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传承人现场演示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展示原始的造纸术。

 

沈树华专心致志地用雕刻刀抠除文字四周的空余部分。

  雕刻版片的老师傅戴着厚厚的老花镜,小心翼翼的避开版片上贴好的字样,沉稳地用手中的雕刻刀,将字样周边的空余部分挑掉。老师傅的动作极其熟练,挑掉空余的木质版片,对他来说,似乎极其轻松。但在老师傅身边围观的人,却随着他起起落落的雕刻刀,不由得屏气凝神起来。这位老师傅是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雕版工艺美术大师沈树华,昨天,他和几名雕版印刷术的传承者一起,在旅顺博物馆现场重现了雕版印刷术的工序。

  第一道工序写样:几十个人写,字体也得完全一致

  坐在沈树华旁边的23岁女孩时嘉艺专心致志地临摹着楷书,她笔下娟秀的字迹,就是雕版印刷术的第一步工序写样。时嘉艺告诉记者,自己从事写样工作已经两年了,主要临摹两种字样,一种是传统的印刷体,也就是宋体字。但现在她更多是临摹楷书,因为楷书更便于雕刻。雕版印刷术对写样的要求很严格,尽管有时印刷一部书需要几十个人同时写样,但临摹的字体必须保持完全一致。“写样完成后,就要把纸样用浆糊贴在木板上,我们讲究正写反刻。”时嘉艺说,贴纸样时,要把写字的那面朝着木板贴,这就是为什么印刷出来的书,是需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阅读。贴好纸样后,为了让字清晰的透出来,雕刻的师傅便用手轻轻地将纸衣磨掉,留下薄薄的一层,再涂上油。

  第二道工序雕刻:刻错字得抠掉挖坑重打模子

  做完准备工作,沈树华开始雕刻,他雕刻的是论语的原文和译文,原文文字空余部分的左侧已被抠除了,相对字号较小的译文还没动工。

  沈树华解释说,雕刻木板都是用这种半边刻的方法,按字号大小,先抠除一侧空余的部分,再将木板颠倒过来,抠除另一侧的空余部分。在抠除过程中,要自然形成分割线,即“闷线”。雕刻木板有很多讲究,首先是选材,大多用野梨木当材料,因为野梨木木质细,吸水性好。其次是雕刻刀,需要雕刻师傅用电裁剪刀自制,雕刻时,要先用雕刻刀将文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刻写一遍,然后再去掉除了文字以外的空白部分。沈树华说,雕刻的字样多了,难免出错,这时候就要将刻错的部分抠掉,在缺字的地方挖个坑,将重新制造的文字模子打在坑里。

  第三道工序印刷:红色文字的是初次印刷本,黑色文字代表正常发行本

  29岁的张捷负责雕版印刷术的第三道工序,印刷。张捷一边演示印刷的过程,一边向记者解说自己手中的工具。印刷所用的棕帚和棕擦都是用棕榈树的树皮手工制成的,张捷要用棕帚蘸取红色的国画染料,在白色木板上研磨均匀,便开始向雕刻好的版片上墨。

  上完墨后,张捷取出一张宣纸,水平覆盖在版片上,再用棕擦在宣纸上来回擦拭,这样一来,版片上染着国画染料的文字便印在了宣纸上,一页书就印刷完成了。

  “印刷的染料颜色是有讲究的。”张捷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红色文字的是初次印刷本,收藏本则采用蓝色染料,而黑色文字就代表正常发行本,比较常见。
 

[时间:2013-05-01  来源:大连晚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