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报业突围遭重挫“拯救”端赖付费墙

报业

  对全球报界来说,2012年是乏善可陈的一年。比较悲观的看法是,传统纸媒离“末日”那一天越来越近了。

  实际上,有关美国报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说美欧报业采取“瘦身”等应对措施,目前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行业。不过问题在于,报业维持利润是靠大量裁减人员、减少出刊等牺牲内容质量的办法实现的,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迄今为止报业的“衰败螺旋”还在不停旋转。在新媒体的节节进逼面前,报人往日的霸气与自信已消失殆尽。

  2012年媒体数字化潮流更加显而易见。昔日美国有三大新闻周刊《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早于2010年12月已停出纸质版,《新闻周刊》终于在今年年底停止印刷,只出网络版。如今硕果仅存的《时代》周刊也转而奉行“数字优先”的经营战略。

  传统报业根本性的危机是读者群不可逆转的流失。2012年《纽约时报》印刷版的发行量下跌7%,而与此同时该报的数字产品订户却增长了136%。据11月数据,英国11家主要报纸的发行总量比5年前10家主要报纸下跌25.5%,10家周日报发行总量比5年前下跌31%。

  还要像过去那样天天读报吗? 即使像笔者这样多年办报的人,也发现自己过去一年中竟没有读过几份报纸,除非是在飞机上。

  社交媒体的繁盛和移动网络的兴起,特别是2010年3月iPad问世,给正在困境中挣扎的西方纸媒似乎带来了新的机遇。但2012年报业的种种数字化转型举措却不幸连遭挫折。默多克集团于2011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仅在iPad 和iPhone上发行的“报纸”-The Daily, 由于经营严重亏损,被迫在2012年底停刊。拥有2100万读者的报刊记录公司(Journal Register)2010年聘请约翰佩顿担任CEO,他一度被誉为“数字先锋”,试图用激进的数字化改革挽救已经陷于破产境地的这家报业公司,但他的尝试也以失败而告终——2012年9月该公司再次申请破产保护。费城报业集团于2011年9月开始,向读者自销安卓平板电脑,配送报纸内容和服务套餐。但长期陷于经营困境的费城报业集团在2012年却丝毫未见起色,两家主要报纸在5年内第四次被投资人廉价转卖。

  对美欧报业数字化转型来说,2012年唯一亮点是“付费墙”。《纽约时报》经过历时一年的审慎研究,于2011年3月建起独特的网络内容收费系统,即“付费墙”。这项措施一反网络免费潮流,因而有很大的经营风险,但事实证明《纽约时报》的付费墙是成功的。该报2012年印刷版和数字产品订户数总和比2011年增加40%,每周平日数字产品平均发行数达89.6万,而印刷版只有71.8万。《纽约时报》,付费墙的收入至少部分地弥补了广告收入的持续下降,使该报2012年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绝地求生,别无选择。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已有三百多家报纸已经或者准备学习《纽约时报》的经验,建立网络付费墙。但是《纽约时报》的成功可否在其他国家复制?付费墙是否有望 “拯救”整个报业?可惜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报界,还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笔者同意这种说法,在咄咄逼人的新媒体冲击面前,实际上真正打败报业的是报纸自身。从全球范围来说,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报业不仅错失改革时机,而且犯下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一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建成数字化经营新模式,另一方面却自行破坏了原本有效的传统经营模式和自身品牌,一路执迷于“眼球越多,广告越多”的幻想,甘愿将网络内容免费白送。这无异于自毁长城,帮助网络竞争对手做大做强。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Ross Dawson将报业“末日”定义为“变得无足轻重”,按照他的预言,报业的日子已所剩无多,对于欧美报业来说只有5-6年的时间。那么在2013年以及“末日”来临之前的岁月里,报业是有所作为还是坐以待毙,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时间:2013-01-05  来源:腾讯财经]

黄品青微站