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与出版合并对数字出版意味着什么?

新闻出版数字出版

  在未来十年,出版业在专业和教育领域依然可以独霸一方,在细分的小众市场也可以保持相当份额。但是大众出版需要与广电影视和新媒体进行深度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内容版权的合作、推广营销资源的共享等等。新闻出版总署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合并,无疑为出版与其他传媒产业的混业经营和跨行业整合开启了政策大门。在未来几年,国内可能掀起大型传媒出版集团的并购热潮,并且可能出现国有传媒巨头。这是一些出版人期待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创新先锋,有可能成为出版业与大传媒产业整合的一个直接受益者。如果政策规划合理,企业运营得当,有些机遇还是值得期待的。

  数字内容的整合

  出版与广电的统一监管,以及未来跨媒体集团的建立,都为数字出版的横向内容整合提供了机遇。这种多元内容、多元渠道、多元收入的整合有助于突破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瓶颈,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商业模式和盈利分配方面。比如说,对于广电媒体来讲,内容做嫁衣、广告来赚钱,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理念;而出版产业来说,要把命根子一样的内容拿来开放,甚至拿来做电子书尝试,都难如登天。这种决策观念的改变,可能会通过跨行业整合来迅速实现。再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盛大分家事件,引来了很多网络文学作家的吐槽——一线普通作者的收入与付出劳动和创造的价值不成比例。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由于企业运营范围的局限,文学的全产业链未能打通。作者所创造的文学价值,过于依赖单一的订阅收入来兑现;而后续的影视版权、带动的广告效应等等,得不到合理的商业化。试想,如果起点这样的网站与广播电台、电视制作机构、以及电视台合并,形成大产业链,有可能解决创意源头收入微薄的怪现状。至于其他已经谈论很多的数字内容整合的优势,比如多媒体、跨平台传播,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传统产业升级

  传媒产业的升级一定是带有颠覆性的。从国内出版业的实践来看,数字升级遇到的重大阻力在于观念、技术能力与商业能力。在数字转型方面,出版业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广播电视和电影。这种跨领域整合,尤其是模式先进的行业与模式落后的行业之间的互动,对于出版业的数字转型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那些致力于创新的公司与个人,无论在出版,还是在广电领域,都面临着与守旧力量的博弈。在大传媒的背景之下,这些新模式和新思维会发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政策规划得当,企业应对合理,数字出版、在线视频、移动音视等等领域的创新可能形成合力,从而推进传统媒体产业的全面升级。

  中小企业的危与机

  当然,大广电出版总局的变革也有问题与风险,一个很迫切的忧虑在于中小企业问题。广电与出版管理机构的合并,必然带来行业整合,也必然会形成一种求大求全,越大越好的指导思想与产业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处于行业劣势的中小企业,本来就受制于各种行业门槛和垄断的私营出版或数字出版机构,可能会遭遇更加艰难的处境。这里,有必要提醒决策者,需要对传媒业的“大”与“小”有清醒的认识。

  从国际发展情况看,具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基本上都并入了跨国传媒集团,或者被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等巨头控股。但是,这种以资本收购为主导的传媒产业融合在西方不乏批评之声,在实践中也未见令人激动的跨媒体聚合效应。其中有出版产业特殊性的因素,但是更重要是,并购而形成的集团并没有打破原有的框架,也没有形成跨领域合作的合力,多数情况下只是互通营销、广告、推广等资源。随着传统出版业的衰落,出版板块——尤其是大众出版机构,正面临着被清理出户的风险。最近时代华纳的重组、新闻集团的裁员等等,都指向出版领域。

  业内人士要能够认识到,产业真正的创新之源,是那些充满活力的中小数字企业,甚至是那些在国有主渠道之外的企业,降低这些企业参与数字创新的门槛,给予其适当的扶持,使之能够实现创新想法,能够有可能打破守旧的大传媒集团的垄断,这些,将使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整个传媒生态收益。反之,一味做大国有传媒巨头,一位追求行业的集中度,我们就会重复欧美传媒产业曾犯过的错误。这一点,业内人士应该有所警惕。

[时间:2013-03-13  来源:百道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