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迁:纸质书能否hold住?

纸质书

  “记得小时候,为了买一本课外书,往往需要攒几个月的零花钱。当买到自己喜欢的书时,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让人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已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小李告诉记者。可是现在,小李已经很少买书。“现在这些书基本都能在网上看到电子版,既方便又便宜,何必跑到书店去买呢。”可以说,小李的经历就是近20年来中国文字载体的一部变迁史。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汉字的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汉字的进步和文字载体的技术改革与进步以及社会的需求与变革等因素是紧密相连的。从原始的甲骨、竹简、纸张,到缩微胶片、磁盘、CD-COM,乃至当今的电子阅读器等,这些载体代表着所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景象已比比皆是。
 
  近年来,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磁带书”,立体的“电影书”以及缩微型的电子书,它们节省空间,避免了耗费自然资源,轻便,还能全文搜索。很多人不仅提出疑问,各类电子阅读器的问世之后,图书馆、报刊亭是否真的有些hold不住了?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电子书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依赖于设备和网络。有业内人士指出,若没有良好的设备基础作为后盾,电子书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我们却无法在一起。”某外企公司人力总监王小姐对记者笑着说,坐飞机时起飞之前和降落之前的时间是她最焦虑、最无聊的时候,由于安全准则的限制,这时电子阅读器必须关机,这样她的“掌上明珠”就毫无用处。
 
  也曾有专家指出,和电子书比起来,纸质书有它无可比拟的优点。比如在高级的画册方面,电子书就不堪一击,这时因为印刷品的内容和载体是合二为一的,内容不能独立于载体存在。这样一来,纸质书虽然在流通上无法和电子书相比,但是在标准性上就胜出一筹。现有的阅读器和电脑的屏幕,各种标准和指数参差不齐,同样一张图片,在不同平台、不同屏幕上的显示往往能有不同的色彩倾向。电子出版物要在色彩上与印刷品比肩,技术方面需要克服的难点还有很多。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业内专家认为,电子书和纸质媒体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并存互补的,不是翘翘板的关系,比如新闻见报后需要进行网络转载,从而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实现互补。因此,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走向合作。

[时间:2013-01-1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