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挂过毛主席、周总理印刷肖像的人,肯定对“人民美术印刷厂”印象深刻,在肖像的一角,总会印上“人民美术印刷厂”七个小字。这个承载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印刷厂,曾经以印制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著称。然而,时光荏苒,昔日轰隆的机器如今迁至亦庄开发区,留下的老厂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寻迹
老旧车间蜕变为靓丽“胡同创意园”
从北新桥路口一路向南,找寻位于板桥南巷7号的人民美术印刷厂可着实不容易,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拐进板桥南巷胡同口,映入眼帘的不是高大厂房,竟然是一排矮旧平房和一间公共厕所,坑洼不平的路面上还有冰面和未融化的积雪,要不是传达室外的墙壁上挂着白底红字的“人民美术印刷厂”大牌,还真不敢贸然迈步。
印刷厂主楼高四层,从外表看,灰色的厂房看不出这里与“创意”二字有何关联。然而移步楼内,才发现别有洞天。昔日机器轰鸣的印刷车间,如今已经变身为时尚的产品设计展示厅,就连老旧的残墙,也布满了人物画像,残破的老烟囱,竟被设计师们改造成个性鲜明的吊灯……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工业老厂,已经蜕变为京城靓丽的“胡同创意园”,设计师、摄影工作室、艺术部落、画廊、书吧、设计工场、主题商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和人才在这个小胡同里聚集。
故事
第一次来厂区 没找着地儿
讲述人:邓鑫铭 (科誉家具董事长)
“我第一次来连大门都没找着。”第一个入园企业是来自香港的科誉家具公司,10年前,董事长邓鑫铭拿着招商广告找到这里的时候,竟然迷路了。“我顺着板桥胡同走到头,又绕道板桥南巷,都没找到厂门,差点儿就打道回府了。”邓鑫铭第一次来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时候,这里刚刚开始企业转型,在楼上签订了租房合约,楼下的印刷机器还在轰隆隆地运转。“太旧的园区意味新的开始,对我们来说这也是风险的开始,因为未来的一切都不可知。”让邓鑫铭欣慰的是,他提出园区朝文化创意发展的方向得到园区领导的认同,双方签下租约的同时,还共同探讨园区的未来发展,甚至包括楼体应用什么颜色、车位如何划定、物业如何管理等等。渐渐地,入园企业多了起来,各种优惠政策纷至沓来,厂区甚至更名为胡同创意园,这让邓鑫铭和公司团队对园区越来越有信心。
作为全国办公家具行业三甲之一,科誉公司全球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有很多政要界、演艺界的客户来这里洽谈,有的从走入胡同就开始皱眉头,埋怨这样一个世界知名公司竟然在这种地方办公。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邓鑫铭说,“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越破的地方我们去改造成有设计的东西,这才能体现"酒香",酒要香在功底上,对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一切都在混搭,太棒了
讲述人:伊林(MAD建筑事务所工作人员) 说起MAD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马岩松,建筑界几乎无人不晓,这位只有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多年前凭借一个被称为“玛丽莲·梦露大厦”的作品而享誉世界,今年这座高50层的高级公寓已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米西沙加市中心建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著名作品是马岩松率团队入驻人民美术印刷厂之后完成的。数月前,“玛丽莲·梦露大厦”荣获美洲最佳大楼称号,这让包括伊林在内的工作人员倍感自豪。
坐在房高近4米的办公室里,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直射到办公桌,墙上保留了印刷厂的原始墙面,墙砖松散,墙壁斑驳,就连楼梯的木质扶手都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的风格,这种现代与历史的交融,让伊林总是灵感充沛。这位来自冰岛的金发女孩很喜欢这里,“这里有胡同,有老北京,有旧厂房,有新创意,一切都在混搭,太棒了。”
思考
“人美厂”的破茧重生
为了响应国家环保计划的号召,近几年,人民美术印刷厂把印刷主体工业车间搬迁至郊区,腾出来的9亩面积的旧厂区迎来了一次破茧重生。人民美术印刷厂厂长、党委书记肖福全介绍,“人美厂”迎来了一个全新面貌,聚集了2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目前园区大致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做好园区硬件改造,第二步推广园区知名度,第三步探讨可持续发展。
目前园区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尾声,对于今后如何发展,肖福全有自己的考虑。他说,园区要实现渐进式发展,要从原来老国企的传统思维逐渐转变为商业思维,“我们现在不以房租为最高追求,稳定的、有创意的产业才能准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人民美术印刷厂一年的GDP在1500万元左右,而通过文化创意园的打造,目前GDP已经达到3个亿,在区区9亩地上创造了经济奇迹。
展望
东城明年将建文化创意大厦
中关村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韩树凡表示,文化是东城区最大的特色、优势和财富,“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更是东城文化创意产业的名片,今年,人民美术印刷厂加盟“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游”,与方家46号、东雍创业谷、嘉城印象藏经馆17号等9个旅游站点形成胡同游格局,以创意体验旅游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创意,贴近创意产业,领略创意之美。
记者了解到,雍和园现有面积约3平方公里,园区一半以上位于文物保护区内,现有楼宇几乎爆满,可供文化企业入驻的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周边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文化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氛围和交流环境的迫切要求。针对这些问题,雍和园积极推进中关村空间规划调整,以增量方式缓解空间短缺;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有针对性地腾退一批低端产业,开发一批闲置物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另外,雍和园也在积极推进“北京文化创意大厦”项目土地上市工作和青龙、藏经馆地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力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载体。
[时间:2012-12-23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