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持续回升让中国经济“看上去很美”

PMI市场经济

  步入2013年,人们都在期待着更好的经济环境到来,事实也似乎正在朝着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汇丰银行公布的1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是这样显示的,1月份预览值从去年12月的终值51.5升至51.9,是24个月以来最高。

  有外媒认为,2013年首个宏观经济数据闪亮登场,预示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回升,也燃起了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将维持去年第四季度增速,甚至加速的预期。

  但有专家表示,这些回暖的指标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国的经济阵痛还在持续。

  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PMI预览值升至51.9、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创下24个月最高位,为连续第五个月回升,也是连续三个月高于50这一荣枯分水岭。其中,生产指数为52.2、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创22个月以来的新高;新订单指数为52.7、环比略降0.2个百分点、仍处于扩张态势,这也是2011年4月份以来的次高水平;就业指数处于加速扩张态势,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达到51.2。

  相关人士认为,外需疲弱未有明显改善、内需尤其是投资仍是制造业活动回暖的主要拉动力量,企业补库存活动开始,订单增多拉动企业雇用人数增加及采购活动加快,未完成订单量以及交货延迟时间的增加显示产能利用率在提升。

  “乍看起来,制造业PMI指数的回升表明我国制造业略有回暖,实体经济稍有起色,制造企业生存环境似有改观。”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表示,十八大后的政策利好信号使企业和投资者信心倍增,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凸显企稳迹象。

  不过事实上,实体经济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待解。

  汇丰PMI的上行并非由于经济显著向好,而是过往经济好转的累积效应得到一次性呈现。指数向上主要是由于就业指数的推动,而就业指数的上行是前期积极政策累积的结果。作为弱势经济的主要标的性指标,就业指数重回增长区间有可能对后期政策力度减弱起到前瞻性作用,那么另一拉动指数上涨的产出指数,有过去沉积订单加速消化的可能性。

  这一点可以从需求层面得到证实,投资增速的下降引起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而需求后期可能出现平稳的态势,考虑到经济内生向下的动力仍然非常强劲,无论是劳动力的下降还是制造业的去杠杆趋势,都使得经济无法脱离积极政策刺激,但在就业得到保障的同时,也预示着经济已经回归潜在增长率的水平,那么政策对经济波动的扰动力度或将降低,经济后期保持大体平稳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外需有向好的趋势,但市场对今年出口形势判断仍较为谨慎,尤其是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高杠杆率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最近的财经年会上指出,美国虽然为去杠杆化做了一些努力,但目前总杠杆率仍然高达329%,仅比最高时候的359%下降了30个百分点,仍然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则直言,中国出口的形势甚至可能比2012年还要糟糕。

  “此次PMI回升有很大"水分",多项措施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实体经济领域炒作现象严重。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率先破冰,从而造成了经济企稳的假象。”边晓瑜说。

  中国经济多年的繁荣一直是靠低附加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制造扛起的,同时也形成了对这些行业的严重依赖以及重复建设。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其效应只会越来越弱,产能过剩使得行业盈利能力下滑十分明显。

  有专家指出,下一阶段政府不会采取用财政收入进行大量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做法,内部需求也将平稳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过渡期,即如何从传统的增长模式向新的支柱性行业转型,这期间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阵痛也必须改革。作为实体经济的很大组成部分的广大中小企业正极度缺乏资金与资源。要让企业有余力解决自身难题并发展壮大,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资源真正回归实体经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融资条件。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房地产、航空、铁路等基建领域若不放缓,投资拉动型依然会是经济增速的主要推手,集约型增长方式恐沦为一纸空谈。国家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避免盲目规划、快速扩张等产业政策的实施。唯有如此,资源回归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才能成为现实。”边晓瑜说。

[时间:2013-01-30  作者:杨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