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田胜立解说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诞生,同时发展的。而且从那开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经过15年的努力,到1993年就顺利的完成了。

  我们国家一开始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时候,也想到建立一个连续修订的机制。所以在开始编第一版百科全书的时候,就准备编第二版了.但是那是一个初步设想,因为中国的第一版百科全书,和世界通行的百科全书的编法不一样,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据中国国情来的。它是综合性百科全书,但是它是学科分卷的。74卷里面,大学科一个一卷,小学科两三个一卷。所以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综合性百科全书。

  当时考虑到第一版完成以后,接着编第二版。第二版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设置内容,筛选,编辑加工之后,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依次出齐。今年年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就按这个要求同时发稿,明年上半年就应该可以向我们广大读者提供这套书了,这就是按照国际通行的编辑方法出版的综合性百科全书。

  新版百科全书将利于普通的读者查阅。 

  刚开始编这本书的时候是百废待兴,中国科学界也面临着尽快赶上在十年动乱当中被落下的步伐的压力,落下的课也要和社会发展步伐跟上去。当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定位是高中以上(相当大学)文化程度使用的百科全书。这个定位和一般的国际上的百科全书,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定位都不一样。所以也不能成为是实际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新版百科全书将出电子版,无线版或者网络版,可以通过手机查阅,现在做的是把更多内容经过梳理,变成可以手持的终端,通过技术解决。

  价格不会高于第一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价位应该不高于第一版,虽然这么多年过去,物价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现在正在和新浪网合作,正在做把印刷版百科全书内容数据库化以后搬到网上来,大家在网上漫游的时候能够随时带着一本网络字典或网络辞典。当然从上学我们就开始带字典,新华字典查生字,现代汉语词典查生词,遇到不熟悉的知识可以查百科全书,这是印刷版时期。现在是电子版时期,网络服务和印刷版同时并存了,如果你买不起印刷版,那你可以就在网上用.我们已经把百科全书的内容数据库化以后,放到了互联网上.特别是我们和新浪网有这样的合作,大家在网上漫游的时候,遇到知识性的问题你可以及时的查询,用这种方法对使用者个人来说很便宜,是按信息流量计费,你就查那一两条,不用买那一本书,相当于买其中一页或者一段,没几分钱,对你来说不是负担,但是又支持了有偿使用.使百科全书的编订工作有资金来源,能够支持它不断的修订完善和进一步的创新,以便更好的为网友服务。

  困难——大百科全书目前遭遇巨额资金缺口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纂过程当中,国家累计大约投了八千万元人民币,但是这是一个账面数字,因为它是在漫长15年时间中累积的.1979年我的工资是53块钱,那时候我是一个技术员,那个时候一万块钱和现在一万块钱是没有办法比的,这个比例很容易理解。所以那时八千万的财政投入,如果是折算的话我想应该是几个亿,七八个亿都是有的,这是第一版。

  第二版国家已经投入了3200万,但是据我们的预算,完成发稿前的编辑工作,就需要六千万,所以虽然国家也补贴很多,3200万也是一笔大数字,但是还不够,所以我们还得靠出版其它图书的收入和利润来补贴它。

  因为现在编百科全书和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国务院发个文件,全国各地热烈响应。刚才我说了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时候,8千万是我们账面上资金的投入,其实各个部委,各个省,特别是各个部委,包括中科院他们拿出自己的一些经费,补贴很多钱.当时实际编百科全书的投入是远远大于,成倍大于八千万的。但现在各个部委情况也不同了,他们不可能拿自己的办公经费来补贴,财政也不允许.其它一些课题各自有各自用处,不能随便拆用,所以资金来源的补贴渠道就变得比较单一了,所以就显得单靠财政补贴尤其显得紧张。

  再一个原因,对著作权的报酬。过去要一张照片,有关单位很乐意给,因为他觉得上了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他的一份光荣,现在当然他们也还是愿意提供的,但是照片使用都是有偿的,像这就是额外一大笔开支,当然也不能说额外,著作权有关规定是要付钱的,以前好商量,现在亲兄弟明算账。

  创建知识网络化结构

  刚才说到我们想把印刷版百科全书内容数据库化以后放到网上,因为只有数据库化以后才最便于检索。因为现在我们国家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硬件超前,软件滞后.软件里面尤其是信息资源更滞后,信息资源有很多形式,数据库是一种对信息的组织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现在我们国家在网上的数据库还很小,但已经有三万个左右了。但是其中大量的是许多事实性数据库.而知识型的数据库,只有我们中国百科数据库这一家,我们在网上服务过程当中,也深深感觉到广大网友是非常认可、非常需要这样的数据库的。

  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我们就悟到这样一个问题,任何高深或者复杂的知识,都可以用相对简明的知识来说明。这些不能拆分的基础的简明的知识单题,我们把它叫做知识元.也就是说实际上知识和知识组合是千千万万,是数不清楚的,但是知识源是有限的,就像英文字母,二十几个就可以组成千千万万英语单词道理一样,而我们把这些知识源经过专家们的筛选,会用人们都能够理解的说法去解释任何复杂的知识,用比较简单的通俗的知识解释高深的知识.这本身就是百科全书编的总体思路。现在我们在成立了数据库的情况之下,在使用互联网的前提之下,通过专家的加工,把知识分解成一些基本知识单元,这些单元叫知识源.由它组成数据库,然后还有一个知识关系的数据库,它们两个结合起来,知识源的内容数据库加上知识源之间关系数据库,就可对任何复杂的知识进行解释。

  有的专家也把这种解释形式叫做知识地图,有的把它叫做知识网络.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我们对非专业读者进行一般性的简明扼要、权威的知识的介绍服务这样一个功能。现在互联网的信息非常多,很多搜索引擎是按照这样一个渠道进行发展和服务,即尽可能的把信息查的全一点.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用户他更看重查准,他不在乎查全.所以这种情况我分成两类,一类叫做专业读者研究或者学习使用,这些人他希望查得全,特别是研究人员,他希望最大限度掌握资料.他搜集的资料,很可能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有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肯定是他说是东,他说是西,这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专业知识,他知道怎么筛选,他可以进行研究,也许既不是东,也不是西,而是另外一个方向,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对非专业读者来说,给他这样一堆资料他是无从下手,可以说是手足无措的,他不知道到底选东还是选西,因此从互联网的信息检索需求来说,还有一类需求,他不需要给他罗列出成千上百篇的文章,他只是说这个事到底是什么,这个权威解释是什么,他知道这个就行。我们知识源数据库建设主要解决这个问题。

 
 下周再见。

[时间:2005-09-26  作者:田胜立  来源:sina]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