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童书叫座尚需时日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图书少儿图书

  如果说数字图书是出版界这块历史悠久土地上一株新生的植物,那么其中的数字童书,则是这株植物上新长出的嫩叶。去年,国内知名的传统童书出版机构,纷纷从有所期待、有所准备到了有所实践。一段日子过去,如同众多在摸索中发展的数字出版板块,童书的数字化,在收获了自己的心得、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困难、问题。

  童书数字化叫好不叫价

  传统知名童书出版机构,接力出版社近日一款儿童数字应用程序“第一次发现”系列之《瓢虫》,在国内首份针对苹果平台上儿童应用程序的专项排名——《2012年度十佳儿童App排名》中,位列第8名。产品中,孩子们通过喂瓢虫吃东西,让瓢虫展翅而飞,给瓢虫指引方向等互动操作,可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形成了将纸质童书多媒体化、游戏化的寓教于乐。该产品采用了仿3D技术、多点触控、重力感应等多项数字出版技术,由于引进费用和本土化加工的成本较高,用户付费购买习惯尚未养成等现实情况,现阶段还处于赔本状态,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状。

  童书数字化产品的短期盈利困难,并不是个例。江苏中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童媒在线平台上有着不少童书数字化产品,据其总裁魏来介绍,这些产品短期盈利、收回成本并不容易。其成本如果从单本来看,有些成本比较高,但批量来看,其实并不高。数字出版的核心是一次加工多次应用,数字化以后在不同平台、终端形成产品之后,要慢慢培养平台、渠道,需要时间和周期,眼前的盈利情况并不是太好。

  魏来表示,数字化出版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以发展比较好的手机阅读为例,在成人读物方面,以网络文学等纯文字的读物为主,转化数字化也比较容易,与手机平台、电子书阅读终端联系起来,也比较容易普及。而童书尤其需要探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在手机上看童书,家长担心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儿童阅读终端和儿童平板电脑尽管在国内也已出现,江苏中卡也是最早涉足于此的公司之一,现在效果也并不太好。

  免费下载习惯需要引导改变

  谈及目前童书数字化的核心问题,魏来认为,从几个环节来看,内容和版权不缺,这方面国内优秀的儿童读物很多。制作方面,技术也并不太复杂,重要的是用技术和手段形成对童书表达的新的创造能力。目前这样的公司、工作室也不缺。问题是在渠道和终端体现上如何实现盈利。其中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推广,而是消费者的付费习惯。我们常常愿意免费下载、阅读、观看,但对内容的提供者来说,没有盈利,就不愿投入新的创作和新的制作,当然此外还有盗版的问题。付费习惯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这种消费习惯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比如用免费聚集用户,慢慢用广告的一些手段来弥补。

  谈及其发展趋势,魏来表示,传统出版面临数字化的趋势是在三五年前,但那时还没有动起来,真正动起来是从去年开始,未来三年增长的趋势会比较明显。从政府的强力推动,到整个传统出版业态形式的转变,到新媒体技术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也给内容制作和提供单位一种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整个数字出版领域,还是呈现积极乐观向上的面貌。

  数字童书 探索中前行

  “舍得为孩子花钱的家长”、“电子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这些人们的印象,给予童书数字化的前景以信心,国内童书出版社也从去年开始,加快了电子化的步伐。然而从起步到实践,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必然。以被认为是重要问题的用户付费习惯为例,接力出版社《瓢虫》的统计数字是,该应用曾一度取得苹果商店分类榜排名第3名,付费下载排行榜第47名的好成绩。但就其在苹果商店下载量的41088次来看,其中免费版40860次,付费版228次。

  记者就此对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常晓武进行采访,从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传统出版社正在对数字化童书面临的问题慢慢进行着探索与厘清,比如成本的控制、数字童书与纸质童书的关系、数字化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态的影响等。并且,对这一新兴领域依旧充满着信心。

  问题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记者:就你了解的国内目前童书电子产品的一些整体情况可否进行一些介绍?

  常晓武:目前国内数字出版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实事求是地说,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表现能力来说,童书是最适合数字出版的,它契合儿童的阅读心理需求,能够进行丰富的形式表现,声音、动画、互动游戏等都能很好地对内容起到辅助作用。

  但是成人读物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相对成熟,出版机构在此方面进行投入往往能带来较高回报,童书数字出版在国内外都面临着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

  担心电脑影响视力

  记者:其中有什么原因?

