中国最初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速公里里程达到83,000公里,目标是覆盖居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城市。交通部的数据显示,该目标在2011年年底已经实现,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4,946公里。尽管提前完成目标,但中国有可能会继续高速公路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全国的交通网络。

  机场建设和升级。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航空业预测,到2016年中国的国内客运量将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达到4.15亿人次。“十二五”期间计划逾50个机场项目,2012年国家发改委已批准24个此类项目,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即将进行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北京大兴机场项目,旨在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目标是每年的客流量达到1.3亿人次,超过纽约肯尼迪机场和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总和。这与众多小型机场项目形成鲜明对比,如将在云南省建设的新机场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预期到2020年每年的客流量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5万人次和900吨。

  地铁和城市轨道项目。目前中国内地有16个城市运营地铁线路。中国希望到2020年将其扩大到40个城市;另有三个城市(哈尔滨、郑州和长沙)计划到2013年实现地铁投入运营的目标,还有四个城市(宁波、青岛、鄂尔多斯和无锡)到2014年地铁投入运营。中国的目标是到2015年地铁里程达到3,000公里,到2020年达到7,000公里,而2011年年底地铁里程约为1,650公里;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地铁和轻轨项目投资将升至1.2万亿元。

  港口建设。目前部分港口建设计划包括煤炭和石油航运港口,其中包括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建设440个港口的目标。

  替代能源来源的能源工厂。风能、太阳能及核能工厂将成为重点,同时页岩气开发的前景也非常不错。

  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将逐步提升

  文章指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将城市化说成是国内需求的动力。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将受益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这是因为城市居民一般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多。尽管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分布大致较为平均,但可以看出,城市居民购买的消费品非常多;过去三年,约86%的消费品销往城市地区,而只有约14%的消费品面销往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消费的情况尤为如此,而且餐饮、交通及非必需品(包括奢侈品)等一般性服务的消费情况亦如此。可以看出,就主要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汽车、计算机、洗衣机、冰箱和空调)而言,城市拥有率远超农村。这得益于相比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消费品和服务供应不断增多且日趋多样化,也是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上升所致。此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也将增加住房和公用事业需求。这一点显而易见;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市,他们势必需要住宿,同时政府必须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公用事业,以适应更多人的使用需求。

  近几年总体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由于中国向国内需求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变,这一过程将会延续。因而核心挑战在于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倾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各项措施包括在中共十八大期间重点强调的“收入倍增”改革、所得税改革,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完善政府和社会转移机制,缩小二次财富分配过程中的收入不均。

  收入倍增改革。中共十八大期间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若要取得成功要关注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关注实际收入的重要性,因为名义收入倍增可能导致实际收益下降。第二,个人收入占GDP的相对比例比其在转型过程中的绝对值更重要。最后,收入倍增改革应属于系统性改革,需要有效运行多项相关改革。

  所得税改革。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一次财富分配;个人所得税改革可能会包括降低税率、调整税基及推出或扩大扣减力度。

  完善政府和社会转移。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二次财富分配;目前中国的社会转移水平偏低,其中绝大部分为社保支出。中国应增加此类转移支付,下调贫困线,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

  另外可能也会实施专门针对消费领域的部分政策,潜在方案可能以农村地区为导向,包括在农村地区支持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互联网/移动设备或个别种类的商品,如节能家电。此外覆盖面较广的多项旨在强化养老金和保险体系状况、完善社会转移、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政策也将提振国内消费需求。这些政策将对刺激零售销售欠佳的状况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第一季度零售销售依然低迷。

  对零售市场的预期是,由于经济复苏及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尽管政府出台反对铺张浪费的政策将对支出(特别是宴请和礼品采购)产生负面影响,但今年的可自由支配消费将会明显回升。2012年宏观经济前景急剧下滑后逐步好转,不确定性相对减弱,这将刺激中国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总量。预计今年零售销售将同比上升18.5%,超过同比上升14.5%的政府目标。
中国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但同时改革迫在眉睫

  文章分析,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基调已经发生转变。增长质量(而非最初的增长数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计划是减少经济增长的外部不利因素,减少浪费和无效性,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是促进绿色增长,打击腐败,消除过多的过剩产能等。但是由于对地方政府的评定依然主要依靠其GDP增长数据,这些目标在中短期内可能不具备可行性。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实现快速增长,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领导下,中国将进入又一个黄金十年。在即将到来的十年期间,城市化措施及容纳新城市居民所需的基建和住房投资将有利于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也是改革的黄金十年;在快速增长时期更易推进并实施各项改革。此后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其快速增长态势取决于中国能否成功实施多项关键的结构性改革,以及通过提高消费倾向、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促进消费信贷向国内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变。城市化进程也将在增加国内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原因是城市和农村的个人支出存在巨大差距。

