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长期主题,这在习近平最近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旨演讲中也说到了。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转变发展方式,而在于如何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
十八大报告就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指出,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和讯网刊登时评人邓聿文文章表示,按照“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指引的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从中国的实际情形出发,关键是要处理好投资、收入分配和政府作用几个问题。与出口相比,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的是投资,且是政府投资,特别在经济困难时期是这样。所以,投资方式和结构若不转变,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就无从谈起。
对于投资,应该这样来看待:一方面,转型意味着减少政府投资占比,因为政府投资更多体现政府的意志,它不一定同市场的需求吻合,而成为贯彻政府意图和实现政府政绩的工具;另一方面,政府又需要通过投资结构的转向来引导和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型。所以,尽管目的是将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但在目前不宜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代价。原因还在于,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最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设备和技术改造、民生投资等潜在需求空间十分巨大。这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投资仍会保持一个较高增速。但必须通过侧重投资质量和结构来提高投资效率。
为此,可将投资重点放在投资边际效率高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领域,农村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农业科技等领域,旨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和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的投资,以及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的投资等。除此外,鉴于政府投资的效率总是低下的,还应优化投资来源,使社会资本成为投资的主要来源,以确保投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公共产品的投资既能拉动有效投资,又能释放消费需求,这实际上已经起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定作用,但是,要想刺激和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建立一个消费而不是投资主导的经济基础,就应直接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上下功夫。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不同步,劳动报酬和GDP增速不同步的现象,由来已久,必须改变,而收入分配改革,则被认为是改变“两个不同步”现象的关键。所以,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尽早破题。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它不仅通过投资来改变经济关系,也直接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运行。因而,要变革发展方式,与市场经济要求日益冲突的旧的政府行为模式和干预方式也必须扬弃,否则,转型恐难有效。
一个经济体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受制于复杂的经济因素本身,不可依靠行政规划而设定。行政干预不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往往起到相反作用,扭曲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整体效率。所以,政府要学会克制行政干预冲动,将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调节,而着力于制度改革与创新。
比如,政府应该引导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去调节投资,而不直接成为投资主体。但这需要我们做好发国债与减税工作。发国债的目的,一般是用来促进政府投资的,从这个角度看,国债实是未来的税收,它会加重企业负担,进而影响分配,也就是说,国债发多了会挤占企业投资,应该少发国债,多减税,把利润留给企业,形成企业投资,让价格机制引导企业投资行为,使企业家按照市场信号,即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
文章认为,政府的作用,则体现在为各类资本平等地使用要素资源、进入公益领域和垄断行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如此,经济结构才能沿着不断增进效率与公平的方向更快调整。
[时间:2013-04-10 来源: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