  常晓武:比如因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仍大量地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只有随着这些终端的更新换代,成人将自己淘汰的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下放给孩子,才能给童书数字出版提供设备基础。其次,由于目前的平板电脑显示屏技术对视力的影响仍是主流观点,家长对于孩子进行数字阅读有所担心,因此有所控制。再次,是目前数字童书的精品仍然不够多。此外,目前国内数字出版市场成熟度较低,尤其是用户付费购买习惯尚未养成,付费意愿一直偏低。就促进付费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一得政府引导,二得增强从业者的共识和联合,三得等待市场的逐渐成熟。

  国外同样也在摸索

  记者:国外相关产品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常晓武:国外童书数字出版也仍处于探索阶段,盈利比较困难,但是市场增长前景可观。根据美国鲍克市场调查公司最新发布的“了解数字化时代儿童图书消费者”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阅读电子书的青少年百分比从22%增长到了29%,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更多地拥有智能手机,以及拥有平板电脑的人数增加所驱动。表示电子书将成为他们阅读的主要图书形式的人数比例,从2011年秋的8%增加到了10%
现状

  开发应用需一两万到几十万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产品的引进费用和本土化加工的成本。

  常晓武:《瓢虫》儿童应用版权引进费用约5万元,此外每年还将给外方提供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及销售分成。本土化加工主要包括翻译费、专家审定费、配音费、本土化动画制作费等,约为1万元。《瓢虫》这个应用程序是以外方已开发的既有软件进行汉化的,所以我们参与的整个流程并不完整。实际上就我们自主开发的电子书流程而言,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选题、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产品测试、上架销售与营销推广几个步骤。

  记者:现在童书的电子化都有哪些方式?除了应用程序,电子化的纸书是不是成本能够更低一些?此外还有什么可尝试的方式?

  常晓武:目前童书电子化有的主要以文本格式表现,主要针对文字书为主,没有图片、互动等,无法保持图书原本的版式设计。有的格式则能保持图文的设计版式,适合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阅读,但是仍然不能有声音、动画、互动等。应用程序格式则能够调动数字技术的一切生动化手段,是目前看来最优表现形式的格式。

  除应用程序外的其他几种格式,成本很低,如从图书的排版文件转化格式费用仅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而一个应用程序的制作成本则从一两万到几十万不等,但是两者的形态表现有着极大的差别。对于图文书来说这两种格式的差别并不明显,因为图文书以获取内容文字为主要目的,但是对于低幼的少儿类图书来说,丰富的互动表现形式则非常重要。

  互动性童书更适合电子化

  记者:什么样的童书比较适合走电子化的道路?

  常晓武:我认为并非所有童书都适合走电子化道路,一些以文字为主的书其实没必要做成应用程序,而那些有图文的科普读物、图画书、思维益智读物、化学实验、物理实验、数学游戏以及童谣等偏重于视觉、听觉、互动体验性的童书,走电子化道路能够将内容表现得更为生动,能够更有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的阅读理解。

  最缺将内容与技术融合的策划者

  记者:具体涉及的工种,专业人才方面有没有缺口?

  常晓武:有别于绝大部分的技术开发公司和少数的出版社而言,在软件技术人才方面我们目前并没有专门招,而是专注于版权、内容策划等方面。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IT业技术人才薪酬水平远高于出版社的薪酬水平,在引导此方面人才流入传统的出版社缺乏优势。二则就是目前童书数字出版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做数字童书基本上都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所以开发大量的数字童书是不稳健的,在此前提下,就没有大量开发数字童书的业务量,从而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也会出现工作量不饱和的问题。

  出版社真正缺的是既了解出版的特性,也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必专门从事技术开发,而要求他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将内容与技术进行完美融合的策划才华上。遗憾的是,数字出版刚刚兴起数年,这样的人才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还没大量地培养出来,基本还是靠企业自身培养。

  应对

  技术与内容合作是趋势

  记者:但现在相关机构投入其中的积极性还是不错的。

  常晓武:业内对童书数字出版的前景相当看好,纷纷积极投身于数字童书的开发中来,尤其以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最高,而传统的出版社也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被裹挟着加入阵营。从2012年中国最佳童书应用排行榜中就可以看到,榜上90%的产品都是互联网技术公司研制开发的。

  但双方各有优劣。互联网技术公司有充足的资金,有先进的技术,但是在版权引入、内容筛选、产品理解、内容策划方面较弱,出版业在作品版权上有优势,对读者的阅读心理理解、图书产品内容策划上经验丰富,但是在软件开发技术上缺乏基础,所以两者从互相竞争到相互合作是个必然趋势。

  从转型和布局上长远考虑

  记者:在其短期盈利不足的情况下,目前进行开发的目标是什么?

  常晓武:目前很多精品的童书应用产品都是由互联网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如铁皮人、黑麦工作室(Rye)、苹果树等,他们由于以多轮融资为阶段性目的,所以产品投入高、制作精良,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免费或价格低廉,虽然短期内不能盈利,但是从长期融资的角度来看仍然能够得以持续。但这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数字童书市场的成熟,读者习惯于在获取数字童书时享受免费或廉价的待遇,对数字童书的真实市场价值产生贬抑。

  传统出版社在这个市场仍不成熟的环境下,进行数字童书的开发就无法以盈利为短期目的,所以往往是从战略转型和布局的角度来进行投入开发,有的将目标锁定收益有所保障的机构市场,如中少社开发的中少快乐阅读平台就以向图书馆提供童书数据库服务为目标。

[时间:2013-03-18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