  未来五年,预计会实施四大类重大改革:财政税收改革、金融改革、人口和收入改革、环境相关改革。

  财政税收改革

  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问题与地方政府的财政难题有关,这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及支出。中国地方政府的支出占比很高,以往有近半数的税收收入由地方政府收取,由此形成了收入不对等的历史问题;这种差距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利用其他资金来源弥补这一缺口,而这样的资金来源往往不具备可持续性。需要进行多项财政改革解决此类问题。另外还需要多项税收改革措施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以及减轻中国的税务负担。

  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由于税收收入和支出不对等,地方政府不得不利用非税收收入的融资来源,而这经常导致过度依赖不可持续的融资来源(如土地出让)。我们建议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作为解决融资需求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必将对城市投资债券进行清理,建立技术基础设施,鼓励地方政府对所发行的债券负责,以及向公众提供支出计划的准确信息。

  重新调整政府支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支出存在的明显不对等目前并未体现各自取得的财政收入。重新调整某些支出(如公共安全、教育和环保)将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房产税改革。始终不变的一项政策“直指”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房产税改革将导致拥有房产的成本上升,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减少闲置土地资源量,以及降低收入不均差距。我们预计房产税将介于每年0.5%-2%之间且会逐步上升,房地产针对未来新购住房(而非过去所购房产)征收,豁免及费率变化视各种情况而定。

  下调税率。这包括减轻税务负担的其他措施,如增值税改革、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或新兴行业(如高科技、高端机械设备、新能源)的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持续的所得税改革。

  金融改革

  中国已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这是因为中国已从庞大的封闭市场推进到目前逐步自由化的状态。新领导层将继续各项金融改革,主要关注四大类改革:融资来源多样化、资本市场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自由化。

  融资来源多样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资产多样化,另一方面是融资结构多样化。我们着重强调的几个优先考虑事项是,建立全面、成熟的债券市场,促进保险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发展,增强股市活力,深化各项改革,发展非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及加强监管。

  资本市场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这些是中国在未来几年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推进上述进程的具体政策行动包括加快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等计划,进行汇率自由化进程,发展人民币汇回,强化跨境结算系统,扩大人民币货币掉期。

  利率自由化。中国现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仍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严格控制,中国人民银行设定基准利率,允许银行有小幅偏离基准利率的空间。我们预计将会逐渐放宽此类控制。

  人口和收入改革

  中国面对的两个最大的长期挑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收入不对等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处于重要关口,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目前中国日益接近所谓的“成熟”年龄分布结构,很快将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问题。收入不对等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官方公布的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评分为1表明完全不对等,评分为0表明完全对等)为0.474,但大多数学者估计该系数远不止如此,在某些情况下会达到0.61。我们将所需改革分为两大类。

  收入改革。这包括中共十八大期间重点强调的“收入倍增”改革、所得税改革,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完善政府和社会转移机制,缩小二次财富分配过程中的收入不对等。

  独生子女政策。短期内不太可能突然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但我们预期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包括逐步放宽生育的年龄指引、生育二胎的年龄差距指引、慢慢允许一方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逐步取消对农村居民的限制。我们预计,虽然可能会允许生育二胎,但并不鼓励生育二胎,并且仍不允许生育第三胎。

  环境相关改革

  今年年初PM2.5的高企导致民众日益关注中国环境污染的问题。忽视污染态势将可能导致中国在未来数年内面临健康损害、资源枯竭,甚至基本食品和饮水安全的问题。污染也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害,环境保护部估计,2010年污染损害造成1.1万亿元的直接损失,1.54万亿元的间接损失,分别占2010年GDP的2.5%和3.5%。我们概括出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些潜在措施。

  加大清理现有污染的投资力度;多个组织估计,清理污染所需的投资将达到GDP的2-4%,2011年政府环保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0.9%。

  发展并鼓励清洁能源资源,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性;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但能源使用却严重依赖煤炭。

  鼓励消费和开发节能产品;包括为节能电器和汽车提供各种补贴。

  征收资源税和排放税,鼓励可持续行为:已经对某些资源开征资源税,中国正处于从按量征税向按价值征税的税收体制过渡,旨在更好地体现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有可能引入排放税。另外中国征收排放税的计划将抑制污染,也会增加收入,但这会影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

  文章最后说,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将继续保持每年5-8%的GDP增速。虽然这意味着较过去两位数的增长有所下降,但在全球经济三速增长的新情况下,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仍属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至2023年的某个时间点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时间:2013-06-04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