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经济:柳暗花明后期待又一村

市场经济

  经过山重水复的仿徨之后,中国经济貌似已进入柳暗花明之境,但企盼中的“又一村”会如愿而来吗?

  时代周报发表财经评论员杨国英文章表示,毫无疑问,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天的表现,是满含着对2013年无限的信心,而“豪情满怀”地谢幕的—12月31日,上证指数大涨1.61%至2269点,深证成指亦上涨0.99%至9116点,而螺纹钢作为最具中国经济信心代表性的大宗商品,其期货价则更于当天狂涨2.42%至3985点(螺纹指数)。

  事实上,如果将时间向前推一个月,彼时尽管仍有人在寂静中等待,但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今天市场的沸腾景象。彼时,上证指数尚处1949的三年新低,深证成指亦跌至7660的三年谷底,螺纹钢指数亦处于3464的低位。但是,仅仅一个月时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亦分别拉涨了16%和19%,螺纹钢亦动力强劲上涨了15%,从而将盘旋在中国经济上空历时2年的阴霾一扫而空,灿烂的阳光似乎再次普照到中国资本市场。

  对上述资本市场的瞬间变脸进行尝试性解读,我们就会发现,其萌发期恰恰处于十八大召开之后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正是十八大对深化改革的方向明确,初步使中国资本市场从仿徨中走出,由此酝酿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始萌发,而其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的针对性部署,则进一步夯实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从而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一轮喷发。

  对于政策敏感度超强的中国经济,信心确实远比黄金重要。十八大对深化改革的方向明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的广东之行,使得人们在时隔20年之后(1992年),对制度红利的再次到来充满信心。尽管就经济层面而言,深化改革的迹象,其实在稍早前即已显露—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表示“凡公民能自决,政府均退出”,但是,对民众信心真正的激发,依然需要上述更为标志性的事件进行佐证。而此后陆续出台的经济新政,则进一步强化了民众信心,这其中既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6大经济工作任务的明确,亦隐含着尚未完全定量的大幅减税和扩赤字的政策吹风。

  显然,对于陷入衰退之境已达2年的中国经济,一场结构性的深化改革,可以说是别无他路之选。纵观2年来,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假性复苏之后,旋即进入持续的衰退境地,无论是GDP增幅、外贸出口增幅,还是PMI、社会用电量等经济数据,近年来均呈现出持续震荡下行的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实体经济倒闭潮、企业家移民潮的频发,则更是令人极为忧心。在次贷危机发源地(美国经济)已然复苏之下,中国经济持续的萎靡不振,已经证明中国经济存在内生性的无可推诿的病根,而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已明显收窄之下,简单的激素式治疗必然难收成效,痛下决心启动深化改革的大手术,显然已经成为无奈的紧迫之举。

  其实,之于当下而言,新一轮结构性的深化改革,不仅是关乎提高生产力的经济命题,亦是关乎现代商业伦理的道德命题。回顾2012年的标志性商业事件,诸多反伦理的商业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这其中,既有国企中石化四川公司违规发放高利贷、民企三一重工难受同城兄弟裹挟行政权力愤而“迁都”等个体案件,更有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白酒塑化剂严重超标等间接害人等行业潜规则。当然,如果放眼于金融业,则其乱象频发的集中度更为明显,既有银行行长的丑闻频发,更有担保公司的频频倒闭,还有信托业不断的兑付危机……无论是实业界、还是金融界的乱象,其在彰显治理层面缺失的同时,更在控诉着道德良知的沦丧。而这种商业伦理道德的加速下滑,极易通过社会学进行解释,在制度(含法制及经济制度)功能欠缺或不彰之下,企业的创新动能必然无法激发,劣币驱逐良币亦必然会发生,从而使整体经济陷入到依赖潜规则进行无序竞争的窠臼之中。

[时间:2013-01-06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