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凹版印刷原理
凹版印刷,是用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凹版印刷的印版多为铜 质。早期的铜质凹版用手工雕刻而成。雕刻铜版印刷,中国古已有之,只是不如近代西方传入的铜版印刷精致。
国外早期的雕刻凹版印刷品
雕刻凹版,是以金属(主要是铜板和钢板)为版材,在金属板平面上雕刻凹下的图文制成凹版 ,在凹版上施墨、印刷的工艺技术。分手工直接雕刻凹版和在涂有耐酸抗蚀剂的金属板上用 手工或机械雕刻出图文后,再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制成凹版两种。
国外早期的雕刻凹版
近代的雕刻凹版,起自十五世纪中叶。据说,在意大利的佛罗兰亭(Florentine)有一个金匠 ,名叫腓尼格拉(Maso Finiguerra),无意中发现了金属的可蚀性,进而发明了用化学腐蚀金属板而制作凹版的技术。直到十九世纪初,欧洲才始用雕刻凹版印制名画。
西方近代雕刻凹版之传入中国,分南北二系。南方为意大利派,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北方则为美国派,于1908年北京度支部印刷局初建时所引进。
孔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孔版印刷术早在凸版之前为中国所发明。孔版原称绢印(Silk Screen Process),亦称网版(Screen Printing)。经过很长时间的停滞期,终于到了1886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发明打字式腾写版印刷术(Mimeograph),后于1894年经日人堀井新治郎改良将蜡纸放在金属板上用铁笔在上缮写的"腾写版"。
十九世纪初法国纺织家里昂氏(Lyons)首创使用孔版在纺织品上印刷。
1905年,英人萨姆埃尔·西蒙(Samel Simon)由日本友人那得到启示,发明了网版印刷术(Screen Printing Process),并在1907年得到专利,此法经传入世界各国,技术便开始急速进步,并深入商业印刷领域。
1940年,英国的爱斯乐(Eisler)将孔版应用在电路板上,并取得专利。现代的孔版已多以照相、电子等方式取代早期的手工制版方式。
[时间:200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